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铜矿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甲玛矿床是中国国内少见的以斑铜矿为主要含铜矿物的产于斑岩成矿系统内的铜多金属矿床.斑铜矿是该矿床内普遍存在的重要铜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矽卡岩型矿石、(矽卡岩化)大理岩型矿石中,有少量产于角岩型矿石中.在硅灰石矽卡岩型矿石内,斑铜矿分布最广,含量也最高,部分矿段中斑铜矿的含量高达7596以上,并与硅灰石呈共生或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文宝 《地质与勘探》2010,46(6):985-994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矿床,其铜、钼、铅+锌、伴生金、伴生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该矿床也是成矿系列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矿区的矽卡岩型主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的层间因推覆-滑覆构造引起的扩容空间内,矿体走向延长超过3000m,倾向延伸超过2200m,最大真厚度达250m。除了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是主要矿体类型外,矿区角岩型钼铜矿体与斑岩型钼铜矿体已经初具规模。角岩型矿体主要呈筒状分布于0~40线矽卡岩型矿体上部的角岩中,平面面积约0.8km2,矿体垂向最大延伸超过800m;斑岩型矿体已初见端倪,基本位于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但也有部分穿切矽卡岩型矿体。矿床中矿石的主要构造特征为浸染-细脉状,结构特征以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为主。矿石中主要的矿石矿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黝铜矿和辉铜矿等,脉石矿石以矽卡岩矿物和石英为主。通过不同类型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介于18~10Ma之间,与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成矿作用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甲玛矿区矽卡岩是由斑岩结晶分异过程中分泌出的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而形成。文章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提出该矿床成因是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首例3000 m科学深钻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中复杂的地质结构、深部矿产资源潜力和高效的勘查评价技术体系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亟需攻克的重要科学难题.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专项资助,在冈底斯成矿带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实施首个3000 m科学深钻.通过多次研讨和反复论证,确定科学施工位置、角度以及施工工艺.历时488天的施工,完成了科学深钻,总进尺3003.33 m.该科学深钻直接揭示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浅部为角岩型铜钼矿体、中部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深部为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核部蚀变与矿化均不发育的无矿核.角岩中主要为细脉浸染状的黄铜矿、辉钼矿化,并发育黑云母化和弱绿泥石化蚀变.矽卡岩中从上到下具有清晰的分带结构,即石榴子石绿泥石角岩、绿泥石石榴子石角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矿化主要为浸染状的斑铜矿、黄铜矿、辉钼矿.深部斑岩为复式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侵位较早,后被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等以岩脉的形式穿切侵位.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关系最为密切.多相的复式斑岩体也揭示了甲玛斑岩成矿系统的无矿核.根据现有工业指标,科学深钻共计探获21层矿体,累计厚度583.46 m,以铜、钼矿化为主,局部发育钨矿化,同时伴生金、银矿化.甲玛科学深钻首次直接揭示青藏高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和斑岩成矿系统结构,为青藏高原地质结构研究提了科学样品,也为深部资源探测和勘查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撑.后续将针对其开展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地球物理测井、高光谱测量以及指针矿物分析等研究,并结合地表勘查评价成果,建立3000 m以浅的多元信息综合勘查评价模型,进而定位预测深部矿产资源,实现增储示范.  相似文献   

4.
manto型矿化是指"沿层交代"并受地层控制,构造控矿,品位高,富含硫化物矿石。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在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下,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世界级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山(南坑)矿体是继揭露甲玛深部斑岩矿体之后的又一找矿重大突破。铜山矿体规模达到大型,铜金属量70多万吨,钼金属量2万吨,铅+锌金属量120多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0多吨,伴生银金属量2 000多吨。铜山矿体距离斑岩体中心1 km,受铜山滑覆构造控制,滑覆体内部次级褶皱、裂隙发育,为热液流体运移、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赋存于林布宗组角岩、林布宗组角岩和多底沟组大理岩层间及多底沟组大理岩中,呈透镜体、脉状、囊状、豆荚状;富含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等;品位较高,铜平均品位0.99%,铅+锌平均品位2.88%。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与世界上其他manto型矿体对比,甲玛铜山矿体属于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的manto型富矿体。甲玛manto型矿体的发现和确定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尚属首例,对该成矿带其他斑岩、矽卡岩矿床寻找外围manto型富矿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经济意义也十分巨大,目前已经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露天采场。  相似文献   

