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民 《地图》2005,(6):54-55
2005年9月初,《张继民远征路线图》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个性化定制地图”在中国的首次出版。这幅以科学探险、考察为基调的地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为作者多年来远征地球南北两极以及在中国版图之内所走过的路线;二为行程起止的时间、地点、以及一些事件和随感;三为作者拍摄的近50幅与路线相关的照片。为了成功编制这样一幅地图,我所付出的精力毫不逊于写一本20万字的书。我深深感觉到地图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特殊载体.在承载着巨大信息量的同时.又可简洁明快地概括出我以往走过的征途.突显那一幕幕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2.
单之蔷 《地图》2019,(4):24-25
如果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一幅中国的版图,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幅图在我们的心中,随时可以唤起,让其涌现。为什么我们心中会有这样一幅意象的中国版图呢?这不是因为我们沿着中国的边境线走过,了解中国边境;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像卫星一样能在空中鸟瞰……而是因为有了地图,有了标示出中国主权范围的地图,我们看到了中国地图,然后我们就把关于这幅中国地图的视觉经验记忆在头脑中,于是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幅意象地图。所谓意象地图,是说这个地图是在意识中的地图,二是说有指向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测绘》2005,(6):74-77
我国首幅个性化定制地图——《张继民远征路线图》,于2005年9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后,一些领导同志与名家、学者纷纷给张继民发来信函,给予好评。特摘录如下:在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支持下,张继民的创意有了可喜的结果,我对《张继民远征路线图》的出版表示祝贺。这幅地图的问世,其重要意义在于,不仅开创了我国个性化定制地图出版的先例,丰富了地图市场品种,关键是密切了地图和个人,或者说强化了测绘和群众的关系。希望中图社以此为契机,从群众需要出发,在个性化地图出版上给以研究和探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为我国地图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潮 《地图》2005,(6):56-56
《张继民远征路线图》最近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是地图出版物中具有开创性的第一幅“个性化地图”,是在继“个性化图书”、“个性化邮票”等新鲜事物之后.又一种创新性极强的文化结晶。它对于开拓地图选题思路,繁荣地图市场,扩展地图文化,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孙果清  右舷 《地图》2005,(4):58-59
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和发展富有自己的特色,古籍中的地图学史料亦十分丰富.然而,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地图数量却极其有限.为保存古文物,传播古文化,使幸存下来的珍贵古地图汇集成编,早在198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即邀集有关庋藏研究单位,组成了<中国古代地图集>编委会.在全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支持协作下,经过对我国现存古代地图的普查和缜密的遴选整理,<中国古代地图集>已于20世纪末公开出版发行了3卷.其中,第一卷选收战国至元代绘制的地图60种205幅,第二卷选收明代绘制的地图68种248幅,第三卷选收清代绘制的地图84种212幅,分别于1990年、1995年、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地图的奥秘     
杨浪 《中国测绘》2007,(2):62-65
民间收藏的大地图潘家园有卖者告我,他有一“康熙全图”,比划着,说该图有两米多高、三米以上宽,其索价不论,这算是我听说的民间收藏的最大的图了。不过我藏的《中国青藏地图》全套12幅,我有10幅,除“昌都”  相似文献   

7.
訾冬梅 《地图》2000,(1):17-19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由内蒙古测绘局委托内蒙古地图制印院编制印刷了<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该<图集>是一部中型普通地图集,由序图12幅,盟(市)图12幅,盟(市)政府驻地街区图12幅,旗(县、市)图86幅,共计122幅地图构成.  相似文献   

8.
邸志民 《地图》2005,(4):96-97
在我收藏的地图中有两幅日本印制的地图,可以作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掠夺成性的历史罪证。其中一张名为《事变参考·支那物产地图》,是由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训导斋藤英夫编制,1938年3月印制发行的,是当时日本教育当局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的教材用图。这张图最明显表现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性和掠夺性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用飞机、炸弹和日本国旗表示日军轰炸和已经占领的中国地方;二是用图画和符号表明中国各地的物产。另一张图名为《支那现状资源分布图》,由日本“东洋协会调查部”编制,1938年11月印制发行。该图除标明日军已经…  相似文献   

9.
读初级中学地理课本时,对其中的地图插图进行了如下的统计:《中国地图》上册,计有23幅地图插图,其中有17幅未绘经、纬线,为总数的73.9%;《中国地理》下册,计有49幅地图插图,其中有32幅未绘经、纬线,为总数的65.3%;《世界地理》上册,计有40幅地图插图,其中有22幅未绘经、纬  相似文献   

10.
此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的重要版本,也是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原图山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通力合作,引进并采用西方先进的天文、三角测绘技术,还利用了官府所藏舆图文件及实地调绘采访,经十年努力,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成图,五十八年(1719年)制成铜版,共41块。如此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地图实测工作,在中国和世界测绘史上都是空前的盛举。民国十年(1921年)在沈阳故宫发现这些铜版,后据此印行,合订成册,由金梁题名为《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41幅地图可拼合为一整幅中国全图。  相似文献   

