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诞生了很多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制造了一大批天文观测仪器,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就注意到了众多天文现象,并有相当数量古老、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对日后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很多宝贵的贡献。可惜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天文仪器数量较少,现存的古代仪器主要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  相似文献   

2.
天文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策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天文学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随着我国天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产的天文观测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将天文观测数据资源集成并推动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与制度,使天文科技资源得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和使用,对国内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充分调研各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科学数据"完全与公开"的共享原则,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有关的管理规定和当前状况,重点论述国际各大天文望远镜项目和天文数据中心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有关政策。对国内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和开放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我国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发展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古天文学发展的史书,2009年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卷。本大系无论涉猎范围、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的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等内容,是过去从未有过完整、系统的研究和著述,这是本大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珹 《天文学进展》2001,19(2):113-120
对应用天文学涉及的领域以及国际上应用天文学的特点作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应用天文学的研究现状,展示了我国在诮天文所依托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和应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与进展,其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但也指出了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应用天文学的水平尚有差距,最后对我国应用天文发展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1引言目前国内各光学天文学实测基地状况不佳,限制着我国天文学发展.在国内找寻一个世界优良水平的天文观测台址是下一步我国天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先行工作.黄寅亮山认为“我国所处的天文气候大环境,并非世界上最好的。但在国内相对较好的区域里,精心挑选到受局部地形影  相似文献   

7.
黑洞也可以蒸发 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14,(8):5-7
五十六年,发行四百期,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作者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之下,《天文爱好者》杂志不断成长和壮大,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天文科普宣传的重要窗口,为促进我国天文科普及天文学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丰富的古天文史料。深入地研究这些史料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不断增长,我国天文工作者也正积极地向全世界介绍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但是,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的英译法目前还相当混乱,缺乏统一的译名。因此,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要整理一批已有英译名的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经征询意见后,作为《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并且建议将来单独出版一本《汉英中国古天文学名词》。 按照以上要求,我们尽力开展了一些工作。鉴于当前需要的是对《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因此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数、理、化、天、地、生,这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其中数、理、化、地、生在中小学都有开设,只有天文没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赵峥教授在谈到我国基础教育中天文学的现状时说,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都包含着一些天文学的内容,国外的初中,大都采用中学理科(《科学》课)教学,其中天文学知识占有相当比重。美国的《2061计划》等国家政府纲要中天文学的素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含有天文学内容,有些国家甚至将天文学作为中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来开。但是,我国中学教育中天文学知识教授得很少,只在地理课程中出现一点点。  相似文献   

11.
大学天文学是高校天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 讲授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全貌, 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 教材的质量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非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和天文爱好者, 天文学教材也是拓展科学知识和认知宇宙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大学天文学教材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不小差距. 梳理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大学天文学教材, 评述其特色、优势和有待改进之处, 比较中外教材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通过分析国外优秀教材的编著理念、方法和技巧, 为我国未来天文学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天文学是高校天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 讲授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全貌, 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 教材的质量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非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和天文爱好者, 天文学教材也是拓展科学知识和认知宇宙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大学天文学教材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不小差距. 梳理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大学天文学教材, 评述其特色、优势和有待改进之处, 比较中外教材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通过分析国外优秀教材的编著理念、方法和技巧, 为我国未来天文学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是一门高深的科学 ,也是一门颇受欢迎的科学。自古以来 ,在世界发展的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天文奇才 ,使人类的视野得到扩展。我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 ,至今还保留存在的登封古观星台等都可证实我国天文学与天文历史非常悠久。天文学并不是肤浅地研究就可揭开宇宙之迷。它曾打破旧时的封建愚味观念 ,揭穿封建迷信的谎言 ,才有今天美好的文明社会。天文学是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需要靠新一代的接班人、再下一代的接班人……。这样一代传一代才有可能逐一逐一揭开宇宙之迷。所以说 ,开展天文普及是必要的 ,可令更多的天文爱好者涌现。我并不是…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初,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天文研究与技术》刊登了叶泉志先生撰写的《业余天文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这篇文章认为我国业余天文学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问题上成绩尤其显著,我读之,深有同感。此文先给出天文爱好者、业余天文学家和民间天文学家的区别。同时又指出在双语文献中业余天文学家与公众天文学家的细微差异:"业余天文学家对应的英文不是amateur astronomer(语义更接近天文爱好者),而应该是citizen astronomer(直译公众天文学家)",这其实是给出业余天文学涵盖范畴,非常专业。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天文学纵观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传说在4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的尧时代,羲、和两兄弟接受尧帝的委托观测恒星并编制历法。这个远古传说可以说明中国天文学的久远和古代帝王对天文学的重视。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如此重视天文学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皇帝统治国家的需要。拿日全食作为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认为,日全食的发生是因为天狗吞食了太阳,这是一个重大的灾难,对国家稳定很不利。所以,皇帝迫切需要知道日全食何时发生、在何地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其二,皇帝需要建立完整的天文系统和精确的历法,指导国家臣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IAU 1976天文常数系统中的基础常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中的基础常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十个基础常数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光速已成为常数,地球赤道半径可用于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势代替,黄经总岁差需进行修改,章动常数已不能称为基础常数,其它常数也都有了新的测定结果,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已跟上不天文学的发展,并存在很大的缺陷,必须进行修订和改进,天文常数的测定方法和理论研究都在迅速发展之中,我们应当关心这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仁新 《天文学报》2021,(1):110-117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课程的相关信息以及个人认识.最后,以大气簇射μ子产生、啾质量、宇宙加速膨胀等教学案例结束,侧面诠释了作者的"天体物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业余天文的发展 在1930-1940年间,岛上越来越多的天文爱好者感到他们需要一定的组织并且渴望得到更多适合于夏威夷的天文学信息。前文提到过的布莱恩在1955年自办了一份叫做《夏威夷岛上的群星》(Stars Over Hawaii)的小刊物,满足了众多爱好者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30年代接收到银河中心方向的无线电波以来,迅速发展起来一门崭新的学科——射电天文学。迄今射电天文学已经成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并且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重要天文发现。射电天文学开创了研究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新途径,它正在现代天文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指的是非职业科学家(如科学爱好者等)组织或参与的科学研究活动,业余天文学(Citizen Astronomy)是公众科学的一个经典分支。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升,当代天文爱好者有力地补充了职业天文学家无力或无暇顾及的领域,如时域天文学观测、大数据的人工分析、数据挖掘等。近年来,我国业余天文学发展迅速,我国爱好者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上成绩显著,但与欧美国家的业余天文相比,我国爱好者的兴趣点比较单一,对长期监测、数据挖掘等项目的参与度低。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在业余天文学家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天文感兴趣"、"学习天文知识"、"获得乐趣"和"认识朋友"是我国爱好者参与业余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动机,这两点与欧美国家业余天文学家有着明显不同。随着我国一系列大科学设备的建成运行,公众科学和业余天文学的潜力需要得到重视。应对公众和爱好者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和获得乐趣的同时,能为科学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