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110个梅西叶天体,是天文爱好者最乐于观测的深空天体目标。你可能观测过其中的一部分天体,但你有没有想过进行这样一个挑战:在一晚上的时闻里,观测尽量多的、甚至全部的梅西叶天体?这项观测运动,称之为梅西叶天体马拉松(下文简称“梅马”)。  相似文献   

2.
16世纪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是世界天文学历史上的一颗超级巨星。在短短56年的一生当中,他做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观测精度在当时首屈一指。他留下的宝贵观测资料,成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虽然第谷离开这个世界已经400多年了,但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天体却在太空永远闪耀。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象限仪:18世纪的观测主力 18世纪,天体测量方法和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也获得了不少新的天文发现。在确定恒星的距离方面,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通过跟古希腊时代的观测相比较,发现三颗明亮恒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动。  相似文献   

4.
苏菲天体观测竞赛是一项类似于梅西耶天体马拉松的天体观测国际竞赛,但是它比梅西耶竞赛更难。2006年,伊朗天文学会的天文爱好者委员会(ASIAC)决定举行一项天体观测国际竞赛.以纪念伊朗著名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AL-苏菲(al’Sufi,公元903~986年)。第一届苏菲竞赛2006年在伊朗北部的塞姆南省举行。第二届苏菲观测竞赛2008年夏天在扎黑丹附近的拉迪兹举行,来自伊朗和伊拉克100多名观测者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深空天体摄影作为天文观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被普遍应用在广大爱好者的天文观测中。看着动辄数万元的高级赤道仪、望远镜(AP0)、天文CCD(冷冻CCD)、自动导星系统。对于很多天文爱好者来说犹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及。那么,一架简易的赤道仪、一支普通的天文望远镜、一部廉价的入门级单反相机,这些简单的器材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深空天体摄影吗?可以,完全可以。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改造和精细调试与操作、以及精心的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科德韦尔天体?玩目视观测的天文爱好者们,大多数都喜欢观测深空天体。深空天体里,比较容易观测的,就是著名的梅西叶天体了。不过,如果你把梅西叶天体基本都看遍了,甚至梅西叶天体马拉松都成功地跑过了,那么还有哪些深空天体值得一看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诞生了很多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制造了一大批天文观测仪器,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就注意到了众多天文现象,并有相当数量古老、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对日后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很多宝贵的贡献。可惜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天文仪器数量较少,现存的古代仪器主要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  相似文献   

8.
星盘(Astrolaabe)是古代天文学家、占星师和航海家用来进行天文测量的一种重要的天文仪器,也是机械模拟计算机。其用途非常广泛,包括确定和预测太阳、月亮、金星、火星等天体在天球中的位置,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三角测距等。  相似文献   

9.
8月到了,北半球进入了仲夏时节。夏夜对天文爱好者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夏夜星空非常壮丽,一奢明亮的银河横贯天空,同时夏夜天气也比较暖和,观测时不至于受冻了。恨的是夏天天黑太晚,可观测时间太短,同时夏夜野外蚊虫较多,会给观测带来一点儿小麻烦。不过对于学生爱好者而言,不用上学的暑假是当之无愧的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时节。夏夜星空中有许多漂亮的深空天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珍宝隐藏在夜空之中。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去欣赏几个深空天体吧!对本系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到我的邮箱:universezx@bjp.org.cn。  相似文献   

10.
朱晓 《天文爱好者》2009,(12):28-31
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谱上很窄的一个区域。如果想尽可能多地掌握天体的信息,就不得不借助于其他波段的天文观测(图1)。二十世纪后半叶,射电、高能、紫外、红外等多个领域的天文观测相继兴起,人类也从此进入了全波段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1.
往前一个系列中向大家介绍了梅西叶天体星表,对于星表中深空天体的观测价值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了。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份星表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我们之前介绍过,梅西叶编纂星表的目的是为了避兔这些云雾状的天体千扰他的寻彗工作,并不是因为对深空天体怀有兴趣。这就导致不少明亮的深空天体没有被编入梅西叶星表,比如著名的毕星团和英仙座双星团。此外,梅西叶在北半球观测,因此星表中的天体主委集中在北天,南天的天体非常少,这对南半球乃至北半球低纬度的天文爱好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有一份深空天体墨表就是为了弥补梅西叶星表这两个缺陷而编纂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科德韦尔深空天体墨表。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的天象预报与您见面了,在接下来的12期里,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一同见证2012年精彩的天象。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朋友通过天象预报开始关注天文,进行天文观测,并能从中收获更多的快乐。2012年虽然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重要天象,但一月的天象剧场并没有给大家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象限仪流星雨是全年为数不多观测会受到月光干扰的大流量流星雨,而过近日点的P/2006 T1(levy)彗星预计也不会达到肉眼可见的亮度。只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几颗经典行星的观测条件还都不错,大家可以尽情发挥,拍些行星合月的天象照片。  相似文献   

