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对2010—2019年深圳暴雨分区预警信号历史资料的分类统计和质量评估,分析了深圳暴雨预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预警准确率,结果表明:近10年深圳暴雨分区预警次数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开始高级别暴雨预警次数显著增多;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发布次数基本持平;预警发布频次呈北多南少分布,后汛期高级别预警次数增多,高频区向东向南转移。暴雨预警TS评分占72.3%,预警提前量约为30 min,暴雨红色预警准确率最高,橙色最低,后汛期暴雨预警准确率高于前汛期。在极端降水增多、服务需求更加精细的新形势下,需加强区域极端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合理设置预警发布指标、细化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和服务,提高预警准确率,增强暴雨预警信号的防御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9年深圳市台风预警信号历史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深圳台风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与影响深圳的台风个例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并对发布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2006—2019年影响深圳的台风共有54个,年均3.9个。台风较多的月份主要在6—10月,9月及以后以强台风以上为主,主要在西太平洋生成。明显影响深圳的台风约占总数的59.2%,主要集中在7—9月,严重影响深圳的台风以台风以上级别为主,但也会有"小台风大影响"的个例。2)深圳市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次数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与影响深圳的台风个例的统计特征基本一致。3)台风预警分区发布一般以全市(包括全市陆地和东、西部海区)发布为主,少数情况下东、西部海区(或加上海区沿岸的几个区)在陆地预警的基础上上调一个等级。4)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黄色、橙色、红色)的发布难度更大,发布时机更加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广东省气象部门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情况和标准以及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自动停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总结分析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6-2018年高级别停课台风预警信号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东省气象部门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发布台风预警信号,经过2000年省政府62号令、2006年105号令、2015年《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2018年省政府255号令,以台风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台风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2)广东省2014年8月起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高级别台风预警信号自动停课机制,全省高级别停课台风预警信号累计次数的分布呈粤西>珠三角>粤东>粤北、沿海城市远高于非沿海城市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广西预警信号发布通知单及评价表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得出了近4年广西各类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发布频次及发布准确率。资料表明:暴雨、雷电、高温预警信号是广西使用最频繁的3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预警发布总数分布呈西少东多的态势,预警信号发布准确率较高,正确预警中提前预警所占的比重最大。针对预警信号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若干对策,以期进一步增强气象预警能力,提高气象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1—2020年江西省83站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江西暴雨预警信号等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暴雨蓝色、黄色和橙色预警信号年平均发布频次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地域分布,暴雨红色预警主要在鄱阳湖南侧存在多发区;上饶市和景德镇市是暴雨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异常的敏感区,且在江西北部与中部表现出较明显的反位相变化特征。2)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发布时间表现为单峰型,主要出现在13—16时,其他三种级别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时间均表现为双峰型,主要有上午和傍晚两个易发时段。3)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主要在6—8月,其他等级暴雨预警主要在5—8月,各等级暴雨预警信号均在6月发布最多。4)各等级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均存在6—8 a的年际周期振荡,目前江西暴雨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发布频次进入偏少期,而暴雨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发布进入偏多期。5)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呈0.70次/(10 a)的线性增加趋势,且在1992年发生明显由偏少转为偏多的突变,大部地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时降水极...  相似文献   

6.
对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及质量评估,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次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占所有预警信号的比例稳定在50%以上;总降雨量偏多和暴雨日数较多的区域,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次数相应较多;分镇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集中在汛期,后汛期比前汛期的频次多;前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水乡片,后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丘陵片。分镇暴雨预警TS评分率较高,为89.5%,后汛期比前汛期的准确率高,前汛期提前量比后汛期提前量早。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和《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实施后,几次典型涉及停工停课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情况为例,探讨了如何把握涉及停工停课预警信号的发布、升级及取消的时机以及如何更好发挥预警信号"发令枪"的作用。研究认为,在涉及停工停课预警信号发布策略方面,预警信号发布时机是前提、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是核心、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是关键、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制度是保障、高效集约的智能服务平台是支撑。同时,为了将防灾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还应完善高级别预警全网发布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指引宣传,健全灾害天气条件下停工的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台风暴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基于贵州1961—2019年81个站点逐日20—20时、20—次日08时降水数据,分析贵州省59 a的夜间降水、夜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地域变化M-K趋势,总结近4a夜间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现状。结果显示:①贵州省夜雨和夜间暴雨现象显著。夜雨率均值高达62%,5—9月夜间暴雨集中,约占全年的84%,6月为高发期。省西南部降水总量高,夜雨比例高,夜间暴雨比重高,是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中的重点关注区域。②近59 a全省整体上夜间降水量减少,但夜间暴雨出现愈加频繁。未来需多关注遵义(道真、桐梓、湄潭)、黔东南和毕节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加的夜间降水,增强夜间暴雨监测及服务能力。③贵州省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集中在21时—次日04时,22时发布量最大,致灾严重的大暴雨预警(红色级别)信号82%以上出现在夜间(20—次日08时),服务压力很大,完善预警发布机制有利于推进预警信号服务。因此,较之白天,需更加重视贵州山区的夜间暴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7年广西91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定义广西区域性暴雨,采用线性趋势计算、低通滤波等方法,统计分析了广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频率较高,全年各月均可有区域性暴雨过程出现,5—8月为多发期,出现次数占全年总数的74.2%;持续天数在5 d以上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主要出现在6—8月,以6月最多。近57 a,广西年及秋季区域性暴雨过程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性暴雨过程总体偏多、强度偏强,暴雨范围在30站以上的过程明显增多;近10 a秋季过程频次偏多、强度偏强特征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象》2021,(5)
