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构想。指出影响我国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市场因素和土地制度因素 ,特别是市场因素和土地制度因素对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尤为突出 ;强调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地带规律性、与农业经济多样化和规模经营相结合、与开拓产品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具体说明了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次等级土地证券化有效地将次等级土地开发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从融资角度为我国次等级土地资源开发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根据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次等级土地证券化宜采取次等级土地开发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当前推行次等级土地证券化必须克服来自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法律制度不配套、专业人才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大胆创新,打造好次等级土地证券化的制度环境,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我国次等级土地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经营模式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以提高农业土地经营效益为目的,采用文献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西方资本主义雇佣型大农场的衰落历程及原因,提出在我国当前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实施家庭承包经营、雇佣型大农场以及家庭农场并行的土地经营模式,最终实现家庭农场主导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耕者有其田的家庭农场模式可以促进更多就业,避免马尔萨斯-李嘉图危机,有利于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科技创新体系既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土地科学研究、土地管理创新和土地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基于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及其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土地科技创新体系框架模式及土地科技创新空间域概念,指出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应选择国家调控下的科技市场化创新模式。构建土地科技创新的科学体系、完善土地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理顺土地创新的管理体系和建设土地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土地科技创新体系的四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沙漠化是中国北方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集成以往的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并评估其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集成了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等9种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模式,并从气象条件、治理紧迫性、交通便利性、沙漠化程度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制定适用性评价标准,以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和沙漠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在遥感产品、气象观测、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评估各个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在不同自然单元(自然沙地和退化型沙地)及行政县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将为决策者制定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新郑农村经济变革的历程后,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土地使用制度有密切关系。研究认为这种关系的内在机制是土地收益的分配方式;当前土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浪费和利用粗放;原因仍是土地制度中存在着弊端。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土地使用制度的对策是搞活土地使用权,试行农用土地租赁制。  相似文献   

7.
工业用地供给制度及其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前土地供给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为导向,较详细地总结了近些年来学术领域对我国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并对国外工业用地供给方式及其相关制度特点进行了系统概括,指出了国外模式中可借鉴的要素。同时,较全面地综述了现行制度条件下我国工业用地供给实践中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从制度绩效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土地制度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发现对于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方面的绩效研究还不够深入,认为应加强对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改革绩效的定量评价研究,并应根据我国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改革的进程和特点,探索创新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助推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根据土地整治作用于农村减贫发展的实现路径,将全国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概括为四种:① 单项土地整理模式。通过开发低效未利用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② 三生空间优化模式。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恢复脆弱生态,优化乡村三生空间。③ 土地资产显化模式。实施补充耕地指标有偿异地调剂,积累扶贫开发资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统筹城乡发展。④ 土地资本流动模式。将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及作价入股相结合,整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土地登记制度既是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地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物权法的重要制度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提出,现今的土地登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福州市各类土地的登记现状及统一登记的相关准备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统一登记制度优势,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从统一登记范围、统一法律依据、统一登记机构、数据更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地统一登记制度的设立,并提出了平稳过渡、分阶段实施的设想,为下一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确立了新的土地管理制度,即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承包制。这项制度的确立,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至今仍然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所欢迎。因此,中央一再强调把它做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但当前,这项制度在多数地方并不尽完善,以至于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为使土地登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更好地为确定土地权属、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土地权利人的权利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权属清楚、界址分明、面积准确的土地资源,该文基于目前土地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构想了一套由土地登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组成的比较完备的土地登记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实践来实施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3.
胡宝清  杨旺彬  邵晖 《热带地理》2006,26(2):97-101
运用"虚拟土战略",构建以县级为尺度的虚拟土安全战略评价体系,基于此体系对西部典型缺粮县(都安县)和产粮基地(田东县)的土地虚拟战略机制的评价基础上, 衡量对比两县是否具备实施虚拟土战略标准,最终提出有效"虚拟土"措施与对策,致使解决由于土地资源短缺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提高县的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使本县人们的逐步奔小康, 促进该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龙花楼  陈坤秋 《地理学报》2021,76(2):295-309
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可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梳理国际上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研究视角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方式与路径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途径与措施。土地系统科学致力于监测土地变化,解释驱动因素和反馈机制,理解发生于土地上的人类—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将对土地系统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可持续土地利用解决方案。土地系统运行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福祉为准绳,显化为土地利用的多维效应。通过科学管控土地利用转型实现土地系统的良好运行能够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土地利用转型通过效率提升、价值显化、要素流通与结构优化4大渠道,在“强整体”效应与“补短板”效应的作用下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域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需要重塑土地权能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健全土地利用转型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该文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状况,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途径3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该研究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53  
陆大道 《地理研究》2002,21(2):135-145
本文强调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正在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到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 ,分析了我国“人地关系”变化的严峻态势。指出地理学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可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阐述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在我国地理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并对如何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县域土地持续利用情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根据农户调查数据以及黄淮海平原多年的试区试验研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现状和可能替代技术条件下土地利用系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以纯收入为目标函数,以土地、水资源和其它自然、经济、环境条件为约束条件,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不同技术策略下的土地持续利用情景,用LINDO软件求解后,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留科 《地理研究》1998,17(1):90-98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城区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及唐河县土地具体的分等定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