5.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17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开发基地的重要矿床.文章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K1 l)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J3d)大理岩、灰岩,角岩控制了钼(铜)矿体的分布,角岩与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构造是矽卡岩型矿体的赋存部位....  相似文献   

6.
西藏甲玛矿区铅锌矿体成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与典 型喷流沉积矿床的对比研究,指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是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由产于斑岩中的 钼(铜)矿体、产于矽卡岩中的铜多金属矿体、产于角岩中的钼铜矿体以及外围独立金矿体构成了完整的甲玛斑岩成矿系 统。甲玛矿床同典型喷流沉积矿床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地质特征:岩浆热液不仅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扩容空间内可形成 层状矽卡岩,而且在林布宗组的泥质灰岩夹层中也可形成小规模、透镜状、囊状矽卡岩;矿区不存在喷流岩,前人认为的 喷流岩实际上是矽卡岩化角岩;矿床的主成矿年龄为14~16Ma,成矿与中新世冈底斯碰撞造山带发生拆沉、大规模的地壳 伸展作用及大规模斑岩体侵位有关;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不存在喷流沉积矿床所特有的二元结构,矽卡岩顶部与顶板围岩 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粗粒结构的矽卡岩亦是岩浆热液长时间补给而使矿物自形生长的结果。②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方面成矿元素组合以Cu,Mo,Au,Ag为主,少量Pb,Zn;多底沟组灰岩中Mn相对于区域背景含量为负异常;甲玛铅 锌矿体的Zn/ (Pb+Zn)比值较低,主要集中在0~0.1和0.2~0.45两个区间内;矿床的矿化分带表现出:由岩体中心向四周Mo →Cu+Mo→Cu→Pb+Zn,为典型的斑岩铜钼矿成矿系统的矿化分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硫同位素比值主要呈负值且 变化范围很窄,而硅同位素比值则以正值为特征。此外,文章建议在念青唐古拉具有类似甲玛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地区,以 岩浆热液矿床成因为指导,建立依据浅边部铅锌矿(化)体,向深部(中心)追索铜钼矿体或钨矿体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舍索铜矿区属冈底斯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铜,伴生有用组份有银、金、铅、锌、钼等,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该铜矿床是侵入体产生的热与含矿汽水溶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是该区主要赋矿层位,铜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中,次为透辉石英角岩中,极少量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岩石中。主要找矿标志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与大理岩,结晶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与大理岩呈互层状产出的透闪透辉石英角岩分布区、表生氧化带内的孔雀石及铜兰的分布区、表生氧化带内铁帽分布区。矿化蚀变以矽卡岩化、角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主,局部发育较强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闪石化等。矿区共发现3条矿化群,共圈出7个矿体。  相似文献   

