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五年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直接影响评估方法,并针对天津滨海新区展开评估.基于 GIS技术和评估区基础地理信息,计算海平面上升后的土地影响范围,对如何依据土地影响范围评估海平面上升对人口、经济、交通和水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土地、经济和人口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多项政策和工程的实施加剧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研究采用遥感影像对滨海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建筑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长量分别为335.11kmz和202.42km2,植被与海洋面积分别消减了238.86km。和139.54km2,滩涂面积减少比例达60.50%。该结果可为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与GIS分析珠江口番禺段近20a来的沿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a来,珠江口沿岸的变化令人瞩目,以沿岩变化较大的番禺段为例,利用动态获取的遥感信息,经过对遥感图象的分析处理,特别是自动分类中采用了混合训练方法使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岸线推移监测中采用了多时相遥感影象融合技术,使岸线变迁一目了然,结合GIS,分析了近20a来(1978-1998年)番禺区的水陆变迁、绿地变化、城镇扩展和围垦发展,说明了了利用先进的遥感和GIS技术可以高效地监测珠江口岸区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天津滨海新区将于2010年9月举办首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该论坛旨在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7.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是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在滨海新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海洋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滨海新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对滨海新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旨在为促进滨海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20年来胶东半岛南部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Alos、Spot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GIS等手段和海岸带调查数据,制作了典型海岸带地区海岸线变化图和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图,并对不同时期典型海岸带地貌的演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岸线变迁的控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姚海燕  赵蓓  刘娜娜 《海洋通报》2012,31(3):341-346
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过程与发展中,面临着沉积软土地基不稳定、土壤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滨海湿地植被退化、近海海水污染和渔业资源衰退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海洋产业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制约着滨海新区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提出了采用加筋垫层对沉积软土地基浅层进行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盐碱化、保护湿地、治理近海海水污染、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等改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首先概述了"天津滨海新区风暴潮监测预报预警技术与示范"项目的背景,然后介绍使用GPRS-APN数据传输网络和3G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测站观测数据和视频图像传输、控制功能,最后介绍了项目数据通讯网络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天津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实践,提出功能区划的八条原则,分析了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科技进步是划分海洋功能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功能区划的方法、程序、技术处理;根据海洋功能区划五大类三级体系的技术规定,天津海区共划定各种海洋功能区29种94个。  相似文献   

12.
分析LUCC(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门湾海岸带为研究区,以1987—2020年6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定量分析法、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对三门湾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耕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是三门湾海岸带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人类活动和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滩涂向水产养殖用地转移的趋势。(2)在土地利用结构性质转变影响下,近30年来三门湾近岸水体营养盐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近20年来近岸综合潜在生态指数由16.47升至21.18;人类活动对三门湾海岸带近岸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和中国海洋学会科技开发与产业化工作委员会共同策划的"2014中国(天津)国际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技术及仪器设备展示交易会"将于2014年5月23—25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会展中心举办。交易会将为我国海洋科技领域提供更为有利、有效和便捷的技术服务。凡从事海洋水文气象仪器生产商、贸易商、代理商、服务商及相关海洋技术专业的企事业、机关职能管理等单位均可参与技术交流和合作。会议展示内容涉及4个方面:1)海洋水文气象监测系统及仪器设备、水文气象海洋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系统软件应用技术、水质自动监测、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构建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并对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总值为7 182.88万元,单位面积损失为447.25万元/(km~2·a)。其中供给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最大,占价值损失总量的51.94%,其次为调节服务功能,占18.39%;支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位居第三,占14.87%;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最小,占14.80%。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小,可为围填海形成后的生态恢复和补偿经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岸线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海岸线的变化会影响生态平衡与人们的生活。本文以浙江省秀山岛1970、1980、2003、2008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并采用DSAS的岸线分析方法揭示了秀山岛近50 a来岸线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秀山岛的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岸线长度总体上是减少的,共减少4 226 m,新增陆域面积2.491 km2;其中人工岸线减少了4 046 m,海塘面积增加1.971 km2,表现为大规模的向海推进,时空变化显著;自然岸线减少了214 m,主要是沙质岸线和淤泥质岸线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岸线小规模的后退,但是局部地区有向海推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潟湖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海岸潟湖遭到了极大破坏,因此,开展我国海岸潟湖遥感监测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1979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4期共102景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对我国大陆海岸潟湖进行了遥感监测,首次调查统计了我国大陆海岸潟湖的名称、数量、分布、岸线长度和面积信息,并对近31年来我国大陆海岸潟湖的变迁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我国大陆海岸潟湖共计251个,近31年,共消失19个潟湖,其中辽宁省消失15个,广东省消失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消失1个;1979年我国大陆海岸潟湖岸线总长度为2 692.26km,总面积为1 092.805 5km2,至2010年我国大陆海岸潟湖岸线总长度共减少337.80km,潟湖总面积共减少204.103km2;31年间,我国大陆海岸潟湖的岸线长度和潟湖面积总体均处在持续减少的状态,各省(自治区)也基本符合该规律;1979-2010年间,我国大陆海岸潟湖大部分处在老年期,死亡期潟湖消失19个。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落实国家"科技兴海"计划,发展民族产业,提升我国大型海水淡化设备的国产化能力,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淡化所")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在天津滨海新区联合成立了中国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天津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了天津实施科技兴海的重点和思路,也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马岙港航道冲淤数字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舟山海域历史海图及2004年实测航道水深测量资料,利用GIS技术生成不同时期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并据此对舟山拟建马岙港航道纵剖面和候潮锚地各历史时段的冲淤分布进行数字化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航道冲淤总体上趋于稳定状态,锚地海域海床冲淤基本平衡,港址前沿净沉积甚少。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长时间的累积上升将加剧风暴潮、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灾害。沿海各地区的自然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各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经济的风险也呈现地域差异。文章对天津滨海新区海平面上升影响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海平面上升对天津沿海各海洋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风险,经评估发现天津滨海新区南部海平面上升风险等级最高,北部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