13.
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行梅西耶马拉松活动(此后简称“梅马”)的时间是3月底到4月初,但是由于国际天文年的“天文100小时活动”,我们错过了梅西耶马拉松的最佳时机,一直拖到4月下旬,才找到一个天气不错适合观测的周末。  相似文献   

14.
1997年3月6日至3月7日,我们利用INTERNETRELAYCHAT(IRC)进行了首次国际天文联合遥在观测试验,并获得了成功。本次试验由分布在全球7个不同地点的工作组联合进行,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这一试验的成功为天文观测开创了一个新型的途径,也是对通过Inter-net进行更紧密的国际合作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安东尼·韦斯利(Anthony Wesley)是一个非常热爱天空和细心的人。2009年7月19日晚11点,他打开了自己的37厘米口径望远镜观测木星(见图1)。天气状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子夜刚过,视宁度更加恶化。他都准备收摊了,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过半小时以后再来看看。大约12点40分,  相似文献   

16.
这里叙述的新发现仅指某一特殊类型的发现(如新星,超新星和小行星等)及某一特殊类型天体的认证(如X射线源证认为类星体等),而不包括某一类天体的某种天象及未知性质源的列表(如深度成像观测得到的前人没有纪录过的一般天体,如恒星,但一些特殊天体亦列入),由于收集不全面和所谓“发现”定义的困难,向有发向而未列入者先歉意。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观测设备有了很大垢发展,所以有一批重的的天文发现,为天文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包括下面几方面,层系层次天体:(1)用X射线源和射电源证认了一批包括类星体,BL Lac天体,赛弗特天体在内的活动星系核;(2)用IRAS源证认了一批W-R星系;(3)BATC巡天在一个星系周围发现了一个“环”。恒星层次天体:(1)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批超新星的一个新星,(2)发现了和用ROSAT源证认了一批激变变星,(4)BATC和超新星巡天发现了一批变星,(4)发现了若干新的δSct变星,(5)发现了一批Herbig-Haro天体,(6)发现了一批水脉泽。行星层次天体:(1)发现了大批小行星,特别是有些是近地不行星,(20发现若干彗星。  相似文献   

17.
分光仪PSP0的光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强  张振超 《天文学报》1997,38(1):105-112
本文介绍棱镜分光光度仪PSP0的光学设计结果。PSP0以TH7832双线CCD作为系统探测器,可同时观测0.365-1.0微米波长范围内的天体及周转背景的低色散光谱。仪器的入射焦比为F/18,平均光谱分辨率约为10nm。本文简单介绍了PSP0的光学调整,并给出了波长校正实验和配备名古屋大学50公分望远镜进行试观测的结果。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光学设计很好地满足了天文课题对仪器的设计要求,PSP0已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上的星图软件(例如SkyMap)和各种专用天文软件(例如本刊介绍过的OCCLUT掩星软件)正在广泛地被天文爱好者们熟悉和使用。将这些软件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带到观测现场,能给观测活动以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20.
较详细地讲述了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的情况,然而,与一般天文理论和天文技术的专题研究不一样,天文仪器的研制有如说是研究,还不如说是归纳;它不是分析一个具体的尚未解决的难题,而是把许多已知的理论和技术综合起来,构成一台具体的仪器。所以,本文把许多至少是表面上互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归纳到一篇论文中。仪器是有许多模块组成的,为了看起来逻辑性较强,我们将仪器分模块叙述,全文遵循如下顺序:1在第一篇中,回顾世界各天文台视宁度测量设备的发展史和云南天文台的宁静度测量发展史;2在第二篇中,介绍:1)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研制任务的来源,仪器的整体状况;2)介绍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仪的硬件系统;3)介绍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仪的软件系统;若大模块中有多个小模块,在每一个大模块中,又遵循下述顺序:1)本模块的总体功能;2)构成该模块的基本技术;3)这些基本技术如何构成整体和完成预定功能。3在第三篇中,介绍我们所作的与视宁度测量有关的一些实验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