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谢莉  冯亚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98-101,133
广东梅县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作为历史的产物和反映历史文化与民族习俗沉淀的千年古镇,其不但是稀缺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松口古镇文化是一种"活着"的文化,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松口古镇应在加强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突出"客味"和"乡土味",塑造客家文化旅游精品,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以期达到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莉  杨载田 《地理科学》2011,31(5):627-633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时,应对作为历史遗产文化承载体的古镇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使其发挥潜能,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动力。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成群分布,且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应抓住湖南创建特色旅游名镇的契机,对周边古镇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有序开发,重点开发古镇乡村生态休闲产品,探索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地主题化RMIP模式的浦市古镇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MP(昂谱)分析理论是吴必虎先生提出的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理论。该理论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resourse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并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最终提出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随着历史文化名村镇的普遍开发,古镇雷同现象日益严重,如何突出古村镇的个性地域特征,形成主题化特色古村镇,成为限制古村镇旅游发展的瓶颈。主题化RMIP策划模式是RMP(昂谱)分析理论的延续和发展。在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的开发研究中,主题是定位的关键,资源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市场是产品开发的导向,形象是产品开发的灵魂。运用主题化RMIP分析理论的核心理念,能够对浦市古镇开发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了古镇型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地理学区域研究传统,描述了江苏省古镇的区域特征及其格局,以及时间变化上的发展阶段和历程。将旅游发展作为古镇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首要方式和最优路径,作为研究出发点。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不足,构建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回答了江苏省共有多少古镇,哪些古镇适宜进行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结合分级、分类评价结果,综合均衡分析的理论模型构建,明确了江苏省古镇的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区域旅游格局重构。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古镇美学价值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对云南古镇的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进行分析研究.并以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为代表,从水文地貌、生物气候、历史文化、民居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对和顺古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美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云南古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价值与旅游的关系,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乌镇,春秋时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因此得名乌镇。从此,纳入国家的政治建制。乌镇为浙北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她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着自己的辉煌。沿着古镇幽长的石板路,来找寻她独特的水乡风韵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带你走进晚清乌镇的时空。乌镇的历史悠久而灿烂。早上6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着那个时代的文明,镇东郊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可以作证。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始建镇。宋嘉定年间,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为两镇,市河以西为乌镇,属吴兴县,(今湖州市)市河以东称为青镇,属桐乡市。新中国成立后,即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乌镇,曾是周边地区的集商重地,规模鼎盛时达10万人之多。从现存的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与整体风貌来看,就足见当时街肆的繁华。历史上也曾有“一观二塔三宫六院九寺十庵”之说。可见,历史上的乌镇文化灿烂。岁月更替,风雨沧桑,保存下来的十几万平方米的江南典型水乡民居群及十几座古桥梁,诉说着古镇的清纯与从容。为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永久延续,让古镇灿烂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现光彩,1997年——1999年5月,经过二年的酝酿,桐乡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把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桐乡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文化名市的重要举措。为此,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发动13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和单位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对千年古镇——乌镇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同时,古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家湾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3处:六朝遗址,唐代银杏,修真观戏台。乌镇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如梁昭明太子及其老师沈约,一代丞相裴休,陈与义,更有藏书家鲍延博,光绪帝的老师夏同善,近代文学巨匠茅盾、沈泽民、严辰、严独鹤、孔另境等曾游学或寓居于古镇。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她在江南古镇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古镇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古镇旅游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古镇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但涉及古镇型旅游地空间分布的研究却鲜有所见。运用ArcGIS9.3分析软件、不平衡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中国古镇型旅游地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古镇型旅游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周庄古镇创造性破坏与地方身份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辽  苏勤 《地理学报》2013,68(8):1131-1142
地方身份通过内外部政治经济力量交互作用,成为当地社会关系的历史纹理,是利益相关者意识形态的反映。以周庄为案例地,借助创造性破坏模型深入分析古镇地方身份转化。研究发现:周庄满足该模型的3 个主要变量。与西方企业家主导模式不同,中国政府对旅游的推动作用是强大的,不仅履行决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职能,而且为象征资本的创造、社会资本的延伸和文化资本的维护做出贡献;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动机的多样化,商业化景观迅速蔓延,不断冲击古镇遗产景观身份;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经历了积极—消极—积极的回归过程。从文化霸权与表征、游客凝视、人口置换与社会身份复杂性等角度对周庄古镇地方身份转化进行理论解释,认为地方身份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产物,表征主流意识形态;为适应游客凝视,利益相关者以东拼西凑的形式改造古镇地方身份;人口置换的结果增加了"新周庄人"社会身份的复杂性,由此带来社会关系破碎、社会认同下降、地方感丧失等问题,导致周庄地方身份转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民族文化的旅游地产是指以区域的文脉为开发契机,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卖点、以房地产开发为营销手段,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主题的房地产项目,是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业、居住等功能的,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带动地产经济,实现房产开发与旅游景观、民族文化开发三位一体。采用这种开发模式需要重点考虑民族文化主题、区位、政策、配套、市场、开发主体等因素。楚雄彝人古镇项目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旅游地产的成功案例,其成功源于寻找到"地产"与"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成功地将民族文化融入了地产,地产融入了旅游,打造了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孙艺惠  陈田  张萌 《地理科学》2009,29(6):840-845
近年来,伴随旅游市场生态、文化诉求的日益增强,世界范围内乡村景观遗产旅游备受青睐。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空间中拥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遗产资源,正在成为推动现阶段特色化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也引发了遗产地过度商业化、超负荷接待等问题,威胁到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在借鉴传统开发模式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以实现保护前提下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 the sequence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geosystems of the Primorsky Range (Baikal region) for the last 6000 years, based on a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fluctu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reconstructed from spore-pollen complexes of a high peat bog. We determined the chronological timeframe of paleogeographical even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occurred a radic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osystems in the mid-late Holocene, along with a recurrence of similar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6,7(2):87-93
孙松,王荣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iameterofthecompoundeyeandthegrowthoftheAntarctickrill¥SunSongandWangRongInstituteofOce...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港口城市体系发展与布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环渤海地区14座港口城市,从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经济发展外向性水平和城市空间结构3方面探讨环渤海港口城市体系的发展与布局。选用1993—2003年年末城市总人口数据,应用位序—规模法则探讨环渤海港口城市的规模分布;采用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出口依存度3个指标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测算城市体系中各城市间的直线距离,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环渤海港口城市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环渤海港口城市规模分布属于相对均衡型,接近位序—规模分布形式;2)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具有层次性,青岛、天津、大连3市相对突出;3)城市体系空间布局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14.
15.
Summary. It is known that flow in the mantle can produ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in olivine crystals with seismic anisotropy as a consequence. Flow in the subcrustal lithosphere is unlikely because of the high viscosity. Lense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viscosity ( anomalous mantle ) are located under the crust in many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s, and viscous flow can easily arise in such material resulting in seismic anisotropy. After cooling, such anomalous mantle acquires high viscosity and becomes incorporated into the lithospheric layer preserving the anisotropy produced by the flows which existed previousl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tresses with cracks in the upper crust can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anisotropy in this layer.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20.
Network mode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size dynamics for the cities of the Far East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over a time interval containing a critical time of development. Graphical analysis with a different size of scales made it possible to break down the aggregate dynamics into two clusters: decrease or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of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in cities. In the persisting positiv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we ide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two factors: the border loc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enterprises of federal jurisdiction, which are excep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state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