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的辐射变化对地球大气边界层有着潜在的影响。日食过程中太阳被遮挡减少了到达地球的热辐射能量,大气热力状态被改变,为研究大气层热力状态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2020年6月21日,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一次日环食,除日环食带以外中国其他地区都可见到日偏食。为了研究日食对边界层大气热力状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西安、遵义、南宁和宜宾4个不同地区的微波辐射计实时连续观测的大气温湿度廓线数据,研究日食期间不同日面遮挡程度对不同边界层高度上大气热力状态的变化及其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这4个站点月球对太阳的遮挡比例都不相同,其中宜宾处在日环食带上遮挡最多。实验结果表明,日食期间大气边界层温湿度受到日食的影响较为明显。从日食开始到最大时刻由于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减少,边界层大气温度也开始降低,在日食从最大时刻到结束期间,从太阳到达地球的辐射能量逐渐增大,边界层温度开始上升,日食过程中相对湿度变化与温度相反。4个站点温度变化最大约4℃,相对湿度变化超过10%,水汽密度没有明显变化,各个高度层温湿度变化明显滞后日食过程约15—20 min。日食过程中,月球对日面遮挡越多,日食对边界层大气...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前后的电离层垂测仪数据来分析日全食期间的电离层响应,并尝试通过掩星电离层反演方法探测本次日全食引起的电离层效应。结果显示,利用垂测仪和COSMIC掩星反演均能够探测到日全食期间受日食影响的电离层的显著变化,但利用COSMIC掩星反演提取的电离层效应所具有的时间分辨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配合1997年中国黑龙江日全食和彗星观测活动,笔者特地撰写了这篇科普文章献给读者。 1 罕见的天文现象 看见日全食的机会是很少的。从全世界来说,大约三年可见两次日全食,然而从地球上的任一地点来说,平均需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如果不长途跋涉,到发生日全食的地方去观看日全食,而是老呆在一个地方,一生也未必能看到一次日全食。我国地域辽阔,在如此广  相似文献   

4.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74-74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7月22日出现日食时,日食覆盖区域上空的电离层会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可能导致全球定位系统(GPS)精确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利用掩星和地基GPS研究日食电离层效应(王泽民,等)一文利用COSMIC掩星GPS数据和地基CORS网GPS数据来共同分析2009-07-22发生在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的日全食,进而分析了日食期间电离层效应的物理过程。基于多尺度预处理的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李廷军,等)一文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思想,以离散小波变换为工具,利用小波对惯性元件输出的信息进行并行阈值消噪以削弱惯性元件误差对SINS及组合系统性能的影响;对GPS输出的信息进行并行多尺度预处理,并结合传统的Kal man滤波方法,对系统进行综合滤波;将上述方法引入到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并给出了基于不  相似文献   

6.
高铁沿线地震早期预警系统融合了GNSS、传感器、软件开发、网络传输、计算机、地震监测等先进技术。土耳其地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是土耳其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土耳其铁路的头号敌人就是地震,由于地震导致铁轨偏移、下沉,都给高铁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根据土耳其实际地质情况,建设高铁沿线地震预警系统,维护高铁安全运行,符合了土耳其希望加强自身三大洲枢纽地位的发展方向。同时,该设计为实现土耳其高铁沿线地表监测信息采集内外业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图》2006,(2):12-12
北京时间2006年1月20日凌晨,耗资约7亿美元的历史上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长达9年的太空之旅。宇航器计划在飞行了48亿公里后,于2015年年中前后抵达翼王星附近空域.然后展开为期5个月的探测。这一探测计划将是人类首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个位于太阳系内最遥远的行星。同时它还标志着人类完成对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拜访。  相似文献   

