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1,(14):12+50-12,50
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2.
张新 《地理教学》2012,(14):56-57
野外实践,是地理教师职前学习、职后培训都少不了的一门必修课。在职前高校的系统学习中,由老师带着大家跋涉一山一水、推敲一石一木,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可惜大学四年中很难安排几次,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范围太有限了。为了使中学地理教师能够拓宽视野、丰富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杨凤 《地理教学》2012,(2):11-14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并对学生说:如果我要求大家自己把世界气候类型图记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上中学时,地理课没有专门的地理教师,都分给了其他学科老师。记得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过地理,数学老师好象也上过。地理课堂上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没有一点点印象,只记得是快到考试了,老师就给我们划重点,这一段要考,那一段要考,我们背下来就能考高分。以至于到了大学,我连世界上有几大洲还没记清楚。还有一件事笔者印象也特别深刻。高中时,历史老师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知识相当的渊博。他在课堂上大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因为他讲的内容,法国、波兰、英国、美国、中国、日本,还有意大利这些国家,我根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汪小慧 《地理教学》2011,(14):11+57-11,5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循环播放自制铁路运输景观的PPT。(分发上海一杭州的列车时刻表)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更直观、形象地让听课教师和教研员比较,并领略不同设计与处理所达到的不同效果,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位老师“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探究我们究竟应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曹金蓉 《地理教学》2010,(8):16-16,2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概况、经济发展历程、城市分布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教学最难的部分莫过于地球运动。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尽管地理老师使出全身解数,相当学生仍感迷踪。老师往往暗地里指责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差,学生也常常怨地理老师业务不精,讲不明白。说起很惭愧,我每年都要不止一次地为学生讲授这部分知识,还没有找到一条令师生都满意的捷径。但这一次,我好象豁然明白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3):28-31
问题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建构以及技能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已经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但在问题的生成上,目前的课堂多为教师包办,且大多采用“一问一答”式,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容易使学生形成“答案意识”,即学生仅仅根据教师的提问去寻找答案,长此以往便扼杀了学生的“问题生成”。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良好的问题意识,笔者通过课前的网上搜索中生成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解决乡土“准案例”的问题中,拓展生成新问题;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取学习材料,引发了比较中的问题生成;最后通过设计开放式乡土作业,引领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初入门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我的耳畔时常响起"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口号,它不停地鞭策着我改善教学。但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我犯了难。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显著,甚至是迥然不同,老师到底应该如何有效教学呢?教育的目标是将孩子培育成何种模样呢?为了寻求答案,我翻开了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的著作(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  相似文献   

11.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2.
热力环流因其较强的逻辑性,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点,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故也是一大教学重点。为突破该教学的重难点,众多地理教师也是费尽心血,但很多时候是“枉费心机”,教学效果不明显。研读了江苏两位老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2010年05期,本文简称“难点突破策略”)后,深有启发,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杨益芳 《地理教学》2012,(19):25-27
自2001年起,我校每年秋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很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由于参加活动的老师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所以每次活动后的收获很多。2009年,我和江苏省常熟中学的邵俊峰老师,上海延安中学的华平生老师共同上了一节课,内容是人  相似文献   

14.
熊国权 《地理教学》2012,(23):17-19
“结构”一词的涵义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内容,如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城市的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等,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内容到底如何教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应晓洪 《地理教学》2011,(14):32-33
一、构筑“心理框图” 能源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涉及到区域的地理背景,也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一节内容时,要理清其相关的主要要素间的关联,构筑一张“心理框图”,并以此为“通用工具地图”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其基本“心理框图”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尹中峰 《地理教学》2013,(11):19-22
正2011年5月,为参加县高效课堂大赛,小许老师邀请我和其他几位老师观摩一下他准备的课,并予以点评与指导。我们一同观看、评课、磨课,不断求精求新,最终小许老师带着磨课的成果,成功地上了一节优质课,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县高效课堂大赛一等奖。回想先前的磨课过程,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7.
李梅 《地理教学》2010,(8):45-47
对于本活动主题,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存在差异性。比如,很多学生知道魏格纳,但对于他提出的证据是否确凿没思考过。专题5板块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板块运动的内容从大陆漂移说开始,到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全球构造理论作为《板块运动》这一专题的学习活动,以“体验解释板块运动的理论如何形成的过程”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赵新杰 《地理教学》2010,(24):56-57
这是一节复习展示课。在做了自认为万无一失的准备之后,我满怀信心地来到教室,可是眼前的情景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暗暗叫苦:学生情绪竞如此低落,这可如何是好?教室后面可坐满了来听课的领导、老师呀!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能戴上"名师"桂冠的教师,一般对教育领域有重大贡献和影响。但是,我要把后面的"名师"两字改为"明师",即明业之师,做一个精通专业的老师。反思,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对专业知识"明明白白"的老师。在学习"热力环流"的时候,"山谷风"是老师们必讲的一个内容。关于山谷风的成因,听到过不同的解释,也曾是一个让我困惑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20.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跨越世纪流行不衰的名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者乃是博学多才的赵元任先生(1891—1982)。他乃是我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世界学术界一向尊他为"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