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和郡县志·卷第三十》:"渭阳县,垂拱三年(687)析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山甚高险,百姓食坡溪水。"治驻今凤凰县落潮井乡黄丝桥,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凤凰县大部分,属锦州。五代后废,因辖地及县治与今凤凰县密切相关,故应视为凤凰建县之始。清乾隆《凤凰厅志》:"地本唐渭阳县治,历宋、元、明或废或置,命名不一"。也持此看法。渭阳,得名当与渭溪,密切相关。渭,《说文》:"渭,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东入河。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宋游记散文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对名山胜水生动描绘、真挚赞美的优美篇章,而且在地名学史上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命名成果及美学寄托。一、命名类型1、用方位命名。如元结《右溪记》:作者在近文尾时写道:“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用气候命名。如元结《寒亭记》:作品结尾时写道:“于是休于亭止,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3、用数字命名。如白居易《三游洞序》,是作者与兄弟及朋友元稹三人同游洞为之命名:“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  相似文献   

3.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55-58
《宋史·西南溪峒蛮》:“初,北江蛮酉长最大者曰彭氏,川有三,曰上、中、下溪州,又有龙赐、天赐、忠赐、保靖、感化、永顺州六……总二十州,皆置刺史。”1999年《湘西州志·大事记》:“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彭士愁为溪州刺史,据地自雄,分其地为上、中、下三州,又设永顺等州,计20州,皆置刺史。”“永顺属地有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顺州,永顺之名始于此。”自此,记于国史。  相似文献   

4.
昌吉曾有张堡城、彰八里、昌八刺等古地名。清代以来,对古地位置颇多考证记述,综述如下: 一、清以前对昌吉的记述: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条记载:“自庭州西……轮台县,又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2.元代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重九日,至回绝昌八刺城”。3.明代宋廉:《元史地理志附录》有地名“彰八里”。  相似文献   

5.
三、宁新中更名安阳之所在1、安阳城和宁新中今焦作市东北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安阳城。曾是安阳城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此名称的历史,至少在北魏时就有了。《魏书·地形志》载北修武县已有安阳城。《修武县志》载南阳城曰:“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水经注·清水》云:“修武,故宁邑,亦曰南阳矣。”这里说明“修武”、“南阳”、“宁”和“安阳”似乎是一地。又《括地志》云:“怀州获嘉即古之南阳。”清吴作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载获嘉县条云:“环宇通志:获嘉县在卫辉府西南百里。本殷之宁邑,周之修武也。…  相似文献   

6.
近读陈平先生《平谷置县岁月考》,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五《畿辅杂记》“平谷县: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这段话,联系《史记》和《汉书》有关记载,考证平谷建县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今(公元2005年)已有2200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年间刊本《平谷县志》、民国时修的《平谷县志》、今人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也持此观点。①平谷建县历史悠久,很有纪念意义。陈平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建议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作为置县的节日。2005年的农历…  相似文献   

7.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2):63-65
《宋史·卷四九三》:“初,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总二十州,皆置刺史。”国史始载“下溪州”。古丈县域,战国属酉阳邑地,汉为酉阳县地,隋唐为大乡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溪州治所从老司城迁今会溪坪,改名下溪州,又称誓下州。元为保靖州和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地,治今永顺县王林(芙蓉镇)。明置田家润长官司,治今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清初为永顺县地,道光二年(1822)析古丈坪厅,治今古丈坪(古阳镇),属永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古丈县。县治古丈坪。民国二十三年古丈坪改为古阳镇。  相似文献   

8.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法器礼人“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后人因难辨琮状的实体,以致南宋时称为“镇圭”。至清乾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的说法为据,直呼“琮”为“辋头、杠头笔筒”等,  相似文献   

9.
苏轼一生至少曾有四次到过湖州。第一次在熙宁五年(1072)冬通判杭州时,受江南转运司差遣,为湖州知州孙觉相度湖州至松江(今吴江松陵镇)的堤堰;第二次在熙宁七年(1074)九月离杭州到密州任知州时路过湖州,曾与当时的湖州知州李常、诗人张先等六人聚宴,张有《六客词》记叙了这次雅会;第三次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他从徐州调知湖州。到任仅三个月,七月底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第四次是元四年(1089),苏轼由杭州知州升迁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进京途中奉旨视察湖州、苏州水灾,与曹子方、刘景文等文人在湖州欢聚,苏轼有《定风波·后六…  相似文献   

10.
车里命名考     
车里一名,始见于元人之《招捕总录》(注1),凡十三见。除“泰定二年,开南州阿都刺火头大阿哀引车理陶刺孟等万令人围刺砦(注2),攻破十四处”一条作车理外,余均作车里。 《元史世祖纪》作阇力,《成宗、武宗、仁宗纪》及《地理志》。均作徹里;仁宗皇庆六年作阇里;《泰定帝及顺帝纪》则均作车里;《步鲁合答传》作车厘。 《新元史成宗纪》及《地理志》均作徹里;仁宗、泰定帝、惠宗纪》及《车里传》则均作车里;《步鲁合答传》作车釐。车,亦作徹、或作阇。里,亦作理、或作力、抑作厘及釐,  相似文献   

