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罗万云  王光耀 《中国沙漠》2019,39(1):195-202
以甘肃省606份农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家庭禀赋、环境感知及控制变量对农民沙化土地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对沙化土地治理持较为满意态度,其中参与治理的实验组农民沙化土地治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参与治理的对照组农民,这一结论通过对比回归得到印证。实验组农民沙化土地治理满意度受政府补贴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大,家庭禀赋与对照组农民差异没有通过显著检验。环境感知与农民沙化土地治理满意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但实验组农民更关注周边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照组农民更关注绿洲保护功能。家庭禀赋、环境感知对农民沙化土地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的差异。沙化土地保护政策不应仅局限于沙化土地逆转,更应注重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家庭福利改善。  相似文献   

2.
土地荒漠化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科学评价荒漠化治理和零增长目标是否实现的必要前提是具有完善统一的评价体系。为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提出了土地退化零增长(LDN)的概念和监测指标。防治土地退化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目标,中国已开展了多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但是,如何将这些监测结果用于土地退化的评估实践,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针对中国四大沙地,利用3期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与基于UNCCD框架体系下的土地退化零增长(LDN)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土地沙化程度变化趋势提出了中国沙化土地退化指标体系(CSLDN)。结果表明:UNCCD所提出的LDN监测指标与中国的荒漠化监测数据总体精度为0.51,中国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与LDN指标具有宏观一致性。此外,经本地优化后的CSLDN指标克服了低植被盖度区域LDN对土地退化和恢复的评价不准确的问题,更准确刻画了精细尺度空间内的土地动态变化状况,对土地退化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鲁西北平原沙质土地退化防治与高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业 《地理学报》2000,55(2):219-227
鲁西北平原沙区改造的实践,说明土地利用对沙质土风沙化的影响及对土地利用持续性的作用提出了提高沙区开发效益和实现沙区土地持续利用的途径。指出沙区开发复垦中采用混农林系统对防治沙质土地退化和提高沙质土利用效益具有明显作用。同时还提出一些提高混农林系统的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鲁西北平原沙区改造的实践,说明土地利用对沙质土风沙化的影响及对土地利用持续性的作用,提出了提高沙区开发效益和实现沙区土地持续利用的途径.指出沙区开发复垦中采用混农林系统对防治沙质土地退化和提高沙质土利用效益具有明显作用.同时还提出一些提高混农林系统的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3S技术,分析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滑县1979-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风沙化土地利用对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之间的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了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宜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或调控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卫星遥感的鲁西北季节性风沙化土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鲁西北地区季节性风沙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及近20年来的演变做了初步的分析,阐述了该地区风沙化土地的成因及其危害,在肯定已有治沙成绩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利用和改造这些土地提出了合理布局农田林网、地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维奇 《福建地理》2006,21(2):12-15
地处我国北方半湿润森林与农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带上的沙地在区域上具有边缘性与过渡性,对该区域土地沙化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从属于此类性质的沈阳的康法和柳绕地区土地沙化现状与特征,揭示了土地沙化过程及规律,并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处我国北方半湿润森林与农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带上的沙地在区域上具有边缘性与过渡性,对该区域土地沙化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从属于此类性质的沈阳的康法和柳绕地区土地沙化现状与特征,揭示了土地沙化过程及规律,并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周边沙源区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 90年代以来环北京地区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 ,以北京周边的河北省丰宁县、内蒙古多伦县及镶黄旗为研究区 ,用美国ASDFieldSpecTM FR全波段野外光谱仪对不同类型沙化土地进行了野外光谱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 ,对不同沙化土地的光谱特征及其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认为土壤湿度、草地类型、草群高度和盖度以及不同物候期植被光谱特征与沙化土地的平均光谱特征相关。应从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特征光谱段分析沙化土地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安 《自然资源》1994,(3):5-11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山东禹城沙河地区所进行了风沙化土地开发性应用研究为基础,从基质,气候,人为不合理利用3方面分析了风沙化土地的形成条件,对沙害防治途径及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做了探讨,以期在黄淮海平原同类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6,(9):44-45
新疆林业厅公布《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新疆土地荒漠化正呈现“逆转”态势,荒漠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到2004年,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07.16万平方公里,比1999年减少284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五年间,新疆每年新增17个像乌鲁木齐市这么大的绿洲。  相似文献   

