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振鹤 《地图》2011,(6):126-129
关于最早的中国语言地图什么时候出现,似乎学术界没有过专门的研究。一般认为,1934年申报馆为纪念《申报》出版60周年而出的《中华民国新地图))里的一幅《语言区域图》是最早的了。但其实早在1914年,就有151本学者画出了中国的语言分布图,足见中国境内语言与汉语方言的复杂性早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曾世英 《地图》1993,(4):52-55
本刊1992年第3期所载陈潮撰写的《新华地图社始末》一文提到有一本由46幅组成、内称为“人民图”的中国地图集,印出41幅后因故没有出版。现将该图的出版动机、采用体裁、依据资料、编绘和制版方式以及当时的一些设想,就追忆所及,略述如下。出版动机和经过情况上海《申报》主持人史量才为了纪念该报出版60周年,1931年接纳丁文江的建议,资助编纂并出版了由丁文江、翁文灏和笔者署名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诞生前夕,在解放不久的南京城,出现了一个地图编制机构——解放日报舆图部,8个月后的1950年5月,改名新华地图社。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开编制出版地图的专营单位,以下是新华地图社的始末概况。 30年代由上海申报馆出版的小8开本《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本《中国分省新图》,泛称《申报地图》,以学术水平在科技界和教育界深受重视,在我国小比例尺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原参与编绘者曾世英、方俊鉴于该图依据的资料已经陈旧,而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与定量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和同时期的欧洲绘世界地图:墨卡托(1569)、奥特里乌斯(1570)、墨卡托(1595)北极圈地图和普兰修斯(1594)地图,揭示《坤舆万国全图》内容并非采自欧洲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显示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而美洲一半的地名在同时期的欧洲绘地图上没有出现,部分是利玛窦去世至少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舆万国全图》准确标示今日的加利福尼亚、雷尼尔山(雪山)、阿拉斯加的冰川峡湾(美湾)、安克拉治附近的水潮与北美最高峰迪纳利(水潮峰)纬度与地理特征完全符合,南美智利与秘鲁的经度比较正确.普兰修斯与墨卡托的地图严重错误和不确定.《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国地名地理不是利玛窦年代的,是公元1430年以前的,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60年以上.传教士卫匡国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测绘,只能翻译中国原数据,说明明代中国有能力测绘大面积有准确经纬度和球形投影的地图.这两种地图证实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地图学并非来自西方.《坤舆万国全图》证明中国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5.
《中外舆地全图》是一部由近代杰出的制图家邹代钧创立的舆地学会所编制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其编制质量达到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堪称地图中的珍品. 舆图世家 在中国近代地图学史上,能称为“舆图世家”的,只有湖南新化的邹氏家族.从清嘉庆年间到20世纪50年代,邹氏祖孙7代相承,致力于舆地学的研究和地图的编制出版,其传承时间之长、成就之高、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6.
杜长明 《地图》2004,(5):76-77
在我收藏的地图中,有一幅《中华民国直省舆地图》和一套《皇朝壹统图》,二者都是政区地图,而且同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发行,但这两张图的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大不相同。前者为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秘密发行的革命宣传品,后者是清末民间学术机构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一本制作精良的地图集。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邹代钧主编的《中外舆地全图》是我国最早的教学地图集。该地图集已具有近代地图集的特点,也是当时我国较先进的一册世界地图集。但在我国地图学史的有关著作中,对这本地图集论述较少,今在此作一评介。一、编印过程及主要内容《中外舆地全图》的作者邹代钧,湖南新化人,1885年至1889年曾随使节到过英、法等国。他热爱地理学,尤其重视地图,不  相似文献   

8.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9.
1 地图和文化的关系 《测绘科学》:何谓地图文化? 王家耀:先从地图和文化的定义说起.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地图具有国际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地图对人类社会的极其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什么是文化?很难说清楚!西方学者罗威勒(A·Lawrence lourll)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以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界定它的含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到手里一样;当着我们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0.
成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世界知识地图集》自2001年1月问世以来,至今已经再版5次,总发行量达4万册,这充分反映出在当前地图业越来越繁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优秀地图产品的诱人魅力。《世界知识地图集》共228页,利用了300多幅地图和480多帧照片、插图并配有45万多字的文字介绍。图集分序图(世界图)和分洲、分国图。序图宏观介绍宇宙和地球各种自然科学常识及全世界范围的人文历史文化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太阳系、运动的地球(地球构造、大气空间)、陆地、海洋、地震、火山、海啸、世界地形、气候、资源、环境、经济、人口、交通、政区、…  相似文献   

11.
看上去很美     
方荔 《地图》2006,(5):62-6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地图、收集地图的呢?大概是第一次去丽江旅行开始的吧。以前…以前似乎没有太多意识要去买地图,认识地图。我记得中学时,地理课发的两本地图,一本《世界地图册》,一本《中国地图册》,虽然被翻看得烂兮兮,线都拆散了,但还一直保留至今,这大概也是潜意识里的一个起因吧。  相似文献   