8.
利用武汉市九峰站CWR C032型超导重力仪和沙洋地区的Lacost G型、ET型弹簧重力仪,对2009-07-22发生在长江沿线的日全食进行了重力观测。首先,对超导重力仪在日全食期间的观测数据扣除重力固体潮汐及气压影响后,分析其幅度变化,没有发现日全食期间及前后出现幅度异常的"重力谷"。同时,对G型和ET型重力仪观测数据采用数字滤波器法及多项式拟合重力潮汐法扣除固体潮汐影响后,同样也没有发现日全食期间及前后出现幅度较大的异常。重力实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表明,2009年日全食期间并未发现"重力谷"现象。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5,(3):4-4
2005年4月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业共有船员31名.随船担任科考任务的科研人员共42名.涉及地质学、生物学、海洋环境学等众多领域。此次航行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大地猛地按下一个特别的按钮,13亿中华儿女瞬时卷入了令人终生难忘的非常境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漫天的尘土仿佛掩埋了世上所有的欢声笑语,坠落的石板已然砸碎了人间无数的憧憬和梦想,巴蜀大地的震波紧紧地揪住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同根同生,众志成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11.
穿越撒哈拉     
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为保护我国的野双峰驼筹集资金,并纪念一百年前英国探险家汉斯的功绩,我有幸参加国际野骆驼保护基金会组织的“中英撒哈拉坏境科学考察队”,从北非尼日利亚的库卡瓦开妈始,随单峰驼队在没有车辆支持的条件下,步行100天,行程2300公里,穿过尼日尔和利比亚,到达地中海边城市的黎波里,先后有7国15人35头单峰驼参加考察队行进,最后仅有一名中国人、二名英国人、三名尼日尔人到达终点,途中多次遇险。  相似文献   

12.
<正>微信公众号弹出一则消息:2017,你想在哪个城市看到彩色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突然惊觉,时光飞逝,而我对彩色跑的记忆还停留在2015年5月9日那天的汉城湖。时间转回2015年,初夏的汉城湖因为有了"2015百事可乐彩色跑"而变得热闹喧哗起来。彩色跑是一项娱乐项目,2011年起源于美国,跑步距离为5公里,途中会经过不同颜色的站点,参赛者身上被喷上不同颜色的粉末。这些粉末由玉米粉制成,对人体无害。我和小伙伴相约来到汉城湖,在服务区领取了装备:一件纪念T  相似文献   

13.
《地图》2005,(2)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3日凌晨2时50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在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深度撞击”探测站上携带有一个专门的重型子探测器,它将于2005年7月4日“坦普尔一号”彗星距地球1.32亿千米处时去撞击它。它所携带的铜头“炮弹”重372千克,将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与“坦普尔一号”(TEMPEL1)彗星的彗核相撞。这次撞击将形成剧烈爆炸,会导致大量彗核物质向宇宙空间喷撒而出,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此次撞击研究该彗星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以便能更多了解太阳系形成早期40多亿年前的情况,并加深对太阳系起源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地图》2005,(2):4-9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周边多个国家,造成东南亚及印度地区20多万人死亡,还有9000多名外国游客死亡和失踪。普吉岛、巴厘岛、马尔代夫的许多岛屿,这些散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不复昔日的美丽,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2000年发射升空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3颗卫星位于高度近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其定位原理是由用户先发射需要定位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信号和用户信号解算出用户位置后再通过卫星转发给用户。与GPS和GLONASS相比“北斗一号”导航定位系统观测量的取得及定位解算均在地面中心站进行,卫星和用户机需具有转…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在“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发现了一处长10公里,宽4公里的“地下水库”——地下含水带。这是迄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可用于灌溉的“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17.
三亚卓达热带雨林高尚社区坐落在三亚河畔,毗邻名花公园、城市公园和三亚河城市风景带。位于三亚市迎宾大道与凤凰路交叉口,交通网路四通八达,距三亚湾不足两公里。  相似文献   

18.
《地图》2008,(4)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县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8.0级强烈地震让国人动容,让世界震惊,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08,(4):14-17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县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8.0级强烈地震让国人动容,让世界震惊,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相似文献   

20.
晓雨 《中国测绘》2005,(1):15-15
北京时间1月9日22时15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一行成功“登”上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度22分51秒,东经77度27分23秒.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