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MS6.5地震,和田及喀什地区多处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9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62.5 cm/s2。收集整理本次地震获取的强震记录,简要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判定本次地震对这39个强震台所在地区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 S6.4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共获取44组强震动记录,西克尔强震台获得本次地震最大峰值加速度633.3×10-2 m·s-2。本文对获取到的强震动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拟合得到本次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在300 km范围内与经验性衰减关系相差不大。计算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大于100×10-2 m·s-2的5个典型强震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并与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计算了这5个台站地震动70%及90%能量持时,两者相差较大,反映出地震主要能量释放集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巴州和静县交界发生MS6.6地震,新疆区域强震动台网有近40个强震动台记录到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3.484 m/s2。文中初步收集了本次地震获取加速度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部分典型记录的特征计算,为新疆强震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30日乌鲁木齐发生MS5.1地震,新疆烈度速报台网有30个台记录到本次地震产生地面运动,记录最大峰值加速度为162.3 cm/s2。对此次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3种不同仪器加速度记录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3种仪器获取同一地震加速度记录特性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甘肃强震记录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甘肃省甘东南地区也成为地震的受灾区."十五"期间在甘东南地区共架设了20个固定强震台站,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其中最大加速度峰值为184.9 cm/s2.本文展示了全省20个台站所记录的共60道强震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加速度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感地区范围大于1 000km。甘肃省十五期间在兰州市架设了50个强震台站用于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在本次地震中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相应的强震动记录,其中最大单道加速度峰值记录为40.4cm/s2。本文展示了43个兰州烈度速报台站记录到的共129道本次地震强震动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兰州市加速度峰值分布和加速度峰值与土层厚度的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3级地震,震中位于廊固凹陷内的河西务断裂附近,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获取74组强震动记录,本文对触发台站进行场地分类,结果显示大部分为Ⅰ类场地(51.35%),其次为Ⅱ类场地(35.14%)和Ⅲ类场地(13.51%)。根据5个典型台站加速度时程记录及反应谱分析本次地震强震动特征,并对各台站峰值加速度反应谱与方位角和震中距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由于台站分布不均,导致极震区附近烈度影响场计算缺值现象,本文通过拟合本次地震强震动记录得到该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在空白区域建立空间随机假设台站进行补点插值,解决了计算缺值问题,为缺少台站记录的震区提供准确快速制作烈度分布图的思路,为震害调查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1日新疆乌恰县西南发生MS 5.1地震,新疆强震动台网布设在震中附近的10个强震动固定台获取了这次地震完整的加速度记录,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80.08 cm.s-2。对10个强震动台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常规数据处理,计算了地震烈度,并将计算的仪器烈度与现场地震宏观考察烈度进行了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2008年辽宁海城M 4.3地震,辽宁省强震动台网12个强震台站记录到地面运动,是辽宁省自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同时获取强震记录最多的一次,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167.5 cm·s-2,初步展现了辽宁省强震动台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30日乌鲁木齐市发生MS5.1地震,乌鲁木齐烈度速报台网有32个强震动台触发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选取23条强震动记录进行常规处理,统计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分布,对比分析此次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与新疆土层加速度衰减关系;并利用强震动数据对此次地震进行定位,定位结果对应台站震中距与到时线性度较好;最后分析了典型强震动台站记录特性与建筑物震害及工程震害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20日10时24分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发生M4.6级地震,宁夏强震动台网共有33个强震台站记录到了该次地震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为303.2cm/s2。这是宁夏“十五”数字强震动台网投入使用以来记录到的最大、获取强震记录最多的一次省内地震。本文通过对此次强震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征、衰减关系、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月10日新疆阿图什发生5.0级地震,新疆强震台网共获取加速度记录8条,选取3个典型台加速度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对比分析记录波形、振幅、反应谱地震动幅值等特征,分析不同场地地震动对应不同周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云南区域台网有20多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宁洱6.4级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431.2cm/s2,这是我国大陆自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在一次强震中同时获取记录最多的一次,初步展现了"十五"强震动台站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_S6.6、M_S5.8和M_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的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和流动台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的加速度峰值比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高,反应谱谱值随震级的增加有增大趋势。最后将益智强震台作为典型台站,分析了该台站在地震中的场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唐山丰南M4.1级地震强震记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0年4月9日唐山丰南发生M4.1级地震,津冀地区共有36个强震台站获取到强震记录,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58.92cm/s2,通过对比强震记录的峰值,发现该地震竖向峰值比水平向大,在三个分量上加速度傅氏谱谱型以多峰为主。通过对强震记录频谱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反应谱高频成分衰减快于低频成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比值与常规认为的1/2—2/3差别较大。通过对本次强震动记录反应谱标定并结合唐山地区3.5级以上地震记录,获得唐山地区土层场地反应谱谱型参数。  相似文献   

