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3+、Al3+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除了与遂安石、硬石膏和磷灰石共生外,还与硼铝镁石、镁橄榄石和方解石等共生,形成两个矿物共生组合。单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后一组合中的袁复礼石更富铁,特别是Fe3+,相对贫镁。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分析证明,袁复礼石与硼钛镁石的结构类型一致,阳离子的占位为M(1)=Me3+,M(2)=Me2+。袁复礼石是M(1)位置上为Fe端员组分,M(2)位置上为Mg端员组分的新矿物。  相似文献   

2.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3+、Al^3+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除了与遂安石、硬石膏和磷灰石共生外,还与硼铝镁石、镁橄榄石和方解石等共生,形成两个矿物共生组合。单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后一组合中的袁复礼石更富铁,特别是Fe^3+,相对贫镁。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分析证明,袁复礼石与硼钛镁石的结构类型一致,阳离子的占位为M(1)=Me^3+,M(2)+Me^2+。袁复礼石是M(1)位置上为Fe端员组分,M(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硼酸盐矿物—袁复礼石化工部地质研究院黄作良博士在对辽宁一吉林硼矿床的矿物学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硼酸盐矿物。为纪念我国已故的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将其命名为袁复礼石。该矿物已于1994年3月在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上审定通过,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直接法测定了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结构参数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R=0.048。结构分析表明袁复礼石与硼镁钛矿结构类型一致,M1位置上为Fe端元组分,M2位置上为Mg端元组分的新矿物,晶体化学式为:(Mg0.9342+Fe0.1852+)1.119(Fe0.6033+Al0.1793+T0.1094+Mg0.1092+)1.000(B0.89O3)O  相似文献   

5.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 ̄(3+)、Al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发现于辽宁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该矿物黑色,近不透明,金刚光泽一半金属光泽。反射色亮灰,内反射深红褐色。非均质性弱,偏光色红褐。晶体呈细柱状,0.1×0.2×1mm。晶体化学式为:空间群:H=5-6,VHN_(50)=843kg/mm ̄2。{100}解理完全。红外光谱吸收谱带为:1387,1210,1024,951,733,600,510和408cm ̄(-1)。穆斯堡尔谱证明,以三价铁为主,二价铁较少。Fe ̄(3+)占据M(1)晶位,Fe ̄(2+)占据M(1)和M(2)晶位。袁复礼石为硼钛镁石的富Fe ̄(3+)类似物。  相似文献   

6.
在对辽宁省宽甸县花园沟硼矿床的研究中,发现了硼铝镁石,它与遂安石、袁复礼石、硬石膏等并生,产于硼矿体中.硼铝镁石是一种比较稀少的硼酸盐矿物,为此,对其进行了矿物特征的研究.硼铝镁石为黄色,粒状;晶体形态呈短柱状和权状,类似于橄榄石的晶体形态,弱多色性、Ng-淡黄、Np-近于无色;折射率Ng=1.7076,Np=1.6708,Nm=1.6962;-2V=54°,H=6-7,VHN100=1215kg/mm2;D测=3.50.化学成分除Al和Mg外,其次是Fe2+和Fe3+,且Fe2+>Fe3+晶体化学式为:晶体结构属斜方晶系,空间群pnma,a=9.893(6)A,b=5.076(4)A,c=4.335(3)A,Z=4.成因分析表明,硼铝镁石富Al、Mg、B,经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7.
辽宁砖庙矿区硼矿床硬石膏的发现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作良  莫珉 《现代地质》1996,10(3):350-355
在对辽宁砖庙矿区硼矿床的矿物学研究中发现了硬石膏。该矿物产于硼矿体中,与遂安石、菱镁矿、镁橄榄石、袁复礼石、硼铝镁石等共生。通过矿物学研究和稀土元素、硫同位素的分析表明,由于硬石膏是蒸发沉积变质成因的,所以硼矿床也应是蒸发沉积变质成因的  相似文献   

8.
袁复礼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人之一,我校建校元老。大半个世纪,他献身于我国地质事业,不畏艰辛,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功勋卓著。1993年12月31日是袁复礼教授100周年诞辰,中国地质学会等20个单位将联合举行纪念活动,以缅怀袁复礼教授对我国地质科学与地质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袁  相似文献   

9.
一种硼酸盐的新矿物—袁复礼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复礼石是一种Mg、Fe2+、Al和Ti的硼酸盐新矿物,发现于辽宁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该矿物黑色,近不透明,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反射色亮灰,内反射深红褐色。非均质性弱,偏光色红褐。晶体呈细柱状,O.1×0.2×l mm。晶体化学式为:(Mg0.91Fe2+0.09)(Fe3+0.56Al3+0.19 Mg0.17Ti0.11Fe2+0.10)1.13(B0.92O3.00)O。空间群Pnam, a=9.258(6)A,b=9.351(4)A, c=3.081(2)A,V=266.80(2)A,Z=4。 D=3.80 g/cm3, H=5-6,VHN50=843 kg/mm2,{100}解理完全。红外光谱吸收谱带为:1387, 1210, 1024, 951, 733, 600, 510和408 cm-1。穆斯堡尔谱证明,以三价铁为主,二价铁较少。Fe3+占据M(1)晶位,Fe2+占据M(1)和M(2)晶位。袁复礼石为硼钛镁石的富Fe3+类似物。  相似文献   

