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 珠江口海域环境已受到较严重污染, 对该海域环境污染规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和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为主的污染规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 过量的氮磷输入已导致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诱发该海域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 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耦合导致局部海域出现底层季节性缺氧,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主要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富集, 柱状沉积物的记录反映出沉积物中污染物积累与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指出, 当前和今后该海域环境污染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生物体组织中的传递过程和在食物链中累积规律、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复合污染效应、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污染控制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普遍关注,位列全球十大新兴环境问题之一。因其本身尺寸微小、数量庞大且来源广泛导致其危害远超普通尺寸的海洋塑料垃圾,加之在海洋水动力作用下的迁移和沉降导致其污染波及区域十分广泛。同时,微塑料自身携带的添加剂在海水中的释放、与金属、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等构成的复合污染物均会对海洋动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效应,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本文在简要介绍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兴起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海洋微塑料的典型来源、分布情况和污染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海洋微塑料与其他类型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环境行为效应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此外,本文对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其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久残留.它们经食物链浓缩并在生物体内累积,大多数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构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成为世界公认的全球性环境公害.  相似文献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及长距离迁移性等特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1].它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进行广泛传播,甚至能经母乳传递给婴儿[2].无论是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还是在南极、北极都发现了POPs的存在[3].大量研究表明POPs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4],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例如:POPs对人的脑[5]、听力[6],免疫[7]、生殖[8]、神经[9]等系统均有损害作用,POPs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多溴联苯醚(PBDEs)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溴联苯醚(PBDEs)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多氯联苯",是一类具有生态风险性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在介绍PBDEs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PBDEs在海洋中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重点总结了PBDEs在海洋中的生物积累、生物放大、生物转化行为及其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探讨了海洋环境中PBDEs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特征,它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出浓度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威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PBDEs的来源、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并对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对PBDEs在海洋环境中的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多溴联苯醚在海洋生物中的富集及毒性效应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日趋加大,因此评价PBDEs的海洋生态效应十分必要.本文在简介海水中PBDEs化学行为的基础上,依次阐述PBDEs在海洋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游泳生物体内的富集,其沿海洋生态食物链(网)的传递规律与毒性效应,还展望了PBDEs海洋生态效应今后需加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莹  周海龙  董方  薛钦昭 《海洋科学》2012,36(4):132-136
随着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多学者对造成海洋污染的成因、机理、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5]。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对海洋生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用光学方法对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叶绿素-a、黄色物质、石油)进行测量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测量海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相似文献   

10.
鉴于溢油及其风化产物的组分复杂性,本文应用计算毒理学方法对溢油中的主要毒性特征污染物进行甄选。首先结合美国溢油事件中的主要污染物分类方法,针对溢油事故的潜在特征污染物进行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判别,然后建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结构参数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型,尝试筛选出海洋溢油事故的12种特征污染物,包括3种多环芳烃(PAHs)、8种烷基化PAHs及1种PAH的氧化衍生物。本文首次应用DFT方法进行溢油中特征污染物的甄选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在溢油污染物监管和灾后处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说明:☆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海洋垃圾ABC     
说明:☆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海洋信息》2000,(3):32-32
目前,渤海每年接纳28亿吨废水,各类污染物70多万吨。据对环渤海11个城市的临近海域监测,仅有两个城市的临近海域大体保持一类海水水质,其余9个城市的临近海域均为三类或超三类,海水水质日趋恶化。环渤海地区企业污染物直接排海是导致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有机污染物在不同沿海沉积环境中积累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沿海水域为研究区域,在系统地测定水体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积累与沉积环境、沉积物矿物组成和排放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沿海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有石油烷烃类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有机硅氧链类化合物、氯代苯酚类、苯醚类和胺类化合物等6大类,它们在表层沉积物中的积累强度呈现出河口大于沿岸大于强潮汐河沉积环境的趋势,但在相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说明有机污染物在沿海沉积物中的积累除与沉积环境有关外,还与区域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光纤化学传感器及其在海水有机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纤化学传感器以其优良的抗电磁干扰性、耐久性以及多功能性而倍受重视。本文在简单介绍光纤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红外光纤化学传感器在2~20μm这一光谱范围内使用的若干成就。论述了基于该传感器的测量系统对海洋有机污染物实现实时、现场连续监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趁联合国“世界环境日”25周年之际,再写有关船舶污染海洋的法律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醒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船舶污染给海洋带来的严重后果。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自然基础,海洋的生态环境平衡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在人类科技迅猛发展时期,人类的开发从陆地延伸于海洋。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海洋正逐步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个事实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最为普遍的是陆源污染物排放,海洋资源开发勘探污染排放,船舶污染物排放及船舶事故造成污染。这些污染源直接或间接的排入海洋,己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板法研究了三丁基锡、苯并a芘、菲、芘、壬基酚、五氯酚、五氯苯、六氯苯、PCB77、PCB126、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我国近海常见藻种新月菱形藻的毒性效应,得到了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藻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进行logit模型拟合,计算出96 h EC50值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与传统锥形瓶测试方法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滩涂因其资源丰富且易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及异常海况变动造成海洋滩涂生态正在恶化并日趋加剧。在介绍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类型的基础上,本文对海洋滩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组成、来源、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进行概述,列举滩涂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主要方法,剖析滩涂污染引发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滩涂治理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为新型沿海滩涂管理及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若干年来,海洋正在逐渐变成人类活动抛弃物(金属、石油、化学产品等等)的全球性垃圾场,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例如:人为进入各大洋的石油是自然渗入的8倍;铅每年超过200万吨;排入海洋的化学污染物更达百分之百。虽然污染物可以随着海流飘散到很远的距离,或沉入海底,或聚积在海洋生物体内,在此过程中污染物也可能会被破坏、溶解,部分地变得无害,然而,就目前来看,人类活  相似文献   

20.
白树猛  田黎 《海洋科学》2010,34(1):80-83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按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危害方式,大体可以把污染物分成以下几类:一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如工业排出的无机氮、磷酸盐等,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洗涤剂等;二是重金属和酸碱类物质如汞、铜、锌、镉等重金属,以及砷、硫、磷等非金属和各种酸碱;三是有毒化学制品,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