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祁连与北秦岭结合部位陇山岩群与秦岭岩群对比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育于陇山地区 (祁连山 )的变质基底岩系—陇山岩群 ,其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及构造环境与北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非常相似 ,属同一大地构造带 ;被后期构造改造位错形成现在状态  相似文献   

2.
新疆那拉提构造带基底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塔里木-伊犁微板块间的南天山洋最终消亡缝合线——那拉提构造带,基底由下元古界那拉提岩群的片麻岩、变质表壳岩及早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组成.经研究分析,上述岩石遭受了4期变质变形.本文从不同构造层次和深度残留下的变质变形构造研究入手,初步探讨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那拉提构造基底的变质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3.
"阿尔金群"的解体与阿尔金杂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阿尔金构造带因其所处青藏高原北缘构造转换主其地球动力学研究意义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阿尔金群是该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对它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于路线上,作者通过1:25万区调填图,对原阿尔金群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等作了系统调查后,认为:原阿尔金群是由前寒武纪不同时代中酸性变质古侵入体、变质表壳岩与含榴辉岩、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外来岩片等构成的构造杂岩,即阿尔金杂岩,真正的阿尔金岩群仅是其中的变质表壳岩类。阿尔金杂岩中不同地质体和不同岩类的变形及其相互关系复杂,它是经历了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奠基-早古生代主造山期活化形成-晚古生代以来陆内变形多次改造而铸就的大型复合型构造带。  相似文献   

4.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基底褶皱主要型式为泰山岩群组成的向斜与TTG花岗岩组成的背形间列。基底断裂主要有下港—化马湾—南涝坡构造杂岩带;沂沭断裂带及数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受迁西运动、阜平运动和五台运动影响,使岩层发生多次变质变形作用。鲁西地块在2800~2300 Ma期间迅速增长形成。  相似文献   

5.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 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 2 4亿年的岩石 ,2 4~ 2 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 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 10 35~ 10 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 ,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 ,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秦岭造山带中,以"秦岭"命名的"秦岭岩群"(秦岭杂岩)位于秦岭造山带的核心地带(图1),详细记录了秦岭造山带早期的地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秦岭岩群是一套中-深变质基底杂岩系,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并伴有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主要的变质变形特征为韧性剪切带及深层塑性流变,岩石主要由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和成熟度低的陆源碎屑杂砂岩组成,且夹有少量火山岩(张国伟等,  相似文献   

8.
云中山区界河口岩群原岩主要为1套陆源碎屑岩夹镁铁质火山岩,经历了多次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深熔作用强烈。整套岩石组合无底、无顶、无序,其与基底片麻岩之间(TTG)或是深熔渐变过渡,或是呈韧性剪切带接触。采自该岩群绿帘角闪二长变粒岩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年获得3组年龄值,即(2751±39)Ma、(2541±21)Ma和(2183±16)Ma,前者代表物源区的年龄,后两者代表2次深熔变质年龄。侵入该岩群的峪口眼球状黑云二长片麻岩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年获得(2493±38)Ma的成岩年龄,从而说明了云中山区界河口岩群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发生在(2541±21)Ma强烈的区域性深熔作用,使基底片麻岩活化或重生,早期的信息大多已消失。界河口岩群与五台岩群年龄相当,推测界河口岩群与五台岩群并非是垂向上下关系,而是横向上的并列关系,现在所处的不同构造层次是弧-陆碰撞的造山过程中构造叠置形成,峪口片麻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其侵位形成的卵形构造局部斜切弧-陆碰撞所形成线状构造带。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凤凰山地区元古代构造基底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在原划武当岩群中获得的 1 6 86± 4 5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资料 ,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 ,从中解体出姚坪岩组。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变质变形特征研究及形成环境探讨认为 :南秦岭凤凰山元古代武当岩群 (包括姚坪岩组、杨坪岩组 )变质火山岩系为古—中元古代时期多岛洋构造环境过渡基底建造 ;耀岭河岩组浅变质火山岩为本区Rodina事件的产物。该成果对南秦岭构造基底的组成、发展、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南缘铁克里克断隆结晶基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在原划埃连卡特群花岗片麻岩中获得(1 970±47)M a(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从中解体出喀啦喀什岩群。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征、同位素年龄及成矿专属性研究,认为铁克里克断隆构造基底具双重构造基底特征,喀啦喀什岩群组成结晶基底,埃连卡特岩群、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组成过渡基底;蓟县纪的博查特塔格组、苏玛兰组及青白口纪的苏库勒克组及震旦系组成沉积盖层。喀啦喀什岩群对铁、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有利。该成果对铁克里克断隆结晶基底的组成、发展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 ,佛子岭岩群上、下部早期构造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发育以固态流变为特征的褶叠层构造 ,形成于地壳伸展构造体制下 ,是横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佛子岭岩群上部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表现为纵弯褶皱变形 ,构造置换不彻底 ,局部保留有原生沉积结构构造 ,形成于地壳收缩构造体制下 ,是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因此 ,文中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 ,原黄龙岗岩组构造片岩为两者之间的近水平的韧性剪切拆离滑脱带  相似文献   

