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0,(10):6-6
十数年前我们时常听到的头顶上的奥臭空洞,现在已经慢慢“愈合”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指出,地球臭氧层已经停止变薄,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大部分损耗将会恢复。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藻极端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冰藻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0%,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的海冰盐囊中能够生存是其在生理、代谢和遗传上进行了复杂的适应性改变,通过产生特殊的冰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色素蛋白复合物等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同时,尽管南极臭氧层被破坏甚至出现巨大空洞,紫外线辐射显著增强,但对南极冰藻的影响并不明显.南极冰藻中的抗辐射活性物质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抗辐射物质往往结构新颖且活性强,能消除或减轻紫外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7,(11):8-8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而且是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考察站,对南极进行了多学科考察。研究发现,南极洲存在着煤、铁、金、银、铜、铂、铬、锡、铅和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和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堪称地球尚未开发的最后"聚宝盆"。针对这个"聚宝盆",相关国家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相似文献   

4.
南极与资源     
张立政 《海洋科学》1979,3(1):53-56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停地围绕着太阳旋转,公转一周为时一年,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地球还以地轴为中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便产生了昼夜的交替。地球的两极几乎常年为冰雪所覆盖,巨大的冰川影响着世界的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地球两极地区的考察已成为科学史上最富有冒险性的行为。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一些国家对南极进行了考察。同时,也有些国家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后来,提出领土要求的国家逐渐  相似文献   

5.
<正>3南极大陆·罗斯陆缘冰惠灵顿时间20点30分,史蒂夫精疲力竭,也许是心理作用,冰原上的阳光减弱了许多,预计中的风雪还没有来,这让他紧张,双腿灌了铅一样无法再迈动一步。环境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25℃,冷气在史蒂夫裸露的皮肤上凝结,迅速变成了冰晶,扎进他的毛孔。"你去麦克默多站。"史蒂夫嘱咐PT,"我走不了。"PT摇头:"我不能离开您。""我命令你。你这笨家伙。"史蒂夫说,他打开背包,里面只有两块高浓度压缩饼干和一瓶能量水。"如果你足够快,明天  相似文献   

6.
七星椒 《海洋世界》2004,(12):13-14
多年来,南极洲已经慢慢变冷,因此有人认为地球上某些区域能够逃避全球变暖的命运。然而。研究显示这是不太可能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地球未来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7.
自从7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以来,从各国政府到普通老百姓都十分关注着臭氧空洞的变化。但许多人对什么是臭氧空洞,为什么会出现臭氧空洞,臭氧空洞对人类究竟有什么危害等问题了解甚少。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就上述问题做些简单的介绍。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生存、繁殖、发展,是靠阳光,我们靠阳光中的红外光获得温暖,阳光中的可见光让我们的跟睛能看到高山流水,气象更新。植物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7,(1):8-8
一项新的研究对两极上空的臭氧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极的臭氧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损耗。科学家发现,当冬季即将结束和春天来临前气温最低的时候,臭氧损耗将达到峰值。研究人员发现,在典型的南极洲冬季,当地在某些海拔高度的臭氧损耗通常都超过90%,有的甚至接近99%。  相似文献   

9.
<正>1一种被称作"仿鸭叫"的噪音每到冬天和春天就会出现在南极洲,然而它的来源却困扰了研究人员数十年。现在声音记录仪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这种声音事实上是南极小须鲸在水下发出的叫声。这种奇怪的声音最早是在50多年前由潜水艇探测到的。那些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对这种鸭子一样的声音感到惊奇。从那以后,这种  相似文献   

10.
“西风带”即南纬45°—60°海域,因地球表面冷暖气流交换和地球自转作用,加上该海域空旷没有陆地阻挡造成的气旋多发地带,是人类无法改变其现状的一种自然力的表现。简言之,西风带是南极极地气团与副热带气团之间相交汇的过渡带。由于两大气团性质截然相反,极地气团带来的是干而冷的空气,而副热带气团带来的是温暖潮湿的空气,因此在过渡带蕴藏着极大的不稳定能量,经常产生巨大的涡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绕极气旋。在绕极气旋中不仅常伴有雨或雪,而且伴有狂风巨浪,天气变化非常剧烈。  相似文献   

