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2年6月16日,中国长征-2F运载火箭将搭乘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的神舟9号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他们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于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在这次神舟9号载人航天任务中有许多亮点,但最大的亮点是我国航天员首次通过手动控制神舟9号飞船成功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长征-2FT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为我国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开了个好头。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八大系统组成。为了完成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8进行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其它几系统也进行了多项改进。尤其是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改进较大,其中“天宫”一号上的乘员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分别属于航天员系统和空间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25日21:1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地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他们在圆满完成了多项太空飞行任务后,于9月28日17:36安全返回地面,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圆满、健康返回4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四十多年来,美国进行的每一次空间对接都是在航天员的参与下完成,而俄罗斯现已掌握航天器间的自动对接技术,其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都能与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进行自动对接。所以,美国一直在努力攻克这项非常有用但难度较大的技术,2005年4月15日下午1时21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自主交会技术验证"飞行器,其英文原文为Demonstration of Autonomous Rendezvous Technology,缩写为DART,它是第一个用于这方面研究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5.
詹想 《天文爱好者》2011,(12):48-50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下文简称天宫)和“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发射并成功对接,我国又掀起了一股航天热潮。同时,许多人都很好奇,我们在地面上能不能用肉眼看到天宫,又能否用相机拍下它的倩影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要想看到其形状几乎不可能,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6.
1982年8月19日,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联盟T-7”号飞船载着3位苏联航天员拔地而起,第二天他们驾驭着飞船与早在当年4月19日升空的“礼炮”空间站(当时它已与“联盟T-5”联在一起了)实现了对接。并与“联盟T-5”上的两名航天员实现了会合,共同进行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活动。令人瞩目的是,与谢列布罗夫同时上天的飞船指令长是曾创185天空间飞行记录之一的列·波波夫,谢列布罗夫则是一位随船工程师。“联盟T-7”上的第三位乘员则是不凡的女性——萨维茨卡娅,她是世界上第二位女航天员,又是苏联一位空军元帅的独生女儿,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将门虎女。这次也是她的处女航,于是这次飞行自然成为世界上首次男女组合的航天活动,他们出色的工作,充分证明了太空生活对于性别的影响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二年后,她再次进入“礼炮7号”时,创下了出舱进行空间作业3小时35分的新纪录。对于她的杰出贡献,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专门做出决议,在“星城”为她塑造了一尊半身铜像。1982年8月27日,他们三人乘坐“联盟T-5”离开“礼炮7号”返航圆满结束了7天21小时52分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7.
中国探月3期任务中,月球交会对接技术是任务成功的重要保障.利用嫦娥3号(CE03)绕月飞行的VLBI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时延数据,模拟仿真绕月交会对接过程中,同波束VLBI观测模式下,差分群时延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在远程导引段,轨道器和上升组合体轨道距离保持100 km,持续半小时,差分群时延很好地反映了两者的轨道信息,可以用于定轨定位;自主控制段,上升组合体靠近轨道器,在轨道距离从5 km减小到20 m过程中,上升组合体加速追赶轨道器时,差分群时延快速趋近于0,上升组合体减速远离轨道器时,差分群时延绝对值快速变大.最后,利用嫦娥3号奔月段同时发射两个DOR (Differential One-Ranging)信号的VLBI时延数据,计算差分相时延,初步展示了月球交会对接过程中同波束VLBI差分相时延的误差情况.  相似文献   

8.
“神舟”三号揭开中国航天崭新的一页 2002年3月25日北京时间22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经过近7天太空飞行(环绕地球飞行总计108圈),4月1日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飞船轨道舱继续留在轨道上运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5日傍晚,石家庄市十余名天文爱好者在我们青少年宫天文馆组织下一起来到位于石家庄北郊的正定县科技馆,计划于次日凌晨观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此前我们专门与北京天文馆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08年9月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届时神舟七号航天员将首次进行太空行走,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介绍太空行走方面的几篇文章,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_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后我国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同时也是我国空间站第一次授课。此次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生活情况,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转身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等8个不同的实验,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一飞冲天,搭载着我国三名优秀的宇航员飞赴太空,执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期间除了完成既定的科学实验任务外,还将完成我国的首次太空行走,此次任务可谓光荣伟大又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CEI技术在飞船交会对接远程导引段的高精度定轨与实时监控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精密定轨中采用可视弧段较长的单站可使相对位置精度达百米以内,速度达厘米/秒级。采用单一绝对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方案进行实时轨道计算,采用滤波稳定后固定模糊度的方法可以使相对轨道位置精度达十米级,速度精度达厘米/秒级,事后及实时的轨道精度均满足远程导引段的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14.
詹想 《天文爱好者》2008,(11):82-85
2008年9月25日晚,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我国许多天文工作者和天文爱好者都积极开展观测活动,希望能亲眼目睹神七的风采。北京天文馆也迅速反应,从发射当晚就开始观测,接下来飞船在轨的两天则派出多个观测小分队在不同地点进行观测,可惜,由于飞船在轨的那两天全国适宜观测的地区多数是多云或者阴是,大部分观测者都遗憾地与神七失之交臂。而北京天文馆的一是远征小分队,最终幸运地捕捉到了神七的英姿。  相似文献   

15.
敢问苍穹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伴随着人们经久不息的欢呼,“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仅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千米。经历了21小时太空之旅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安然凯旋。6时5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充满探索精神的民族,延续了几千  相似文献   

16.
去年咱们的神舟六号成功上天,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航天热。那段时间我除了几乎天天观测神六飞船和末级火箭过境外,也对航天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着神六余热未消,赶快给大家介绍这样一部以航天为题材的电影  相似文献   

17.
1970年6月1日前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 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纪录。飞船于6月19日返回。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出地球;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从月球挖到的月壤,安全回到祖国大地。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七国航天机构签署协议,这些国家参与美国的新登月计划“阿尔忒弥斯”,将于2024年用阿尔忒弥斯-3飞船把包括第一位女性在内的航天员送到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20.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期曾不无骄傲地说:“月球上并没有奇迹,倒是我们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奇迹。”至今飞向太空旱已不再是梦,世界各国的“太空人”已达500多人。其中有10%左右则是不让须眉的女性。其中美国46人,苏联(俄)3人,加拿大2人,日本2人,中国2人,法国1人,英国1人,韩国1人。而我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则在女航天员中排名第57。而现今仍在服役的有2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