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传媒的报道中,百慕大三角是一片神秘的海域,数以百计的飞机、船只在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外星人绑架,还是……百慕大三角是指从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岛到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迈阿密,从阿迈密到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然后回到百慕大所连成的三角形,整个区域有100万平方千米。几十年来,有许多船只、飞机在这里神秘失踪,而且从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这片海域内,无人驾驶的鬼船飘来忽去,奇光异雾时,隐时现……百慕大三角被人们称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  相似文献   

2.
“百慕大三角”是指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和波多黎各岛这三点连线形成的大西洋三角形地带。多年以来,在这一海域经常发生神秘的舰船和飞机失踪事件,因此,一提起这一三角形海域,一些人就产生恐惧的心理。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百慕大魔鬼三角”,甚至把它看成是恐怖和失踪事件的代名词。那么,这个被世人风传一时的“魔鬼三角”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在浩瀚的大西洋中,佛罗里达一波多黎各一百慕大群岛之间,有一块被人称之为“魔鬼海区”、“死亡禁区”的百慕大三角区。本世纪初以来,在这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一桩桩空难和海难事件莫名其妙地接连发生,给这个凶险怪异的海域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1925年4月19日清晨,日本远洋货轮“来福丸”在百慕大三角区神秘失踪。当时“来福丸”满载小麦,从波士顿启航驶向德国的汉堡。船出港不久,便遇到强烈风暴。4月19日,“来福丸”在百慕大群岛北面700海里(北纬44°33′.西经60°39′)处陷入灾难境地,不断发出“SOS”呼救信号。这信号被附近的“霍梅里克”号客轮收到。客轮立即驶向出事地点,当它看  相似文献   

4.
昀文 《海洋世界》2013,(3):44-45
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魔海,这片区域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知道吞噬了多少船只和飞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怕的魔力,科学家们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相比"百慕大三角",南极洲的另一个"魔海"——威德尔海就显得没那么引人瞩目了。由于它地理位置偏远,威德尔海可能并不为人熟知,但它的"魔力"却丝毫不逊于"百慕大三角"。  相似文献   

5.
英美两国科学家正准备利用一种先进的无人潜艇对大酉洋上的百慕大三角海域进行联合考察。新型无人潜艇由英国南安普敦海洋学中心设计建造,它能够利用雷达探测技术在海底自动航行,所携带的大量传感器可以收集海底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数据。无人潜艇还能自动浮出海面,借助卫星信号来为自己定位。科学家可通过遥控系统与潜艇进行联系。在探测百慕大三角海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将在一个海洋平台上工作,而无人潜艇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这一平台执行任务。科学家们说,百慕大三角海域素以情况险恶而著称,因此这一探测使命将是对新…  相似文献   

6.
百慕大“魔鬼三角”并非是唯一能使飞机、船只和人员神秘失踪的险地。前不久,科学家们的注意力转向了红海之滨。好独自潜人水下去寻找他们,我寻找了足足在红海之滨,有一小块沿海区被划为旅半个多小时,也没找到他们踪影,只见海底游景点  相似文献   

7.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无穷奥秘。在海洋探秘专家眼中,最神秘的不是百思不解的百慕大之谜,不是谈之色变的“魔海龙三角”之谜,更不是千古难解的大西岛之谜,而是——  相似文献   

8.
水安 《海洋世界》2004,(4):28-33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无穷奥秘。在海洋探秘专家眼中,最神秘的不是百思不解的百慕大之谜,不是谈之色变的“魔海龙三角”之谜,更不是千古难解的大西岛之谜,而是——  相似文献   