16.
齐玉妍  孙丽娜  吕国军  李慧 《地震》2019,39(4):172-180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与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在河北、 天津和北京的9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 本文给出了获取记录的强震动台站分布及强震动记录结果, 统计了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的变化, 给出了3个较小震中距台站记录到的加速度时程; 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及周期0.2 s、 2.0 s加速度反应谱值的等值线, 发现峰值加速度等值线与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等值线极值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 分析认为是由于厚沉积层对长周期地震动具有放大作用造成的。 通过强震动记录与适用于本区的三个衰减关系对比, 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峰值加速度衰减特征, 同时研究了周期0.2 s、 2.0 s加速度反应谱值的衰减特征, 周期2.0 s反应谱值随震中距的衰减与衰减关系能较好地对应, 然而在震中距100~130 km沉积层较厚的集中地区, 表现出了实际记录较衰减关系值偏大的现象, 认为同样是由于厚沉积层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的放大作用导致的。 研究了震中距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场地类型与沉积层厚度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对比基岩台站与软弱地基土层台站的强震动记录反应谱, 发现软弱土层台站的土层对地震动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导致中长周期地震动被放大, 对比位于沉积层较薄的隆起区台站与位于沉积层较厚的凹陷区台站强震动记录反应谱, 发现厚的沉积层不仅对反应谱长周期有放大的作用, 同时也会使得反应谱特征周期值变大。  相似文献   

17.
2017年2月8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4.9级地震。云南滇东北简易烈度计台网第一次记录到了这次中强震。共有70个台站获取到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数据,最近为鲁甸龙头山地震台,震中距7.9 km,最大加速度峰值248.3 cm·s~(-2);最远为盐津中和地震台,震中距140.3 km,最大加速度峰值2.7 cm·s~(-2)。初步分析表明,简易烈度计记录的数据清晰、完整,触发了预警数据处理系统,震后18秒给出了第一预警信息,并生成了仪器烈度图。  相似文献   

18.
以乌鲁木齐烈度速报台网建成以来发生的乌鲁木齐M_S4.5以上中强地震强震动数据记录为依据,统计分析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特征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于新疆区域土层衰减曲线;计算3个典型台站记录的5%阻尼比加速度反应谱,其周期在0.1~0.4 s范围内,高于规范设计反应谱谱值,且在周期0.4 s后迅速下降到规范设计谱值以下;同时拟合了乌鲁木齐地区PGA与PGV对数线性关系,为本区域中强地震PGA与PGV换算提供参考依据,通过PGA与PGV联合计算其仪器烈度。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1月22日07时43分广东省徐闻县发生ML4.2地震,海南省强震动台网中心记录到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这是海南强震动台网建成后首次记录到强震动地震波形,常规处理后得到9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PGA)。对3个台站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绘制校正后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及加速度反应谱,为中国南部工程震害调查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记录到的强震记录PGA介于0.8—10.2 cm/s2之间,距离震中位置最近的火山口台(HSK)记录到最大PGA值。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处发生MS4.9地震,对江苏省数字强震动台网43个台站获取的强震记录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地震的最大水平向加速度为33.76 cm/s2,并计算地震的仪器烈度,得出烈度分布等值线图,与地震现场实际调查的烈度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