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玉山 《甘肃地质》2014,23(3):79-81
格构锚固是将护坡与支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抗滑的一种新型支挡加固措施,它适合于疏松介质边坡的整治。其特点是施工时不需要大型机械,不必开挖扰动边坡,施工安全快速,与植被恢复相结合还可美化环境。以宕昌县民福村边坡为例,说明格构锚固在边坡防治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格构锚固技术在治理滑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格构锚固的特点、结构机理及其在滑坡防治中的作用。格构锚固技术具有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受力明确、加固效果可靠、施工速度快、后期维护方便和美化环境等优点。并以三峡库区兴山县复建公路黄树岭滑坡为例,说明格构锚固在滑坡防治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格构锚固结构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格构锚固是边(滑)坡工程常用的防治技术之一,为了研究格构锚固结构实际支挡碎石土边坡的受力特征,利用现场大比例尺物理模型试验,填筑粘土方式模拟滑坡体,设计相似比为1:2.5的格构梁,通过后缘加载模拟了格构锚固体系承载受力直至失稳破坏的全过程,监控格构梁后部土压力、格梁应力、格梁位移等参数,并分析了格构梁受力、位移特征和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格构边界处锚固点处变形较内部更为明显,跨梁呈"拱桥式"变形,最终在锚固点附近折断破坏;各横纵梁受力特征类同,梁交叉锚固点处应力集中,梁中部受力最小,应力呈近倒三角形分布;模型中锚固点受力和位移自顶到底呈现线性递减的应力分配现象。上述研究可以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冬冬  门玉明  胡兆江 《岩土力学》2020,41(4):1189-1194
通过滑坡防治格构锚固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土质滑坡格构锚杆体系在坡顶荷载下的变形和位移,揭示了格构锚杆的抗滑机制,探讨了锚固力与坡体位移及锚杆变形的关系,提出了极限锚固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滑坡滑动时,格构梁与坡体整体发生旋转滑移,锚杆在滑面处发生了弯曲变形,处于弯曲和轴向拉伸组合变形状态;格构锚杆的抗滑作用表现为锚杆在滑面处的抗剪抗滑和锚杆格构梁的挡土阻滑;格构锚杆的极限锚固力由初始预应力、锚杆弯曲变形引起锚拉力、坡体位移引起锚拉力三部分组成,可通过公式 计算。该研究结果可为格构锚固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守敬 《城市地质》2015,(Z1):189-194
2012年7.21特大暴雨期间,香山街道公主坟15号院边坡出现垮塌并造成了破坏,边坡亟需治理。本文介绍了该边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边坡的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并选用瑞典圆弧法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于土质边坡防治的新型支挡加固措施一格构锚固工程,并辅以挡土墙工程及绿化工程,作为边坡治理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七彩云南后山边坡滑坡工程进行勘察,应用复合支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经科学施工,使滑坡得到有效治理。介绍了该滑坡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六)寨-(水)任二级公路施工后,滑坡、坍塌、崩塌现象甚多,边坡治理迫在眉睫。桩锚支挡体系是一项主动性加固边坡技术,具结构轻巧、用材合理、施工简单、工期短、费用低等特点。论文通过其在(六)寨-(水)任二级公路K56段高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对桩锚支挡体系的设计及施工要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格构锚固体系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计测量作用于格梁底部的土体反力,研究滑坡防治中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格构梁各排横梁及竖肋在滑坡滑动时的受力模式基本相同,具有节点处大跨中小的规律;滑坡滑动时,各排锚索格梁同时受力、同时发生变位,但自上而下所承担的滑坡推力不均等,具有最上排格梁受力最大、中排次之、下排最小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产生测试误差的原因,并建议提高岩土体的测试技术及方法,为格构锚固体系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型,轻型支挡工程在南昆铁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昆铁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在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采用了许多新型、轻型支挡结构。本文介绍了南昆铁路应用新型、轻型支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并论述了各种新轻型支挡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岩土锚固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着重介绍了锚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坝基工程、边坡工程、深基坑支挡工程、结构抗浮抗倾、以及载简试验等。  相似文献   

11.
杨广庆  杜群乐  张保俭 《岩土力学》2005,26(Z2):155-158
结合河北省太行山区阜长公路滑坡整治工程,利用工程物探、地质钻探等综合勘察手段,分析了某小型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明确了该滑坡属牵引-外扩式浅层碎石类滑坡。本着经济、技术可行的整治原则,提出了采用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墙整治滑坡技术措施。该方法利用锚固于地基中的锚杆对墙体施加的竖向预应力平衡滑坡体的下滑力,以达到减少圬工,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并详细分析了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墙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良好的整治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同类工程地质灾害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云南楚大公路 K2 19滑坡 ,主要是由于人工切坡而诱发的岩质滑坡。据滑坡特征 ,经多次分析研究后 ,决定采用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锭板和挡土墙为主 ,护坡和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某长江大桥引道K11+580~K11+725段原设计为填方,在填筑的过程中,填筑路堤及斜坡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缝,经现场勘察确定该段填方路堤筑于古滑坡上,填方加载作用引起古滑坡局部复活;结合支挡、减载、排水等处治措施,制定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普通抗滑桩、桥梁三个方案,从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采用锚索抗滑桩方案。  相似文献   

14.
锚杆抗滑桩内力计算的初参数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锚索抗滑桩看作由锚索和抗滑桩共同组成的支挡结构系统,同时,将其中的抗滑桩视为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梁,并将锚索拉力作为集中力加在抗滑桩上;应用初参数法分别建立了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同一常数和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不同常数时的计算锚索抗滑桩弯矩、剪力、挠度和转角的初参数公式。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的锚索抗滑桩为例,对其内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压力型锚杆支护滑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固滑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压力型锚杆的受力机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力型锚杆联合格构梁支护的锚固滑坡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锚固滑坡的加速度响应规律、地震动参数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以及压力型锚杆的受力特征等。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锚固滑坡具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坡顶响应最强;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作用时,由于其频谱特性的差异,锚固滑坡的加速度响应不同,锚固滑坡对输入地震波的低频段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段具有滤波作用;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锚固滑坡的加速度响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对于同一根锚杆而言,锚杆杆体轴力分布较均匀;对于同列不同排的锚杆而言,各排锚杆杆体的轴力值差异较大,自上而下呈"C"型分布,底排锚杆和顶排锚杆承担大部分荷载。研究结果对于压力型锚杆支护滑坡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金青  陈国周  孟祥波 《岩土力学》2007,28(11):2314-2318
现在基坑设计中常用的杆系有限元计算方法是基于桩墙和锚杆联合支护的,不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根据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施工特点,改进了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柔性支护的开挖荷载计算方法,使之可以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杆系有限元方法可以计算出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基坑水平位移、锚杆轴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现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探讨了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数值模拟方法。以较好的考虑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滑坡体及锚固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特性,提高设计计算效率。工程实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供有关设计部门参考。同时,数值模拟也揭示,与普通抗滑桩相比,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受力更合理,可使桩的截面尺寸、桩的锚固深度及桩间距等的设计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反映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机理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两种不同间距的土钉支护进行了类比。结果表明:对变形要求严格时使用该种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19.
宗士昌 《探矿工程》2014,41(8):76-80
利用修整斜山坡场地的边坡支护的实践经验,研究了扶壁式+预应力锚杆挡墙、板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岩石锚喷支护方式在边坡支护中的应用,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