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料     
《气象》1992,(7)
1992年5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1992年5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1992年5月500hPa平均高度、涡度距平的球函数展开系数、振幅、位榴1992年5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1992年5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1992年5月500hPa平均高度、涡度距平的球函数展开系数、振幅、位榴资料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海温异常背景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利用珠江三角洲14站1月份的观测资料,进行珠三角地区冬季雷暴的气候统计,得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有出现次数增加的趋势。根据历史天气图以及NCEP/NCAP再分析资料,引发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天气特点是:500 hPa多为南支槽和西风槽叠加,地面为静止锋或冷空气配合锋面南下、低压槽维持在华南;冬季雷暴发生前珠三角地区上干下湿配置明显,850、500 hPa上K和S i指数呈逐日较大增长趋势。对比1961~2003年珠三角地区冬雷年、非冬雷年1月的500 hPa平均高度距平合成图,分析形成珠三角冬季雷暴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冬雷年的500 hPa大尺度环流背景是:欧亚中高纬平均高度距平从西到东呈“正负正”分布,即乌拉尔山附近有阻塞高压,欧洲长波槽深而活跃,蒙古、中国多低槽、冷空气活动,副热带高压偏强;相反,非冬雷年500 hPa的欧亚中高纬平均高度距平从西到东呈“负正负”分布,欧洲长波槽偏北,乌拉尔山附近没有稳定阻高建立,冷空气势力偏弱。同时,冬雷年1月的海温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170~80°W附近为正海温距平区。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东地区短时强降水易致灾,预报预警难度大。利用2010-2021年夏季加密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筛选出甘肃河东50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基于这些天气过程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使用K均值客观聚类分析和主观天气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分类,并通过合成分析和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分析方法构建不同类型的天气尺度系统配置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甘肃河东区域性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可分为高原槽东移型、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两高切变型和西北气流型四类。(2)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引发的区域性短时强降水次数最多,两高切变型和高原槽东移型发生频率相当,西北气流型发生次数最少。(3)四种类型的环流形势在天气系统配置、抬升条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原槽东移型、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两高切变型三种类型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位置逐渐向西向北推进,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逐渐趋好,当高空槽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斜压锋生形成大范围短时强降水。高原槽东移型抬升条件最好,短时强降水落区偏南;两高切变型冷空气偏北...  相似文献   

4.
应用1961—2015年春季北疆地区52个气象站的沙尘暴资料,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和沙尘暴极多与极少年的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沙尘暴极多年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在北疆东西两侧分别是气旋性和反气旋性距平环流,东亚大槽弱,贝加尔湖附近脊减弱,乌拉尔山东部槽减弱,脊加强,而500 hPa和850 hPa风场距平场上,北疆上游都有反气旋性距平气流,东部都有气旋性距平气流加强,高纬冷空气易入侵,同时北疆是气流辐合区;700 hPa湿度距平场上影响北疆湿度较大的本地和周边地区湿度距平场都为负,负值中心有2个,分别位于北疆精河和吉尔吉斯至阿克苏之间,北疆水汽较多年平均偏少0.1 g/kg,欧洲与亚洲北部基本为正,中心在红海北部,对北疆湿度影响较小。春季沙尘暴极少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亚到新疆的高压脊不强,东亚槽偏弱,贝加尔湖附近脊增强,而500 hPa和850 hPa风场距平场上,北疆以北都有反气旋和气旋距平气流加强,高纬冷空气不易进入北疆,北疆是气流辐散区。春季欧亚700 hPa湿度距平场基本为正,湿度正距平大值区在北疆及周边,北疆和周边的湿度比多年平均高1~2 g/kg。  相似文献   

5.
刘畅  王娜  孟祥新 《山东气象》2014,34(2):62-64
利用2014年3—5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4年春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资料     
《气象》1996,(7)
1996年5月5皿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1996年5月亚洲地区固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1996年5月500bPa平均高度、漏度距平的球函数展开系数、振相、位相国家气候中心资料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极端降水指数对吉林省1960~2003年日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同期北半球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表面温度、500hPa高度、1000hPa高度资料分析了极端降水与环流异常的关系。得出吉林省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呈弱的减少趋势。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典型多年与典型少年,500hPa高度距平场上分布特征相反;1000hPa高度距平场上均以500N为界出现北负南正的分布特征,但前者正距平最大值区位于400N的北太平洋中部,而后者位于400N的亚洲大陆东岸;表面温度距平场上,前者欧亚大陆多为大面积的正距平控制,而后者多负距平控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影响我国东部洪涝的高原东移涡环流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对1998—2004年间5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严重暴雨的高原东移涡过程的对流层中上层环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四种天气系统类型:北槽南涡型、切变线、切变流场及西风槽前部;揭示了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与500 hPa上的冷空气、副热带高压位置、200 hPa上的南亚高压及西风急流之间的关系;获取了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强信号,为高原东移涡暴雨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盛夏极端高温的气候变化及短期气候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82个代表站1961-2009年逐日最高温度资料和NECP/NCAR的逐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江西省极端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盛夏酷暑年、凉夏年同期及前期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1)江西省极端高温天气是与旱季相联系的,极端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盛夏(7-8月),占夏半年的79.7%,以赣北的南部更明显;而4-6月只占10.2%,且4-6月赣北的南部为极端高温天气发生概率的极小值区。(2)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江西省极端高温天气呈增加趋势,并且21世纪以后为极端高温天气偏多期。(3)酷暑年盛夏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在蒙古、西伯利亚有着广阔的负距平区,蒙古高压减弱,阻塞高压不易形成,冷空气不容易在高纬度地区堆积,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阻挡冷空气,使其不能继续南下影响江西省,易造成高温天气。(4)初夏(6月)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亚大槽位置上有弱正距平,鄂霍次克海以北的俄罗斯及中高纬大陆地区都为负距平区,阿留申群岛附近为正距平区,对应盛夏期东亚大槽位置上正距平加强,中高纬的负距平中心增强,并北抬至40°N以北,整个江南地区上空受正距平中心控制,副高加强,易造成江西省盛夏极端高温天气偏多。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0月7—9日青海大部分地区受低槽东移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暴雪,这是季节转化中最容易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利用常规高低空气象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堆积与爆发及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冷空气来源于高纬,西欧低槽东移南压与新疆短波槽合并东移,冷空气分裂式扩散南下,并以西北路径影响青海。(2)寒潮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500hPa上的巴尔喀什湖北部的冷涡引导冷空气沿着西北路径进入青海省,以及西伯利亚地面冷高压南下是寒潮爆发的原因。(3)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为暴雪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1.
AStudyofHeavyRainfallof8-10June,1991overMaharashtra,IndiaA.K.Kulkarni,B.N.MandalandR.B.SangamAStudyofHeavyRainfallof8-10June,...  相似文献   

