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贡市设定地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建成  张耀国 《中国地震》1999,15(4):357-369
将确定性方法与概率性方法相结合,通过对自贡市地震地质背景、发震断裂及共发震能力、地震活动的时间空布特征、未来50年地震活动趋势预测、自贡市受破坏性地震的期望震级与期望距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综合确定了2个地震,共结果可以为自贡市人民政论及有关部门制定大震应急预案、建立大震快速反应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滇地区7级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 70年代以来 ,川滇地区发生的 8次 7级大震前 5年内 ,发生在大震孕震区和震源区内的中强震震源机制解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最早中强震发生在大震震源区或其附近 ,其发震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与大多数大震发震应力场一致或接近。大多数中强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大震明显不同。之后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远的大震孕震区内其他地方 ,它们的发震应力场往往经历了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大震应力场一致与不一致的多次交替变化。大震前最后 1个中强震也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近的地方 ,其发震应力场与大震发震应力场明显不一致 ,偏转了 30°~ 5 0° ,或更多 ,大多数也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 ,有的中强震发震断裂破裂特征与大震不一致。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的变化 ,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时空调整变化和增强过程 ,以及由此引发的构造断裂异常活动 ,揭示出与大震发生有关的应力场和震源破裂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3.
高国英  聂晓红  温少妍 《地震》2013,33(1):86-94
对1900年以来新疆地区4次M≥7.7大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与震源特征、大震孕震阶段地震活动图像的动态演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几次大震震源特征。结果表明,大震序列类型具有多样性,包括主-余型、双震型和孤立型;大震震源断错性质基本上反映了天山和阿尔泰构造带分别以逆冲和走滑为主的构造运动特性;大震孕震阶段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明显,中长期阶段新疆地区6级地震活跃,中期阶段相对平静,短期阶段有差异,大震后新疆处于显著平静状态;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均反映出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迁移规律,表明新疆地区强震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来自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震地质角度,对1920年海源大震发震构造带,主要是对极震区发震构造在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及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一活动的应力场与动力来源等进行了讨论。之后,在分析区内活动构造的基础上,得到两点有关海原大震发生的重要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5.
大震具有活动期与平静期。本文将大震活动期中的7级以上大震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选用随机变量E~(1/3)以构成一个序列:统计表明这可以构成一个平稳的随机过程,从而论证大震活动是具有系列性的。就一次大震活动来论,它不是一次形成,而是在弱震活动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文中列举出许多观测事例以阐明大震活动是具有续发性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魏若平 《内陆地震》1990,4(1):79-86
地震发生后,首先是尽早地判断震型,以判断未来大震发生的可能性及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本文对1970—1987年新疆大部分中强地震的序列进行了震型判断和震型的早期判断,以求找出新疆地震序列类型的判断指标,为快速判定震型,预报震后序列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并通过震型判断的分析研究找出新疆地震序列类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趋势估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国内外有许多震例说明,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增强过程。梅世蓉1960年研究表明,我国历史大震,如1668年郯城大震和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前,有感地震频度增加后又减弱。文献[2]、[3]认为震前活动性增强范围比主震震源区大得多。近年来这方面  相似文献   

9.
1969年渤海7.4级大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总结了1969年渤海M7.4大震前后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包括大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及前兆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大震等距迁移、主要间隔缩短、共轭断层蠕滑、小震成带、诱发前震现象,地震触发响应系数异常十分显著。指出地震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几次7级大震的等震线、地震破裂带、序列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以及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将大震发震断裂格架大致分为单一发震断裂和多组方向发震断裂格架两种类型。并对两种断裂格架类型大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提出了早期前震、构造性前震和直接前震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大陆Ms≥8.0级大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大震活动的危险地带和发震时段。  相似文献   

12.
(1)强震活动趋势。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大面积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背景下,仅从平静看不到转折难以给出预测。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郭孔贤  田利芬 《地震研究》1992,15(2):145-153
1986至1989年,我们在云南鹤庆地震台进行了超微震探测,利用超微震来研究小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小地震活动的关系,资料表明:鹤庆台附近2.6级地震的孕震过程,与大震的孕育过程有相似之处。说明利用对小震的研究加快对大震的认识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910年以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国外几组典型特大地震对震源邻近区域的影响,发现特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断裂带上,一组或一次特大地震可能使发震断裂部分破裂,未破裂断裂又是大震的空段,该空段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大震(起到增震作用);反之,发震断裂完全破裂或没有大震空段,震源邻近区域短时间可能不会发生大震(起到减震作用)。依据这一结果,特大地震发生后,可对震源邻近区域后续大震作短、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910年以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国外几组典型特大地震对震源邻近区域的影响,发现特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断裂带上,一组或一次特大地震可能使发震断裂部分破裂,而未破裂断裂的构造应力可能增大,又成为大震的空段,该空段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大震(起到增震作用);反之,发震断裂完全破裂或没有大震空段,震源邻近区域构造应力可能减小,短时间可能不会发生大震(起到减震作用)。依据这一结果,可对特大地震发生后震源邻近区域的后续大震作短、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6.
解算了2001~2005年新疆周边发生的3次大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同时结合其后3年内库仑应力正负区域5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并引用GPS资料综合分析了这组周边大震活动对新疆境内地震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周边这组大震活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疆境内中强地震的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题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基本特征,包括地震的基本参数、震中位置的确定、震源深度及震级、断层面解、地震活动序列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断层面倾角及震源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发震断层在地壳深部的几何形态,为进一步认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的历史地震活动、现今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表明,苍山52级地震强度和空间分布与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并具有某些大震的异常特征,震前出现了长达12a的背景空区,出现了“信号震”和孕震空区,出现了多种测震学指标异常等。  相似文献   

19.
用单台四震相法讨论唐山大震的波速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个用单台相对时间测定地震波速度比的简单方法--四震相法,它是利用地方震记录上经常出现的莫霍界面反射波与直达波到时差求得的。 利用该方法测定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震前后的波速比,发现震前经历了波速低值-恢复和高值-二次下降三个阶段;根据波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合地质背景与地震活动,对唐山大震的孕育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4次MS≥7.8大震,即1970年云南通海7.8级、1976年河北唐山7.8级、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和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8级左右巨大地震的余震活动及分类,并以流变模型讨论了序列类型差异性的物理力学成因。初步给出:①4次大震的余震序列可归为两种类型,即低活动序列类型和高活动序列类型;②余震的差异性特征与主震孕育过程密切相联,理论模型和实际震例资料均给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长短与大震孕震时间长短之间呈正相关变化;③根据对汶川8.0级大震的研究,孕震区介质流变性和构造变形速率的高低可能是造成大地震余震序列差异性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