台风客观定强是提高台风业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技术,深度学习通过机器对大量样本的分析和学习,能够隐式提取图像中深层抽象的复杂特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气象领域中。本文利用ResNet深度学习模型,采用预训练后迁移学习的方式,以2005—2018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的卫星云图为样本,构建了一种自动、客观的台风强度估测技术。通过对2019年全年的业务台风云图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强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台风客观强度估测,且对2019年全年独立样本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3 m·s~(-1)和5.5 m·s~(-1),精度优于传统客观定强方法,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业务技术规范,开展了暴雨、暴雪、大雾、大风、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检验技术方法研究,以周、月、季度、半年、全年为统计周期,从准确率和时间提前量两个方面,对贵州省省、市、县三级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客观化检验,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提升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分析海南州2009—2018年10a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受灾面积和灾害特征及海南州气象灾害发生成因,并针对灾害防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州气象灾害大部分集中在7—9月,占全年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的71%,季节性明显;以暴雨洪涝和冰雹灾害为主,两者占全部气象灾害88.8%,也是海南州灾害防御的重点;强对流天气、暴雨天气、地形地貌等是气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绿色通道"是灾害防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特征与发布原则,对监测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发布预警信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湖北省2016—2019年期间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运用分类统计法按信号类别、等级、发布时间、发布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暴雨、大风、雷电、大雾、高温为主要的预警信号,预警落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预警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7—8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气象预警信号的发布原则.  相似文献   

14.
南海异常路径台风预报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最近发展的热带有限区台风数值预报模式,对1991年登陆广东的9116号强热带风暴(Joel)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台风的加入,模式水平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物理过程的完善,能大大提高台风路径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高龙 《陕西气象》2013,(3):25-27
利用汉中基准气候站2006—2009年酸雨pH值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汉台区酸雨时间分布和强度特征以及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汉台区秋季、冬季和初春酸雨频率较大,春末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2006—2009年酸雨频率分别为16%、16%、20%、22%,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汉台区出现的酸雨酸性强度总体较弱;汉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日降水量为0~20mm时,暴雨以上级别降水时几乎未出现酸雨;酸雨对应的东北风(NE)、偏东风(ENE)、南风(S)和偏南风(SSE)最多,占总次数的60%。应对酸雨危害的对策建议主要有:通过加强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从源头防治酸雨;倡导环保和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对深圳市几场典型暴雨的预警信号发布情况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江崟  曹春燕 《广东气象》2002,(Z2):7-10,19
深圳市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是城市防灾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体现了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水平,也是气象防灾预警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对深圳市气象台自1994年开始发布"台风暴雨预警信号"以来,几类典型暴雨的预警信号发布情况和技巧,以及对不同情况下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的经验和教训作出初步探讨.此外,本文还对深圳市"暴雨预警信号"的定义以及不足之处作了分析,以便对今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潮州市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发布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0月底~11月中旬和2007年1月底,潮州市出现了长时间干旱少雨,全市发布了不同级别的森林火险预警信号,这是自《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潮州首次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通过对两次实际操作的分析,结合历史统计资料归纳出本地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的气象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台风是夏半年影响南海和华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其中台风大风是其带来的灾害之一。为了提高台风大风预报的准确率,提前报出台风影响时风速大小,这对航海及沿海防台抗台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旋衡风方程和静止台风气压场分布模式,用地面天气图上台风区域内某站的气压及其与台风中心的距离求出台风风速计算式,然后用北京气象中心广播的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结果或其它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的结果来作南海区域台同大风的数值预报,经1981—1982年10次台风过程试报效果尚好,可供台风大风业务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深圳市2014—2017年的雷电预警过程进行统计,并对其中100多个闪电过程(单个过程闪电总次数大于100)的雷电预警信号持续时间、闪电活动的生命周期(以初雷和末雷记录为主)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气象台近年来雷电预警信号发布时间与初闪时间相比平均提前31.7 min;每年6—8月发布雷电预警信号最多,占到了全年的60%以上;前汛期取消预警的滞后时间明显短于后汛期;同时闪电频次较少时,消警滞后时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根据雷山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971—2013年43a整编地质灾害资料,结合气象、水文雨量站资料,统计分析降水型地质灾害特征,确定其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定量指标。结果表明:雷山县降水型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有永乐镇、方祥乡、大塘镇3个高发中心;雷山县43a中降水型地质灾害多年平均为3.4次/a,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2001—2013年降水型地质灾害增加趋势明显;月分布特征呈单峰型,6月和7月为降水型地质灾害高峰期,占全年的48.6%;发生时段主要在夜间,占总数的72.4%,其中05时最多,04时次之。根据前期降水与气象地质灾害的关系,将前5日累计降水量和前24h降水量作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