9.
一群海洋学家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两座玻璃样金字塔。科学家们认为,这两座透明金字塔并不是在远古时代建造的。负责这次深海搜索行动的海洋学家韦拉·梅亚博士说,他是在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海洋生物学家在苏格兰海域捕捞到一条神秘鱼,它看上去像是丑陋的水滴鱼,但事实上是非常罕见的拟皱唇鲨,这是迄今在苏格兰海域发现的第二条拟皱唇鲨。这条拟皱唇鲨是海洋生物学家在外赫布里底群岛巴拉岛海域海洋生物标记勘测中发现的,它体长3米,体重达到60千克,生活在海底1400米深处,它们大都生活在加拿大、巴西、葡萄牙、冰岛、新西兰、夏威夷和日本海域。拟皱唇鲨长着长而细小的眼睛,身体肥胖,游动较为缓慢,在海底寻觅鱼类、无脊椎动物,吞食腐烂尸体,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上大演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的夏威夷海域不再只是艳丽泳装和豪华游艇的世界,随着“环太平洋2000”军事演习的开始,神秘的迷彩和让人望而生畏的军舰成为了这片海域的焦点。战争与和平,这两种反差强烈的色调,从来都是这样相生相伴地涂抹在人类历史上。“环太平洋2000”海上军事演习,是进入200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导进行的全球7次海上军事演习中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气热通量的模式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四维资料同化系统计算和分析了近海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海各季感热通量冬、秋季较大,春、夏季较小.其地理分布特点是冬季感热通量的分布随纬度变化十分明显,纬度越高感热通量越大,且等值线分布密集.在台湾以东、日本以南海域,感热通量等值线呈西南一东北走向.在南海海域,感热通量比周围海域略低,感热通量等值线在该海域呈一低值倒槽分布;潜热通量冬、秋季在台湾东北部、日本南部和东南部海域形成最大值区,等值线呈西南东北走向.春、夏季在黄海海域存在潜热通量的极小值区,同时春季在日本南部海域存在潜热通量的极大值区或最大值区.因为台湾以东、日本以南海域正好是黑潮流经的区域,所以此海域的热通量与黑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未解的海洋之谜本刊第二期《百慕大:死亡“▲”》刊登后,收到了涛涛的来稿。他多年收集资料分析有关情况,从另一角度对百慕大之谜进行了诠释。自从“复仇者”机群失踪以来,有关百慕大三角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相似文献   

15.
邹晓梅  林广发  陈志彪 《海洋科学》2018,42(11):110-117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1986~2017年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事件,基于GIS技术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2年来,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98次,赤潮高发区在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泉州湄洲湾海域;闽三角海域赤潮年际发生次数呈波动变化,一年中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8月;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及旋链角毛藻是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毒赤潮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闽三角海域赤潮时空特征,为该区域的赤潮风险分析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尤西斯”号出海24年返航 1990年8月,委内瑞拉卡拉斯市的一只失踪了24年的帆船“尤西斯”号,在一处偏僻海滩搁浅再现。这只帆船是24年前在百慕大三角区的一次飓风中失踪的。“尤西斯”号帆船上的3名船员由土著居民救起之后,就被送到卡拉卡斯市寻求援助。  相似文献   

17.
黄海北部日本枪乌贼的分布和渔获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枪乌贼Loligo jaaonica Steenstrup在我国,仅分布于黄、渤海;在日本则分布于南、北部暖水海域,分布中心为北部海域。黄、渤海区有较高渔获量,是拖网渔业及某些定置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种与火枪乌间、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0,(3):5-5
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海域(36.1°S,72.6°W)发生8.8级地震,引发地震海啸。美国夏威夷和日本分别拉响了海啸最高警报,海岸附近的人员和船只迅速撤离: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发出了海啸警报,告诫当地民众不要去海边。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海域使用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拥有22 680 km以上的海岸线和长约17 500 km的湖岸线.领海海域面积880.6万km^2.美国全国共有39个州属沿海州,沿海地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1983年美国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资源蕴藏量比陆地资源还要多70%,不仅美国东西海岸200海里范围内属于其专属经济区,墨西哥湾大部分、阿拉斯加州周围一大片海域、太平洋内中途岛到夏威夷直到马里亚纳岛共计8个范围均属美国管辖.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州沿岸及相邻渤海海域碳酸盐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三角州陆地上河道,河口、潮间带及毗邻渤海海域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含量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含量不同的沉积区和亚区。沉积区的划分和其物源有十分良好的对应关系,同一沉积区内的亚区则主要和粒度有关,从而间接反映了水动力环境与生物作用的控制性影响。黄河口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粒度成反比,其他物源的沉积物则各不相同。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中粘土粒级和碳酸盐含量等值线反映出黄河细粒级沉积物扩散的方向、强度和范围。海洋生源沉积是影响渤海东部和中部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