12.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作信息源,经过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取研究区两期沙质荒漠化土地数据,建立数据库,得到10 a内不同程度沙质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建立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结果表明:①土地沙质荒漠化严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沙化率13.54%;②主要发生在南部平原地区,形成了两条沙带,中、北部基岩山地是沙质荒漠化大面积扩展的天然界线;③半农半牧区比纯农业和纯牧业区严重;④动态趋势是整体扩展(增长率为4.67%),局部逆转(主要在南部),程度加强;⑤沙质荒漠化扩展面积为9 967.54 hm2,其中中部﹥北部﹥南部;⑥管理失误、人口增长及由此引起的“三滥”等超强度利用土地行为是影响研究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人文因子。⑦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态势仍很严重,控制人口密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遥感监测下鄂尔多斯市地物类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鄂尔多斯市是农牧交错带中段的典型地段,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沙化问题严重。对鄂尔多斯市地物类型近13年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990-2003年鄂尔多斯市发生变化的地物类型面积占总面积的8.60%,变化过程突出表现为土地沙化过程和草地退化过程。气候朝干旱化与温暖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生态环境退化的背景因素,人为活动的影响加剧了这种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秦彤  李功权  范佳晨 《干旱区地理》2022,45(5):1490-1499
三江源黄河源园区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它的生态系统对整个黄河流域至关重要。针对研究区2000—2020年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选取土壤侵蚀模数、沙化特征指数与土壤湿度指数,采用空间托普利茨逆协方差聚类法开展了3个参数的聚类分析,从而进行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时空演化分析,并采用极致梯度提升法进行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土地退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部偏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其次为偏北地区。(2) 东北地区存在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2种问题,中部偏南地区以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主,偏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问题。(3) 近20 a来,土地退化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土地退化整体趋于好转,在偏南地区表现得更明显。(4) 水土流失问题整体好转,偏北地区有土地沙化的风险。该研究对掌握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的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推进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退化类型与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慧 《自然资源》1995,10(4):26-32
本文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与特点,将我国土地退化分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贫瘠化,土地损毁6大类,并总结出我国土地退化的3大特点:(1)发生广,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明显,(2)发展快,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3)强度大,生态,社会后果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郑兴年  王乃斌 《地理学报》1993,48(2):161-170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典型区的分析,对黄土高原土地退化现状及其成因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以长期人类活动影响,土地退化十分严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土地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其国 《地理学报》1990,45(2):154-162
本文通过与世界土地资源的对比,详细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问题及利用途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我国地力减退,土地承载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及沼泽潜育化,耕地侵占等问题较为严重。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将全国分成8个土地利用区,进行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海春兴  马礼  王学萌  李璐 《地理研究》2002,21(5):543-55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土地沙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而并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人类活动只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 ,加速或减缓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过程。根据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人类可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以减轻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漠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化现状,进行土地沙化敏感性和沙漠化控制重要性评价。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化敏感性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级。极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与腾格里沙漠接壤的沙坡头区的北部边缘地带,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与毛乌素沙地接壤的盐池县、灵武市和红寺堡区的大部分地区,中度敏感区广泛分布于土地沙化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周边地区,轻度敏感区呈带状分布于中度敏感区的四周,不敏感区分布在中部干旱带最南端地区。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沙漠化控制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和不重要4级。极重要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区,重要地区分布于毛乌素沙地西部的盐池县、灵武市和红寺堡区的大部分地区,较重要地区主要在海原、同心等县域,不重要地区面积较小,呈带状分布,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沿河地带和最南部。  相似文献   

20.
以松嫩平原西部的典型沙漠化区泰来县为例,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调查获取了3期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分布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沙漠化动态响应。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大多趋于加重趋势,其中1986~2000年加重趋势迅猛,2000~2005年加重趋势有所减缓;②沙漠化土地面积总体趋势逐渐增加,前期以40.7hm2/a的速度增加,后期以8hm2/a的速度增加,增加速度明显减慢,其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林地发生沙化的几率最高;③土地利用方式未变化的土地以沙漠化减轻为主,而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前期以沙漠化加重为主,后期以减轻为主,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