11.
谁来补天?     
天崩地裂,女娲补天——中国古老的神话竟应验着今天的现实!世界今日之“天”真的“崩裂”出“空洞”, 而这洞却是人类自己闯下的大祸。关注臭氧层空洞,关注人类的明天,就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蓝色新事     
正今春北极圈可能迎来臭氧空洞大爆发据悉,科学家们认为今年春季北极圈上空可能出现一个超大臭氧空洞。在没有臭氧层保护下,额外的紫外线辐射会给人们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气候变化是否会使这些臭氧空洞变得更加常见或者更加严重。臭氧空洞的出现还会导致各种问题,比如说北极圈居民在3月份就开始需要避免日晒,甚至会给每年春季都在北极圈北部大量繁殖的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带来严重影响。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借助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为氧气,全世界范围内的光  相似文献   

13.
冰雪大陆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冰天雪地的陆地,叫南极洲。它的面积有1400多万平方公里,比欧洲的面积或大洋洲的面积都大。南极洲的四周是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它远离地球的任何一个大陆,即使西部的南极半岛离南美洲较近,但仍然相隔有960公里。另外,从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看,这里都是地球上唯一的无人定居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与外部隔绝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海洋环境保护国际立法的演化阶段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愈来愈为全球人类所重视。有时候,对其重视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战争和核武器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被提到世界政治的议事日程上,防止、减少、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也已成为1个重要的国际议题。 80年代以来,地球面临着气候异常、海洋污染、臭氧层变薄、森林毁灭、人满为患五大威胁。而海洋污染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科学家在南极陨石中发现色彩艳丽的猫眼石,它们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将有助于揭晓地球上的水资源从何而来。这是继2015年夏季发现南极火星陨石之后另一个类似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地球水资源可能来自于地球之外的说法。猫眼石碎片是在EET 83309陨石中发现的,这块陨石是由数千个岩石和矿物质碎片构成,很可能来自一颗定期遭受辐射的较大体积的小行星,也可能来自彗星。这项猫眼石发现证实矿物的形成需要水。在地球上,该过程涉及水与沙层和二氧化硅结合,历经数百万年时间,伴随着水蒸发和二氧化硅变硬,逐渐形成绚丽的猫眼石结构。实际  相似文献   

16.
窦勇  王悠  唐学玺 《海洋科学》2011,35(8):89-94
环境污染导致的臭氧层衰减是当今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变化现象之一。臭氧层的衰减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尤其是对生物具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紫外线B波段(ultrovioletB,UV.B,280~315nm)的辐射增强,从而对全球产生明显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北海海水表面uv.B辐射率的10%能够穿透到6m深的水层;而...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研究人员在一个古代茧里发现了目前为止最古老的化石动物精子。它的形状和大小类似于现代"小龙虾蠕虫"精子,专家相信它将揭示过去5000万年间有关这种蠕虫进化的线索。这项完好保存的发现比相似的发现早1000万年,专家希望利用成像技术研究全世界各地收集的其他茧。这个化石环带纲茧是从南极洲半岛马兰比奥岛拉梅塞塔形成物的沉积物里收集到的,环带纲是一种包括蚯蚓  相似文献   

18.
两极地区是地球上地理环境很特殊的区域,低温、高光照和强辐射是其环境的主要特点。冰雪大地的温度从来不超过0℃;由于阳光的直射、冰雪的反射和散射,使得光照强度极高,被称为地球上光照最强的地方。近几十年来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致使两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幅增高,一般生  相似文献   

19.
南极冰盖储存着地球上 90 %的冻结淡水 ,其冻结和消融的动力特征对于气候变化具有多种意义。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EricRignot和哥伦比亚大学Lamont Doherty地球观测站StanleyJacobs在 6月 1 4日《Science》刊出的文章中提出 ,南极冰架沿基线融化的速度比过去想象的迅速得多 ,与海底分离的冰块儿将要漂移。缅因大学第四纪与气候研究所冰川学家TerenceHughes说 :“这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人们认为气候机制包括冰体、大气和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忽略了大洋…  相似文献   

20.
在南极大陆被发现之前两千年已有人推测了它的存在。当时的部分看法是:相信地球南端应有大片陆地存在,以同地球的北方陆地保持均衡,这样才不致于使地球“倾倒”。于是,探险家们不断向南远航,寻找这块推测中存在的南部大陆。然而他们所看见的仅仅是波浪翻滚一望无垠的海洋,南极大陆的规模亦因这些毫无结果的寻觅渐渐地在人们的想象中被缩小。1520年,著名的葡萄牙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