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营市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东营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面履行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东营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东营市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重要职责。文章在分析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结合东营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建设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及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了实现总体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2.
海区预报中心作为国家海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区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海区海洋防灾减灾、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职责。文章以北海区为例,在分析海区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海区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创新海区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实现创新目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立、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
海区预报中心作为国家海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区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海区海洋防灾减灾、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职责。文章以北海区为例,在分析海区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海区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创新海区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实现创新目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立、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4.
1512号超强台风"杜鹃"侵袭福建期间,厦门海洋预报台按照预案要求,开展精细化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文章首先介绍厦门海洋预报台应对"杜鹃"台风的工作情况;然后介绍在本次应对"杜鹃"台风期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重点介绍厦门市开展的精细化预警报及辅助决策服务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成效;最后对这次应急工作取得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更好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海洋灾害形势,探讨了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指出了当前海洋主管部门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应急预案建设、警戒潮位核定、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海洋预警报评估以及海洋灾情调查评估5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沿海大型石化项目和海洋灾害特点,以工程自身防护能力、公司预警报能力和公司响应应急能力为准则层,筛选18项指标建立沿海大型石化项目海洋减灾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沿海大型石化项目海洋减灾能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沿海大型石化项目海洋减灾能力的准则层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工程自身防护能力、公司预警报能力和公司响应应急能力。从各评价指标权重看,海堤高程和海堤完好程度是工程自身防护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重大危险源监控覆盖率和主体防护工程定期检查频次是公司预警报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应急设备保障率和应急物资储备度是公司响应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以惠州炼化项目为例对其海洋减灾能力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可行,与项目现状比较吻合,可以为其海洋减灾能力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海洋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绪良 《海洋通报》2004,23(3):66-72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山东省沿海发生的海洋灾害分为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生态灾害4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将山东沿海分为3个海洋灾害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沿岸风暴潮、赤潮和海水内侵海洋灾害区,龙口-成山头海岸侵蚀、海水内侵和海雾海洋灾害区,半岛南部-鲁南台风、暴浪和海岸侵蚀海洋灾害区。提出了山东省沿海各海洋灾害区防御海洋灾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影响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妍  金炜博  高强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1):88-91,100
文章在系统梳理海洋灾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影响关系研究现状,并分析今后研究方向。现有研究大多将海洋灾害或海洋经济进行独立探讨,基础理论支撑与定量化研究都很不完善;结合灾害经济学的研究,以海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灾害经济问题意义重大;研究角度可侧重于海洋灾害与海洋宏观经济(包括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海洋灾害与海洋微观经济以及构建海洋灾害经济数理模型等,具体研究内容可从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相互关系的计量检验、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系统影响的实证检验、海洋灾害经济的影响模型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根据惠州市自然地理条件及地区海洋灾害特点,优化建立了区域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以惠州市沿海县区大亚湾区及惠东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评估指标量化对两县区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大亚湾区及惠东县区域减灾能力评估等级均为中,评估值大亚湾区高于惠东县9%,一级指标评估结果方面大亚湾区灾害预警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1998~2002年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4,21(2):9-13
海洋是许多自然灾害的源泉,海洋积聚和输送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海洋灾害破坏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5年我国海洋灾害的状况及我国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的成就,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预报减灾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海洋预报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海洋观测能力、海洋预警报公共服务水平、海洋减灾综合管理能力、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海洋防灾减灾国际治理能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提出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有机有序业务体系和提升海洋环境保障工作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以建设温州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为契机,提出了组织责任、应急预案、预警预报、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与教育培训6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构建了市、县、镇、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2017年"纳沙"和"海棠"台风风暴潮的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通了海洋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宋新 《海洋信息》2013,(2):42-43,54
研究近年来潍坊冬季海冰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渔业生产和养殖的影响,重点对寿光海域、昌邑海域、滨海区海域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海冰灾害宣传教育、加强应急管理、加强涉海安全生产设施排查力度、开展海冰监测与预警报工作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灾害损失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海洋灾害的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灾害救助的策略。通过构建损失分析指标体系,对2002—2011年的海洋灾害损失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这一阶段我国海洋灾害的损失因子主要为生存威胁因子、生产作业影响因子和设备破坏因子,这3个因子的得分受海洋灾害强度的影响:在灾害强度大时,生存威胁因子得分较高;灾害相对缓和时,生产作业影响因子和设备破坏因子得分较高。海洋灾害救助应根据灾情调整着力点,重灾年份应着重保障灾民生命安全,轻灾年份应注重生产资料损失的补偿。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0715号台风“利奇马”海洋灾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715号台风"利奇马"是2007年影响海南最强的热带气旋,具有台风路径复杂、强度强和影响范围大、历时长等特点."利奇马"在南海造成巨浪日数6天、海南岛东北部至西部一带沿岸都出现了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海洋灾害.作者对本次海洋灾害过程进行了调查,希望调查的结果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大量海洋灾害历史数据被积累下来,形成分布式海洋灾害数据集。但是,这些数据集具有较大的异构性,导致共享和交互困难。本文研究建立海洋灾害领域本体,形成海洋灾害信息在领域间的共同理解,并在本体指导下,构建海洋灾害数据库。最后,开发了基于本体的海洋灾害WebGIS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形势下着重考虑了浙江省椒江区如何进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设,介绍了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影响及其海洋灾害情况,指出目前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增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联动协同能力,建立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四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归纳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从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公众教育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重大海洋灾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重大海洋灾害已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十年来,中国沿海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到数百亿元,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台风、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和海浪灾害是造成中国沿海重大海洋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初步分析了近十年来重大海洋灾害和厄尔尼诺之间的关系,指出强厄尔尼诺年前后,多发生严重的海洋灾害,加强灾害预报和实施必要的减灾对策,对中国沿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