11.
此书英文版原本(Practical Map Pro-duction)系约翰·洛克斯膝(John Loxton)所著,英国约翰·怀利父子公司(JohnWiley & Sons)1980年出版;英汉对照版中文部分系由徐省三、陈宝蕙翻译,由胡毓钜校订,测绘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英汉两部分以版面计,共约33万字。一、作者、译者与校者作者约翰·洛克斯膝系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学会会员,早年在剑桥研究摄影测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从事测量工作;其后任内罗毕大学高级讲师,从事地图生产、地图应用和地图制图学的研究。他也是英国制图学会会员,中文译者徐省三、陈宝蕙都是从事测绘专业翻译三十多年的老同志,校订者胡毓钜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中图故事65     
《地图》2019,(4):18-19
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地图发展史的缩影。其与地图的缘分始于19世纪末,舆图世家,放眼寰宇,丈量山河。细数65载,每一幅地图都是一个故事,诉说中图人的传承与创新;每一幅地图都是一位证人,见证中国地图事业的成长与前行;每一幅地图都是一次记录,记录生态文明与社会文化的累累硕果。每一代中图人都致力于坚守地图的规范与科学,创新地图的技术与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教育文化事业,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地图有界,文化无疆,中国地图出版社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绘宏图。  相似文献   

13.
宋向阳 《地图》2000,(4):49-52
中国古代的地图有一部分是刻在石头上的,其中大多数是碑刻,如<华夷图>、<禹迹图>、<平江图>等,个别的是摩崖石刻,如桂林鹦鹉山的<静江府城池图>,这些都为广大地图爱好者所熟知.清代有一幅刻在端砚上的<端溪研坑图>,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这方端砚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我在河北省图书馆阅览室翻阅<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砚>一书时,偶然发现了它的照片和拓片,并将拓片复印下来,作为收藏品.现将这方端砚介绍一下,以飨地图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白鹤群 《地图》2004,(4):82-83
我收藏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的《鉴史辑要图说》,是一册较为详尽介绍中国历史沿革的图册。该书共有14幅地图,均为彩色:书为16开本,地图为对页8开;封面、封底为布面烫印。书中14幅地图分别为唐虞夏商图、周朝列国图、战国七雄图、秦三十六郡图、汉代图、三国图、南北朝及隋图、唐代图、五代图、北宋及辽图、南宋及金图、元代图、明代图、大清国图。  相似文献   

15.
高俊 《地图》2004,(6):8
中国地图出版社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在庆祝建社50周年之际,我们首先应该感谢出版社为我国的教育、科学与文化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并向会社的地图工作者致以衷心的祝贺。以地图为媒体让中国了解世界.使世界认识中国:以地图为纽带沟通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地图为教材树立了青少年最初的国家版图观念.激发了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测绘》2008,(6):72-73
《中国地图集(英文版)》 《中国地图集(英文版)》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序图、分省地图(区域图)及省惰文字和地名索引。其中序图17幅,主要介绍中国地理、政区、民族、人口、地形、气候、水系、矿产、交通、旅游等专题性内容。分省地图共34幅,区域图4幅,主要表示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地貌、水系、交通、旅游等综合性内容。每省还附有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街道图一张,以及省情文字介绍和有代表性的照片。以地图、文字、  相似文献   

17.
怡情     
北岛 《地图》2010,(6):1-1
<正>说到我的北京地图,是完全属于我个人的,带有某种私密性质。在这张地图中,首先是我家,然后是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我父母所在的单位,还有我和同伴行走的路线。这是我生命旅途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地图要素与地图符号类型之间的关系长期被人们忽略。但它确是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地图符号设计的基础。本文给出了地图要素类型和地图符号类型的定义,详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用Turbo Prolog2.0语言在COMPAQ 386微机上建立的地图要素的地图符号类型确定专家系统模块,可以对一幅地图上各种类型的地图要素确定其地图符号类型,为下一步具体的符号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杜长明 《地图》2004,(5):76-77
在我收藏的地图中,有一幅《中华民国直省舆地图》和一套《皇朝壹统图》,二者都是政区地图,而且同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发行,但这两张图的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大不相同。前者为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秘密发行的革命宣传品,后者是清末民间学术机构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一本制作精良的地图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两幅地图“地形图”和“驻军图”。这两幅地图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内容丰富,表示了水系、地貌、居民地、道路四大要素。地图有一定比例尺,采用了三种颜色而为世界地图学界所震惊。两幅绘在帛上的地图是西汉初期我国南方两个诸侯国长沙国和南粤国发生军事冲突而产生的。两汉的数学、天文学已达到很高水平,勾股弦定理已在实际测量中得到应用。测角器“司南”、测距仪“矩”等测量工具已经出现并广泛用于测量海岛的高远、方邑大小、河宽、山高、谷深等方面。对两幅汉代地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技术条件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