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200余口钻井的实测地温、地压及声波测井等资料,利用地温-地压系统原理,剖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地温场、压力场及温压系统特征,并从油气生成、保存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利于潜江组烃源岩成熟生烃.潜江组砂岩今地层压力多为常压,深部泥岩欠压实发育,强化了深部泥岩的封闭作用.潜江组纵向发育静压型和高压型两类地温-地压系统,其中静压型主要发育于潜北陡坡带、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斜坡带,以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高压型发育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油气藏集中分布在深层超压体系顶部和浅层常压体系内部.平面上可划分为常温高压、低温高压、高温常压、常温常压、低温常压、高温低压、常温低压和低温低压8个分区,油气多分布于常温常压区.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具有典型的高温高压特征.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白云凹陷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及地温-地压系统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白云凹陷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即浅部为静压型地温-地压系统,深部为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同时将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进行平面耦合,在平面上...  相似文献   

3.
滩海区指辽河盆地向辽东湾延伸被≤5 m海水覆盖的浅水区域,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探区.由于矿权和环保等条件限制,长期以来该类油气区勘探和研究进展迟缓.本次把滩海-陆地作为整体,从构造、地层格架、烃源岩、储层及油藏特征等方面系统解剖滩海西部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海陆地质条件差异性,通过油气成藏要素类比从已知到未知,探讨滩海区油气勘探潜力.研究发现笔架岭岭南斜坡带具备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斜坡背景下发育多种类型坡折带构成油气运聚指向区;多方向物源导致储集砂体发育;坡折带对砂体分布和沉积相的控制作用明显;斜坡带紧邻生烃洼陷,构成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生储盖配置.据此指出,以笔架岭岭南斜坡带岩性油气藏为重点勘探方向,将会在滩海西部勘探中取得新的突破.该成果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渤海湾盆地其他油田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鑫  骆宗强  曹自强  柯岭  侯波 《世界地质》2015,34(2):460-467
为研究Great South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分析了该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盆地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漂移期与新的板块边界形成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该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受当时盆地构造位置与控凹断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早期断陷湖盆的控凹断层下降盘,而断陷湖盆白垩系发育的储层是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演化也控制了与断垒、古基底凸起相关的圈闭发育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圈闭多具有继承性,可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凹陷与东部凸起三个构造带。垂向上,油气主要在断层比较发育的白垩系地层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以近源成藏为主,中央凹陷圈闭带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5.
金湖凹陷西斜坡为苏北盆地东台坳陷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构造运动控制了斜坡的形成、演化、沉积物的充填模式及斜坡内各种沉积体系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进而影响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本文应用平衡剖面技术,编制了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期构造演化剖面;应用厚度分析法,研究了阜宁期断层活动强度。通过对研究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了阜宁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查明了金湖凹陷西斜坡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认为油气主要围绕深凹带或次凹带呈半环带状分布。西斜坡上发育的一系列北北西向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构造、沉积背景,是斜坡带上油气成藏的优选区。  相似文献   