8.
西藏甲玛和雄村铜矿区角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立娟  唐菊兴  黄勇 《矿床地质》2012,31(2):380-390
角岩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内的甲玛、驱龙、劣布、雄村、则莫多拉铜矿和弄如日金矿等矿床中均有产出,但角岩的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却不相同。选择拉萨地区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和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的角岩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从地质背景、角岩的原岩、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空间分布、形成次序和矿化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两者的对比,认为甲玛矿床中由砂岩、板岩热变质形成的角岩,形成于成矿前,作为矽卡岩型矿体的顶板,起到隔挡成矿流体运移的作用,有利于成矿,且在角岩中亦形成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化。在找矿过程中亦可作为找矿线索,大规模的角岩盖层指示了深部岩体的存在,其厚度和矿化变化可为判断岩体中心提供依据。雄村矿床中的角岩由成矿后喜马拉雅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凝灰岩而引起的热变质所形成,对已形成的矿体影响不大;在找矿过程中,可利用地面磁测获得铜矿体及角岩等围岩的磁场强度,有助于确定矿化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云南龙陵杨梅田铁铜矿体呈不规则的层状、透镜体、脉状产于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与隐伏岩体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中.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层间构造及硅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等矿化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叠加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各类矿石中金含量普遍较高。层次主矿体中金主要以细小的自然金形式包裹于斑铜矿和黝铜矿中。矿区多底沟组大理岩(层状主矿体顶板)中的构造破碎带内有独立金矿(化)体产出。喜山期中酸性,酸性岩脉也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不同产状金矿化持征,矿石ω(Au)/ω(Ag)比值等综合分析后认为:甲马矿区存在两期金矿化,即燕山期海底喷流积成矿作用中的伴生金矿化和与喜山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热液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2.
《China Geology》2021,4(1):1-16
Many large and super-large copper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explored in the Tibet Plateau, which makes it the most important copper resource reserve and development base in China. Based on the work of the research team,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opper deposits in Tibet and puts forward a further prospecting direction. A series of large accumulated metal deposits or ore districts from subduction of Tethys oceanic crust to India-Asia collisionhave been discovered, such as Duolong Cu (Au) ore district and Jiam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The ore deposits in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are located in the lowstand domain, the top of lowstand domain, and the highstand domain of the same magmatic-hydrothermal metallogenic system, and their relative positions are the indicators for related deposits in the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he polycentric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Jiam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collision orogeny. Further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Tibet Plateau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related to porphyry-epithermal deposit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hydrothermal Pb-Zn deposits related to nappe structures, skarn Cu (Au) and polymetallic deposits, and the Miocene W-Sn polymetallic deposits.©2021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1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石有用组分中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开展的较少,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矿石成分组分做了详细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矿床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嘎拉勒铜金矿床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其次为金银矿,可见粒间金、裂隙金及相对较少的包裹金形式,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及自然铋等。银矿物主要以金银系列矿物形式存在,少量自然银与放射性元素共生,此外,还有少量辉银矿。研究成果填补了该矿区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的空白,对矿床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和镜下鉴定手段对矽卡岩矿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甲玛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结合前人对矿区矽卡岩、围岩和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代学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系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交代大理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南天山金矿床主要类型、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将西南天山的金矿划分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包括斑岩型)、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5类,其中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探讨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提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或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容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沉积建造水。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和矽卡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岛弧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白钨矿的产出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矿区内显示钨元素异常,局部矿化富集,但前人尚未对钨元素及钨矿物进行研究.为弥补该空缺,文章通过分析钨含量随孔深变化的关系、钨矿物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甲玛矿床矽卡岩型矿体的深部易于富集钨,且出现波峰,钨含量明显高于中浅部矿体;甲玛矿床中的钨矿物为白钨矿,主要赋存于矽卡...  相似文献   

17.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铋矿物及其与铜矿化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型铜矿石的铋质量分数最高可达0.23%,且分布较广泛,可作为伴生有用组分综合回收利用.根据化学分析,铋含量的高低与矿石类型有关.铋与矽卡岩型铜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越强,铋含量越高.在垂向上,中浅部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铋含量高于深部的矽卡岩,与矿化分带中的Cu元素矿化带较一致.通过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含铋矿物主要有硫铋铜矿、辉碲铋矿、针硫铋铅矿、针辉铋铜矿、辉铋锑矿及含铋黝铜矿和斑铜矿等.硫铋铜矿是甲玛矿床中分布最广、最主要的铋矿物,其主要呈它形粒状、叶片状或乳滴状分布于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等硫化物中.根据矿物的产出形态及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存在不同成矿世代的硫铋铜矿:分布于斑铜矿中呈它形粒状、叶片状的硫铋铜矿和在斑铜矿中呈乳滴状的硫铋铜矿.前者是硫铋铜矿的主要产出形态,其成分接近硫铋铜矿的理论值;但后者往往成分发生变化,Bi偏低,Cu、S偏高.甲玛矿石中铋不仅应该被综合利用,且是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