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变频枝术的发展,流体输配管网中用户分支用变频泵代替调节阀的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本文定量分析了分布式变频调节系统运行节能的原因和不同调节方式的节能差异。在所给的算例中,考虑了十种方案,包括传统设计方案、四种分布式非混水变频调节方案和五种分布式混水变频调节方案。对于非混水变频调节方案和分布式混水变频调节方案两个类型中,区别是在用户分支是否安装了变频泵。随着变频泵的增多,主循环水泵的扬程逐渐变小。用户变频泵的扬程也随着混水和非混水系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罗勇  贾三满  赵波  周毅 《城市地质》2010,5(4):36-39
本文介绍了Js型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构成。在多年监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在地面沉降监测中量程的调节量、调节方向和调节方法进行了总结,对量程调节后的修正值添加原理、时机选择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叠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土壤水资源的特性及若干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均衡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土壤水资源的特性(对降水的依赖性与相关性、不易保存性、不可开采性、就地利用性和可调控性)。提出了土壤水理论无效库容、土壤水最大次调节量、土壤水可利用量等指标,并初步探讨了河北王瞳试验场土壤水资源的特征。王瞳试验场土壤水理论无效库容为355nm,土壤水最大次调节量为314mm;土壤水储存量和土壤水可利用量随气象条件、灌溉以  相似文献   

6.
7.
水库径流调节对水文干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文干旱研究做了简要综述,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不考虑径流调节和考虑径流调节情况下的水文干旱分析方法.利用人工生成径流系列,以实际需水量作为截断水平产生干旱事件,得到了天然水文干旱的统计特征,主要包括不同频率(重现期)的水文干旱烈度、历时和强度;考虑水库系统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在水库采用SOP运行规则下,分析了径流调节下的供水系统水文干旱和判断依据,得出了考虑径流调节下的水文干旱统计特征.对两种情况下水文干旱统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定量刻画了水库径流调节对水文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秋春 《地下水》1992,14(3):145-147
本文针对中深井下管过程中,起吊和上卸井管时的不安全因素和费工费时现象,提出了改变起吊井管重量压力传递环节和上管方式的改造方案,并设计制造了井管承压简、半机械化上管器等设备,经在几十眼中深井下管中应用,安全可靠,省工省时,效益高,对同类钻机施工下管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种植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天山北麓平原两种代表性作物冬小麦和玉米,人为控制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进行了种植试验,分析研究了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机理。计算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冬小麦和玉米各生育期和全生长期的实际蒸发蒸腾量、潜水补耗差、包气带土壤储水量变化量及同期的潜在蒸发量,结果表明潜水埋深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引入了包气带一潜水系统水分转化量均衡临界深度(Z0)概念,发现潜水埋深小于Z0时,潜水向土壤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潜水和土壤水同时对作物需水具有重要动态调节作用,潜水埋深越浅潜水的动态调节能力越强,但是潜水埋深过浅又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当潜水埋深大于Z0时,土壤水向潜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土壤水对作物需水仍具有动态调节能力,而潜水基本失去或完全失去对作物需水的动态调节作用,但是有利于潜水入渗补给,增加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面积容积与水位关系及调蓄能力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洞庭湖水位,直接影响到湖泊面积、容积等的变化,加剧水患危机,并由此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通过大量遥感成果的分析总结,建立了洞庭湖湖泊面积、容积与水位关系及蓄洪调节评估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孙敏  张锟 《地下水》1999,21(2):84-87
对于多年调节、综合利用水库来讲,取得巨大的用水效益是肯定的。但是,从多年调节、综合利用等特点看,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本文主要从水库的科学管理决策和优化调度两方面,探讨进一步提高水库利用效益的途径,并促进传统管理模式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刘建续  王俊锋  王旭 《地下水》2012,(2):100-102
在井群取水工程中,普遍存在各井泵和管网的匹配问题。通过对井群树状管网的运行分析,得出井群树状管网输水进行水力调节是必须的环节。经过对管网调节示例的研究,认为最适宜井群管网的调节方式是自动化控制调节,它可实施各种工况调节,以满足实际运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朱满林  杨晓东 《地下水》1997,19(4):161-164,187
本文提出了井群泵站调速技术改造方案选择方法,建立了不同调速技术改造方案井群泵站经济运行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并附有算例和解法。  相似文献   

16.
17.
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径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的高山寒区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冰川、积雪和冻土变化产生的水文效应对下游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以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径流变化,结合流域上游山区巴伦台的气象资料,研究了高寒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决定着径流过程,但气温上升对径流产生额外影响;气温变化产生的径流变化对径流产生延迟效应,冬季径流明显增加.南疆天山地区冬季积雪较少,产生的春季融水径流不明显;夏季降水和径流同期出现,使得高寒山区水文过程对固体降水变化不敏感;冻土退化产生的水文效应使冬季径流增加明显.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应加强山区水库建设,通过工程措施调节,保障持续的水资源供给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19.
现行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与市场竞争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存在许多不协调之处,诸如工程定额的结构、工程利润模式、工程取费方式、人工单价、机械台班单价的制定、材料价格信息的发布等方面尚有待改进。依据我国工程造价的特点,提出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计价依据上,实现根本上的"量价分离";在管理方式上,实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即统一工程计量,政府间接调控,市场形成价格,企业根据竞争原则依法结算;进而实现"四化",即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化,工程量计算方法标准化,工程造价的确定市场化,资源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钻压的自动调节是钻机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用液压系统调压的钻机,以前对钻压的自动调节多是采用变量泵改变流量和(或)比例电磁溢流阀改变节流口大小来实现的。由于这些调压方法存在“调压范围窄”、“不能实现快速手把功能”等致命弱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模拟钻进实验台建设过程中,研制出一种自动钻压调节新方法,克服了上述调压方法的缺点,同时调压精度显著提高,可满足某些实验研究中需要精确调压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