12.
13.
Compared with daily rainfall amount, hourly rainfall rate represents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 rainfall process more accurately, and thus 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ies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annual maximum hourly rainfall amount at 321 stations in China are quantified by th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 distribution, and the threshold values of hourly rainfall intensity for 5-yr return period are estim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threshold exhibit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erences, with low valu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high values in northern China,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and the Sichuan basin. The duration and seasonality of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with 5-yr return periods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exceeds 12 h in the coastal regions,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eastern slop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duration in northern China is relatively short.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evelop more rapidly in mountain regions with large elevation diferences than those in the plain areas. There are record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as early as April in southern China while extreme rainfall in northern China will not occur until late June. At most stations in China, the latest extreme precipitation happens in August–September. The extreme rainfall later than October can be found only at a small portion of stations in the coastal regions,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south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区降水持续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文勇  李建  宇如聪 《气象》2012,38(4):392-401
本文利用我国588个气象站1969-2008年逐12小时的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降水持续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35°N以南,西部和东部年平均的降水平均持续时间较长,中部略短;35°N以北,西北和内蒙西部最短,东北地区北部略长。将降水事件按持续时间分类自南向北,东南地区、江淮和黄淮地区、东北和华北北部地区短时降水(持续一个时次,12小时)的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占全年总降水的比例逐渐增加,持续性降水(持续3个时次及以上)的比例减少。降水平均持续时间随季节的变化基本能反映出江南春雨、江淮梅雨、东北和华北夏季雨季、关中盆地和汉水谷地的秋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夏季雨季。同时,东南地区秋冬季节、江淮和黄淮地区10月上旬和西南地区10月下旬存在降水平均持续时间的峰值,与降水量的变化不一致,是由持续性降水频率的增加和短时降水频率的减少造成的。此外,东部三个区域降水平均持续时间的夏季季节内变化对应了季风雨带的“北跳和南撤”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降水自然区域的客观划分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相似文献   

16.
面雨量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冶林茂  符长锋 《气象》2000,26(1):9-13
面雨量的和预报,适合防汛、抗洪需要,并可能成为我国气象和水文两大学科相结合的纽带。提出了计算面雨量的三角形法,不仅有其明显优点,且易于实现业务自动化;进一步探讨了面雨量在预报和服务中的应用以及面雨级的划分和预报。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4~2013年5~9月喀什市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喀什近20a降水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时至翌日06时为降水量的高值阶段,最大值出现在01时,07时至19时为降水量的低值时段,最小值出现在16时。降水频次的高值区为00时至07时,降水最不易产生的时间为17时。降水强度最高值在20时,次高值为01时,也是累积降水量较大时刻,降水强度最低值出现在15时也是累积降水量的低值区。喀什的降水主要以短时性降水(1~3h)为主,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1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mm的降水,但1.1mm≤R1≤3.0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小雨、中雨及大雨降水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均为前半夜,下午为各量级降水过程发生最少的时段。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雨区在天气图上占的相对面积问题。发现不同的雨区相对面积联系着不同的概率,从而形成了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还得到了雨区相对面积的出现概率与气象站出现降水的气候概率的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暴雨站数预报与站点降水量预报相结合的方法预报暴雨落点,在1998年7~8月的暴雨落点预报中,TS评分达到22.4%,超过了HLAFS和主观预报。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可充分利用降水量预报的空间分布信息,预报准确率还存在较大的可提高空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暴雨落点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齐义君  周艳军  卢宪梅  李延江 《气象》2004,30(9):F002-F003
利用 1 992~ 2 0 0 1年 1~ 1 2月数值预报、天气图、卫星云图、渤海 4个测站及本区域 4个测站自记雨量、风向、风速等同步资料 ,对秦皇岛市出现的 1 8次暴雨、8次大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探讨了海区风向变化对降水落区的影响。通过 2 0 0 2~ 2 0 0 3年试报Ts值为 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