11.
有关典籍记:益阳“秦旧县,汉属长沙郡。”《汉书·地理志—F》:“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日填(镇)蛮。属荆州……县十三:临湘,莽日抚睦。罗,连道,益阳,湘山在北。下隽,莽日闰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荼陵……容陵、安成。”又云:秦“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稍复开置”,是言汉初沿袭秦制,因郡太大,故在此基础上立诸侯王国。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共设郡83,国20,谓之“百三郡国”。秦初定天下时,撤洞庭郡置长沙郡,郡辖县,益阳当属之。  相似文献   

12.
一、清代沈阳城概况 清代沈阳城是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辽东志》记载:“沈阳城,洪武二十一年,指挥闵忠因旧修筑,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二重,内阔三丈,深八尺,周围一十里三十步;外阔三丈,深八尺,周围一十一里有奇。城门四:东日永宁,南日保安,北日安定,西日永昌。”顺着四座城门,城内形成由南向北、自西向东的两条大街,  相似文献   

13.
董丽 《地理教学》2012,(16):54-56
一、问题源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P.63)"活动"2表述为:  相似文献   

14.
日照,别称海曲。明嘉靖《青州府志·卷一》载:"宋以前为莒县地置日照铺,金始升为日照县,以濒海日出处,故名。"清康熙十一年(1673年)《日照县志》载:"县去海20里,日出初光先照,故名。"日照地处黄河下游地区的鲁东南海滨,地貌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  相似文献   

15.
正湛河上游俗称乌江河,横贯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境内,属于沙河水系。乌江河这一名称由来已久,《宝丰县志》和《新华区志》中均有对它的记载。据清道光十八年《宝丰县志》载:乌江河其源在邑(宝丰县城)东南十六里马跑泉庄北,约半华里,庄名自泉始。然源水微细,其流不绝。十里外至徐家洼南势渐大而成溪矣。再东至郑家营北井家营南势更暴涨……"据《新华区志》载:"湛河,古称湛水,发源于境内滍阳镇马跑泉村北,呈西北—东面流向,经余官营、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494年,吴越二国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关于夫椒地望,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不一:一说在今江苏苏州市境,见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一说在今江苏无锡市境,见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九十二“常州武进县”条;一说在今浙江绍兴市境,见宋嘉泰《会稽志》卷十八引《郡国志》。在这诸说中,以江苏苏州市境说影响最大,诸如越史权威学者蒙文通先生所著的《越史丛考》、新版《辞海》以及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均属此说;笔者对吴越史关于夫椒地望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觉得夫椒地望浙江绍兴市境(即越地)说…  相似文献   

17.
张君 《地理教学》2014,(23):49-51
一、新——地理试题的选材越来越新颖 许多情景材料是学生接触过的,却又是没有从地理的角度研究过的,这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是比较公平的。如"我国4月份刚刚公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我国单独二胎的政策"等最新素材。2014年江苏卷的第一组试题,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12):64-65
关于五女山的名称由来,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的《怀仁县乡土志》。书中称,光绪三年(1877)始建怀仁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将辽宁省的怀仁县改桓仁县,以古桓州得名。该志在《地理类·山脉》中记载:“五女山,在县城之北,形如石屏,屹立佟佳江岸,相传古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宣统元年(1909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出版的《怀仁县志》均沿袭此说。  相似文献   

19.
~~有苎翁泉,又呼陆家井。唐隐士陆羽号‘桑苎翁’,著有《茶经》传世。陆家井为苎翁泉。余杭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集刊》1986年第一期总第三期)于是把陆羽著《茶经》的地点进一步定格在余杭双溪。接着,又有张堂垣先生的《陆羽泉记》,称:“弟子沈君偶见《双溪十景诗》,其中记有苎翁泉,知余正苦于寻觅,乃撕下此页,辗转送来。”又说:“根据县志记载,几经查访,果在双溪附近找到苎翁泉。又据《双溪十景诗》、《苎泉怀古》诗和《余杭县志》所记,陆鸿渐隐居苕溪,当更确切。”(《集刊》1989年第一期总第六期)所谓的《双溪十景诗》被称为“古书”,…  相似文献   

20.
邹逸麟 《地理研究》1993,12(2):103-105
舆地之学,在我国渊源流长。《山海经》、《禹贡》是我国早期地理学的代表作。秦汉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视野的扩展,不断有新的地理著作出现。魏晋六朝时期编撰地记、图经成为一代风气。六世纪郦道元注《水经》引用了数百种资料,其中大部分为地理文献,可谓"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溶《郦州记序》,载《麓山精舍丛书》)。《隋书经籍志》载当时所存地理著作140部1400卷。《宋史艺文志》载地理类总志、方志达400种部。明清以还至近代,新出现的地理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