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背景特征,造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上的不同。本文以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依据岩溶水的富水性、开发意义、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开发方式和社会效益,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为该地区的岩溶水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成宗 《水文》2000,20(4):33-36
根据岩溶地区内涝暴雨洪水形成的特点及其产8汇流规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把实测水位通过库容曲线转换成流量,从而推求出溶洞泄流曲线和岩溶地区内涝设计洪水。然后用该设计洪水由调洪反求水位的办法来论证实测水位及所求岩溶地区内涝洪水的正确性,为我国广大岩溶地区提出了一种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强 《中国岩溶》2012,31(1):67-73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通过采用改进的斯洛文尼亚模式,考虑四个因子:覆盖层(O)、径流特征(C)、降雨条件(P)、岩溶发育程度(K),对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的固有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12.6%为高脆弱性地区;43%为中等脆弱性;44.4%为低脆弱性区域。消水洞及周边100m和消水河及其两边10m,以及岩溶管道发育地区为高脆弱性区。大部分岩溶区为中等脆弱性区。砂岩地区为低脆弱性地区。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该评价结果为各级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简单明了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对于川东岩溶槽谷地区脆弱性评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戴建玲  蒋小珍 《中国岩溶》2005,24(2):109-114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一些新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经过岩溶发育地区,水任- 南宁高速公路No. 4合同段大约有10km穿过岩溶极为发育的岩溶谷地,下伏著名的地苏地下河系,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以该路段为例,从多源空间数据的管理、数据可视化、动态分段、数据查询、空间分析和专题地图制作等方面介绍GIS在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岩溶塌陷调查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枣庄市市中区是山东省岩溶塌陷的主要发育区之一,由于该地区特殊的水文及环境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基于该地区岩溶塌陷的规律,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提出并详细阐述了降雨入渗诱发产生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发生岩溶或岩溶现象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我国的西南、华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地形分布相当广泛,给这些地区的公路建设带来许多困难。通过结构力学简化计算,半定量分析岩溶地区公路路基隐伏岩溶稳定性,得到稳定性和溶洞顶板、跨度、和覆盖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于乐广高速岩溶评价,能方便快速地分析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对我国岩溶地区的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将具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溶作用产生的大气CO2碳汇的分区计算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根据中国岩溶碳汇计算的需要,将我国岩溶地区划分为南方岩溶区、北方岩溶区、青藏高原岩溶区和埋藏岩溶区4种类型区,各区的岩溶面积分别为56.48万km2、32.58万km2、55.60万km2和200.1万km2。各区岩溶水的径流模数和岩溶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南方岩溶区比其他区的岩溶作用强度明显大得多。以取得的调查监测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对4种类型区和中国的岩溶碳汇量进行了重新计算,南方岩溶区、北方岩溶区、青藏高原岩溶区和埋藏岩溶区岩溶碳汇量分别为1909.9万tCO2/a、600.5万tCO2/a、580.1万tCO2/a、608.6万tCO2/a,由此获得中国岩溶碳汇总量为3699.1万tCO2/a。该结果比前人的研究更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岩溶地区碳水钙无机循环产生的大气CO2汇量。   相似文献   

9.
勘察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勘察的难点在于查明岩溶形态的分布。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技术人员的水平、现场工作的质量、勘察手段的有效性和验槽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0.
王明章  王伟  周忠赋 《贵州地质》2005,22(4):279-283
岩溶峰丛洼地区地表和地下岩溶均极为发育,并相互连通,成为统一的、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空间系统。在查清岩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下地表岩溶洼地与地下洞穴空间联合成库,是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贵州省普定县马官水洞地下河为例,对该类型地下河的开发利用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岩溶地区同类岩溶水系统的开发利用统供参考例证。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王在高  梁虹 《中国岩溶》2001,20(2):144-148
系统地论述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特性,并阐述了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构建出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把LOGISTIC曲线应用于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最后借助于该模型用清镇市水资源统计资料对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主要岩溶带之一,也是世界岩溶研究重点地区,区内因人口众多,植被破坏严重,部分地区因人为作用已经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岩溶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出发,针对不同植被生态条件,通过对比不同表层岩溶泉的水化学特征和表层土壤空气CO2(g)(表示呀以气相形式存在)的含量,分析了植被在岩溶区,特别在表层岩溶带的喀斯特效应,由此,一方面可以推动岩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岩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西南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研究的若干新进展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光耀华 《中国岩溶》1998,17(4):378-38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有一定的复杂性,经过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尤其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使岩溶工程地质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岩溶探测、分析、治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在水电、铁道、建筑等工程上的应用予以综述,以反映我国岩溶地区工程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六枝矿区是我国南方煤矿水害严重地区之一。本文以六枝矿务局四角田煤矿二水平主斜井绳孔道岩溶突水事故为例,详细介绍该煤矿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地层的岩溶分布特征以及岩溶突水对矿山安全的威胁,通过生产实践,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提出防治岩溶水的措施,可供矿山勘探、建设借鉴,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8,37(4):617-623
岩溶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而且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岩溶地质特征,灰岩分布区发生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物探手段。文章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莱芜市泉河地区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的反演分析,推断了该地区岩溶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验证,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为该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岩溶地形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溶地形的有效勘察是保证岩溶地区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应用条件来看,地质雷达方法较其它地球物理方法更适应浅层复杂岩溶地形的勘察.这里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形勘察中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在岩溶地区雷达波的传播特点与曲线特征,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形勘察中的应用.经分析认为,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水面源污染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发育分布了约80万km2的碳酸盐岩地层、3 620个岩溶地下水系统,赋存了1 806×108 m3/a岩溶水资源,为南方69个城市约5 000万城市居民及8 000多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供水水源。但是岩溶水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污染,而农业面污染源对岩溶水所产生的污染已经远远超过非面源污染,威胁着岩溶地区供水安全。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研究意义重大。作者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南方岩溶水特点、污染类型及污染途径等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了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污染风险识别、污染概率估算、污染风险评价与防控的理论方法,并以贵阳为例,对岩溶地下水面源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针对岩溶地下水面源污染特点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由我国提出的新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IGCP 448)已于2000年初由IGCP科学委员会批准,在2000-2004的5年中执行。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对比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宏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微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对物种选择的影响,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探索新思路,从地理,地质角度对比地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5年中除40余个参与国将作好本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作为全球对比的基础外,还将重点联合考察罗马尼亚,巴西,中国,西班牙,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岩溶区,并作深入对比研究,IGCP448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如何利用我国地域优势和组织该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我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在我国广大岩溶地区兴建了许多大、中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取得很大的成绩。本文拟概略总结各地经验,进而作些探讨,以供参考。 一、岩溶地区主要水利工程地质问题 岩溶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调查研究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库区及坝基渗漏;岩溶塌陷(包括库区、坝基、坝下游及邻谷);岩溶坝基稳定性;隧洞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景观丰富。以岩溶类地质遗迹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基本代表了我国岩溶景观的分布和观赏价值。以41个岩溶类国家地质公园的系统分析为基础,分析我国南北方岩溶景观及其形成条件的差异。1从岩溶类国家地质公园的数量上可以看出,南方地区(30个)较北方地区(11个)岩溶景观更为发育;2尽管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泛,但岩溶景观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山区、华北的太行山和燕山地区;3成景地层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北方地区的成景地层相对集中,以中元古界、寒武-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