10.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4-348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袁老师的弟子满天下。受过袁老师教诲的学生之多,成绩之大恐怕在国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袁老师为中国的第四纪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所花费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的份量和意义。袁复礼教授的一生的地质工作和他的教育工作都说明他是一位不服输的地质学家,是一位把地质学念在“身上”的地质学家,更是一位能够和大山岩石谈话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1.
袁复礼教授现年八十八岁,是目前还健在的两位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中年长的一位.也是我院建院元老.值此学报复刊,而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和我院建院三十周年也即将来临之际,特将袁复礼教授早年撰述,尚未在国内发表过的一篇论文,首次译载,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袁复礼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于1993年12月21日至1993年12月23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与会者150余人,其中学部委员15人,教授86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武衡同志,地矿部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张宏仁同志等出席了纪念会.会议由程业勋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杨遵仪教授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等19家发起单位作主题发言,系统介绍了袁复礼教授的生平事迹;武衡、张宏仁、黄汲清、孙殿卿、程裕淇、丁国瑜、杨起、赵鹏大、蒋松等同志相继发言.他们高度赞扬了袁复礼教授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宽厚待人的崇高美德和优良作风。会议组织出版了《纪念袁复礼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论文集》和《桃李满天下》纪念文集。为纪念袁复礼教授对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四纪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还发行了纪念专刊和专栏。 袁复礼教授1893年12月31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徐水县,卒于1987年5月22日。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15年赴美国纽约建筑学校、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从事地质研究及教学工作,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清华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31日是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地质教育学家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我国20多个学术团体和地质单位将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及学术报告会,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纪念专辑,几代学生撰文弘扬袁老师的历史功绩与高尚品德,说明袁老师的敬业精神感人之深。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质》2009,27(2)
此图为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中方团长徐炳昶(右)、地质学家袁复礼(左)与斯文·赫定(中)研究西行路线问题,是考查团团队精神的体现,他们为中外学者们信赖的领导人。《徐炳昶西游日记》是此行的生动记录。袁复礼是团中独当一面的学者,成就丰厚,著有《蒙新五年行程记》。  相似文献   

15.
今年12月31日,是我国著名地质专家、教育家袁复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在1993年教师节之际,新疆地质学会张良臣理事长主持召开有新疆地矿局、石油局、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国家305项目办公室、西北石油地质局等30名老、中、青地质科技工作者参加的纪念袁复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袁教授对我国和新疆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甘肃武威臭牛沟地质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勋 《地质论评》1946,11(Z2):207-214
绪言臭牛沟系代表甘肃之韦宪期,在中国地层学上占一重要位置。此为袁复礼氏所命名称。袁氏于民国十二年发现臭牛沟地方富产化石,珍获良多,惜报告末付印,难窥其详,民国三十  相似文献   

17.
袁复礼教授对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遵仪 《第四纪研究》1993,13(4):320-329
袁复礼教授20—30年代对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多有发现。本文阐述了他创立的几个地层单位——平凉笔石层、臭牛沟组、石钱滩泥灰岩(组)、大龙口层(组)、东红山层(组)、烧房沟层(组)、水西沟组(群)的意义,包括他对兽形爬行类化石的重大发现。同时,还介绍了他对甘肃东、西北部石炭纪地层以及准噶尔东部地层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袁扬  袁鼎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9-353
本文作者回忆父亲袁复礼教授献身地质事业的执着精神和他为人坦诚宽厚、公而忘私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磷灰石及化石磷灰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现代脊椎动物牙齿及骨骼以及埋藏于黄土中的化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它们主要由磷灰石组成,含OH、CO3^2-和有机质,结晶程度很差。现代生物磷灰石为羟基磷灰石。化石磷灰石具CO3^2-含量高,CO3^2-占据PO4^3-位置,并发生重结晶等特点,属碳羟磷灰石。化石化总趋势是有机质丢失,其它钙的磷酸盐溶解,CO3^2-一增中并置换PO4^3-进入晶格的磷灰石重结晶作用。生物磷石加热至1200℃,红  相似文献   

20.
袁复礼教授是我在西南联大读书时(1939~1941年)教我们矿床学的老师。老师在教课之余,常谈到一些野外工作经验,尤其是在西北新疆一带沙漠地区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考察成果。 上海地面沉降发生后,我们当时对怎么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点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由于上海地层沉降发生在第四纪地层中,于是我们想到了对第四纪地质一系列问题很有研究的袁复礼老师。1964年5月,由地质部和上海市联合召开“上海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