12.
New Year,New You     
新鲜的感觉总是很容易就会消失,看过、听过、经历过,或许就不再新鲜,可是对于新的一年要发生的,总是还有期待。 改版后的《地图》杂志已经出版了12期了,听过各方的意见以后,我们也在思考《地图》的编辑方向,如何进行归纳与延伸——不论是就整体刊物,还是单篇文章。其实也就是说,如何为读者提供与地图有关的门户,以及其后的联结。就像在网络中一样,我们从阅读一个文本到徜徉于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退休军官孟席斯以前,没有人认为郑和的船队到过美洲大陆, 尽管郑和航海被公认为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行动之一。前两年孟席斯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出版,引起了一阵狂飙。著书立说总是要语出惊人才能引起注意,看来孟氏深谙此道,但他提出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证据,尤其是一些靠不住的地图, 都被中外学者一一加以批驳。不过孟席斯的主张也有相当的人  相似文献   

14.
李兆良 《测绘科学》2016,41(7):59-66
通过对详细的地理地名考析,结论是《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根据欧洲世界地图翻译绘制,该地图的地理测绘不是1602年完成,而是1430年左右,即郑和第六次大航海之后。该地图的欧洲部分是1400年以前的地理,中国部分为1430年左右,部分美洲却是1800年以后欧洲人才知道的,与西方公认的地理大发现历史严重冲突。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在中国9年内完成,证明经纬度、球形投影等技术是明代中国人发明的地图绘制技术,不是"西学东渐"。此外,其他明代文化文物在美洲遗存等旁证有力支持地图论据,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文献,用现代地图学技术测绘,明代中国人是15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图学的真正先驱。  相似文献   

15.
推介     
《地图》2007,(2):15-15
《北平市城郊地图:民国时期老地图·民国三十六年》作者:王瑞平等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月定价:13元/张单张读者对象:地图爱好者、一般读者《北平市城郊地图》比例尺为1:5万,出版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北平市政府工务局绘制,立生图书社印刷发行。  相似文献   

16.
陈潮 《中国测绘》2009,(3):54-54
“今则东北烟尘,由辽吉黑而热河,长城内外,敌骑横行。失地之还,不知何日,人民荡析流离不知何所。斯图也幸获告成,乃转使我泫然不忍披览。其有览此美好河山,因而激发其爱国心,奋袂以图桑榆之复,斯则我中华国族之光,而非吾人所敢分功于尺寸也已。”这是我国著名爱国老报人史量才先生在《申报》馆1934年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中的一段序言,悲愤激励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1月12日,在地图史研究方法研讨会、《地图研究》集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测绘》记者在广州就"中国地图(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王家耀院士进行了专访。记者:过去我们大都看到的是纸质地图,现在人们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地图,在您看来,地图的内涵与价值及其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哪?  相似文献   

18.
刘洪涛 《地图》2000,(3):47-49
原文载于英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1998年第 19卷第 1期 ,题为“地理界有没有‘厌图症’ ?” ,本文编译时有删节。作者JamesO .Wheeler为该杂志编辑。他对近年来在世界地理学界较有影响的 8种英文杂志中地图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 ,总体结果不容乐观。由此我想到 ,国内出版的地理类期刊中 ,地图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笔者由于暂时未作深入调查 ,在此不敢妄作结论。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和所揭示的现象 ,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图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丹尼斯·伍德先生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地图” ,“地图构建世界 ,而非复制世界” ,“地图使过去和未来现行” ,“地图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可能”。这些格言式的话语鼓舞人心 ,并让我们每一个地理和地图工作者心领神会。相信地图仍是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且必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正如在本世纪初 ,福特公司为推销其T型汽车所提出的口号“让每个人都拥有汽车”一样 ,我们今天的口号是 :让每个人都使用地图 !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在其《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1421:ChinaDiscovered the World)一书中提出郑和船队曾进行了环球航行,他的主要依据就是欧洲人绘制的古地图。我们在上期中已经指出,他所列举的《毛罗地图》实际上与郑和船队没有任何关系。在这一期中,我们要讨论《1513年皮里·雷斯地图》(The Piri Reis Map of1513),因为孟席斯认为该地图是证明郑和船队曾进行过环球航行的“确证”,是揭开郑和舰队航海秘密的“最有价值的关键”证据之一。奥斯曼帝国舰队司令和他的地图皮里·雷斯出生于15世纪后半…  相似文献   

20.
"T-O地图"或称"O-T地图"(拉丁语Orbis Terrarum),源自西班牙塞维利亚主教伊西铎(Isidorus) 623年撰成的《词源学》(Etymologiae)一书.该书直观描绘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世界观,在中世纪的欧亚大陆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T-O地图将大地描绘为一个被海洋环绕的圆球,形如字母O,旧大陆(即当时欧洲人已知的世界)被地中海和顿河、尼罗河分为亚、欧、非三大洲,状如字母T,三大洲的交界处(也即地球的中心点)位于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亚洲位于地图的上部,欧洲和非洲分居下部左右两侧.地图东方朝上,西方朝下,北方朝左,南方朝右.T-O地图在8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后,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传入伊斯兰世界,并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中亚和中国新疆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