12.
黄亮  王冬兵  王晓林  刘小春  丛峰  朱勋早  方雄 《地球科学》2021,46(11):3861-3879
滇西崇山变质杂岩带位于三江造山带"峰腰"的北段,带内构造挤压变质作用强烈,主体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和晚期花岗岩组成.其中崇山岩群历来被认为是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对滇西漕涧地区崇山岩群中的岩石组分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副变质岩中的锆石均具明显的磨圆特征和较大的岩浆核,其中3件样品的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66~412 Ma(平均值为395 Ma)、435~508 Ma(平均值为473 Ma)和673~704 Ma(平均值为689 Ma),指示了其原始沉积时代应不早于395 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副变质岩是一套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有关的大陆岛弧碎屑岩,变质基性岩和变质中性岩为同源异相,均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副变质岩和两类正变质岩的构造属性相同以及普遍具相互伴生关系的特点,该3类岩石应属同一套地层系统的不同物质组分,崇山岩群主体为一套成岩于晚古生代(236~395 Ma)和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地层单元;并与南东侧澜沧增生杂岩的志留纪弧火山岩组合成原-古特提斯洋盆东侧不同时代多岛弧的构造格局.综合研究认为,崇山变质杂岩带内的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不(全)是前人认为的元古代结晶基底建造,应为原-古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在兰坪-思茅地块西缘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地层系统;崇山岩群主要由年轻的(晚古生代)地层岩石组成,由于后期遭受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后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古老"岩石面貌的中-深变质系.   相似文献   

13.
河北遵化新店子—羊角山一带铁矿远景区,地质背景为太古界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组成复杂的中高级变质岩结晶基底,其中变质表壳岩迁西岩群为区内铁矿的主要赋矿层。该区位于遵化马兰峪—迁西三屯营东西向条带状铁矿成矿带上,磁异常强度普遍较高。磁异常主要为含铁建造的太古界变质结晶基底的反映,推测该区处于成矿有利地段,具有十分广阔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苏鲁造山带南缘岩石—地层格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潘明宝  陈火根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48-854
系统总结了苏鲁造山带南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将东海杂岩分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东海岩群和变质侵入岩。东海岩群由毛北岩组、演马场岩组、武强山岩组、虎山岩组和摩天岭岩组构成;变质花岗质侵入岩分为早期面状侵入体和晚期点状侵入体,超基性岩包体分为北西许沟岩带和南东蒋庄-岗尚岩带,变质杂岩呈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岩块分布,超高压变质岩块划分为4个岩片,密集发育晋宁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后期普遍为印支期滑脱韧性剪切带叠加,形成复杂的韧性剪切系统。  相似文献   

16.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岩性复杂,浅变质岩系与深变质岩系混杂,缺乏填图标志。在1/5万区调中,首次对云开地区的变质基底采用岩性段填图。根据岩性组合、特殊岩性段、空间展布、接触关系等特征,将云开岩群划分为第一岩组、第二岩组、第三岩组、山坪岩组及第四岩组5个组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认为云开岩群与天堂山岩群为同一套地层。山坪岩组岩性以硅质岩为主,厚10~30m,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开地区,为云开岩群第三岩组与第四岩组之间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17.
北秦岭晋宁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地质事件可能并不代表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直接碰撞拼合,而是具扬子地块基底特征的“中秦岭微地块 与北秦岭微地块或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台 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的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有限的俯冲-碰撞拼台及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裂解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700~570 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不谋而台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可见有太古宙变质表壳岩系、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吉南新元古代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盖层沉积岩系和吉北造山带新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系4种类型.其中太古宙地层龙岗陆块具有多陆块拼贴的特点,可划分为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杨家店岩组)、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老牛沟岩组)、板石沟岩群、南岗岩群(鸡南岩组、官地岩组)、清原岩群.分别代表白山镇地块、夹皮沟镇地块、板石沟地块、和龙地块和清原地块的变质表壳岩系,其中除龙岗岩群可能为中太古代外,其余地质体的时代均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有集安岩群、光华岩群和老岭岩群,前两者为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环境沉积,分别可进一步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双庙岩组和同心岩组,沉积时限为2 300~2 100Ma;后者为古元古代晚期内克拉通凹陷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林家沟岩组/达台山岩组、珍珠门岩组、花山岩组、临江岩组和大栗子岩组,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Ma.吉南新元古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学属性基本清楚,按新元古代三分的观点,其中细河群及其以下地层时代为青白口纪.浑江群时代为震旦纪,吉南地区缺失南华系.吉林省北部造山带中沿色洛河-海沟-青龙村-江域一线的元古宙地层事实上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岩片堆叠体,属于构造地层学范畴;具有层状地层特征的仅有敦化地区的塔东岩群、蛟河地区的新兴岩组、九台地区的机房沟岩群、辽源地区的西保安岩组以及安图地区的万宝岩组,时代可暂置于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9.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层系统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沙柳河岩群;而出露在北带全吉山、德令哈等地的中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则为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的达肯大坂岩群。柴北缘的榴辉岩分布在南带,除以规模较小的透镜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外,还和沙柳河岩群共生,但在北带的达肯大坂岩群中没有出现。全吉群的时代为南华纪至震旦纪。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尔金山被认为是塔里木克拉通变质基底的主要出露地区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金山北坡不整合在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之上的安南坝群中的碎屑岩和中南阿尔金中深变质岩石(原定为阿尔金岩群)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来确定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变质基底的性质及所经历的多期构造热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安南坝群中含砾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1.92Ga左右,少量在2.0~2.4Ga,表明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太古代-早元古代米兰岩群和相关的深成侵入体。在中阿尔金地块和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的深变质岩石中,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其记录有新元古代早期(920~940Ma)、新元古代晚期(760Ma左右)和早古生代(450~500Ma)三期构造热事件,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热事件与塔里木(或晋宁)造山作用有关,它普遍存在于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和南中国地块(扬子克拉通)的变质基底岩石中,与Rodinia超级大陆汇聚相关;新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也同样广泛存在于塔里木盆地周缘和扬子克拉通之中,被认为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作用有关。因此,在新元古代时期,阿尔金的地质演化历史与扬子克拉通非常相似,而与华北则有很大的不同,锆石U-Pb测定还表明中南阿尔金的深变质岩石普遍遭受了早古生代的变质作用的改造,显示它们普遍卷入了早古生代的碰撞造山事件之中,成为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