6.
盆地地温和地压对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珠一坳陷3个典型凹陷的地温、地压及地温—地压系统特征,探讨其成因并分析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珠一坳陷地温梯度表现为浅层低而深层高的特征;地压场表现为恩平组发育弱超压,文昌组发育中幅超压;珠一坳陷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即浅层为静压型地温—地压系统,深层为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迄今为止,珠一坳陷已发现的油气藏集中在浅部层系,以断层油气藏为主,而根据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的基本特征,预测深部层系中极有可能发育与断裂活动无关的超压型岩性油气藏。显然查明地温—地压系统分布特征对珠一坳陷油气藏分布预测及勘探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古近系砂岩中发育低压-异常低压,泥岩中发育超压。文中考虑低压对砂岩成岩作用的促进作用和超压对泥岩成岩作用的抑制作用,建立了适合于异常压力背景下的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该区的成岩演化史,预测了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结果表明,在断陷期,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断裂活动强烈,大地热流高,成岩演化快;在裂后期,构造活动弱,大地热流低,成岩演化慢。目前,在深凹陷区沙河街组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主要发育致密储层;在斜坡带沙河街组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A期,发育常规储层。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作为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重大油气田,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4 500m)拓展,深层地层温压特征与油气藏分布规律息息相关,而深层气藏的高温高压加大了勘探开发的难度。通过综合158口井试油静温数据、13口井泥岩压实曲线和49口井实测压力资料,详细分析顺南-古隆地区地温场、地压场特征,并探讨其与奥陶系油气藏的关系,研究认为,顺托果勒隆起-古城墟隆起东部地区的多期构造活动使得地温异常,平面上经历区域性的剥蚀-热事件演化过程;顺南地区奥陶系局部地层压力异常,天然气以干气为主,具有一定的原油裂解气的特征,并提出构造挤压和原油裂解可能是造成储层异常高压的因素。顺南-古隆地区发育单一式常压型和折线式高压型两类地温-地压系统,其中高压型发育于顺托果勒隆起南部,油气纵向上主要分布在超压系统顶部,不同构造带热演化差异影响油气藏平面展布。温压系统特征表明,顺南-古隆地区奥陶系深层高温高压系统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藏潜力。  相似文献   

10.
乌干达Albert湖凹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生烃凹陷,受构造和沉积控制,油气多分布于北部构造调节带。为分析Albert湖北部构造调节带内部油气成藏特征,笔者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孢粉等资料,开展北部构造调节带沉积特征研究,进而分析北部构造调节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由于边界正断层持续活动,北部构造调节带两侧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研究区西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北部构造调节带西部三角洲砂体向南推进至湖盆中心,与深湖相烃源岩直接沟通,成为Albert湖盆最有利的油气汇聚区。  相似文献   

11.
歧深地区双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钻井实测储层压力(DST)、计算泥岩压力及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歧深地区超压体系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歧深地区具有"三层压力结构,两个超压系统"特征。压力结构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常压系统、上部弱超压系统和下部超压系统。超压从东营组开始出现,歧口凹陷中心超压最强,北大港东翼、歧口凹陷及板桥凹陷超压次之。双超压结构对歧深地区油气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了"上油下气"分布格局,由此建立了"双压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成藏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低的问题,从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油源断层及断裂密集带4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高程,将向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并对不同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和石油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向斜断裂深洼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缓坡区以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陡坡区发育少量岩性油藏。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主要呈条带状富集于向斜断裂深洼区和过渡缓坡区;垂向上,受储层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集中分布于葡萄花油层Ⅱ砂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向斜区石油富集规律,得出石油富集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厚度控制石油富集;②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③分流河道岔道口是石油富集的有利部位;④断裂密集带控制石油富集。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南,嫩一段烃源岩供烃,超压倒灌,油源断层沟通,反向构造控藏;②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北,青一段烃源岩供烃,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成藏及断裂密集带内断层组合形成的局部构造控藏;③向斜过渡缓坡区,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控藏模式;④向斜过渡陡坡区岩性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歧口凹陷湖盆特征及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歧口凹陷湖盆基本特征,剖析构造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探索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歧口凹陷湖盆自古近纪-新近纪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拗陷期三大演化阶段,现今表现为多隆多凹、盆岭相间的分布特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幕式演化影响,湖盆断裂以NE、近EW向为主,主断裂以侧接、转换为特色.凹陷主要发育潜山构造带、断阶构造带、盖层滑脱型断裂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富集特点差异明显.根据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认为海陆调解带裂缝油气藏的勘探、远源缓坡区沿断裂构造脊的中浅层勘探及大断裂控制的"Y"字型浅层构造及两侧火成岩勘探是下步工作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阳霞凹陷超压成因及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超压的形成和分布不仅与油气的运聚成藏有关, 而且还直接影响油气钻井工程.因此, 超压的研究和预测成为当今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阳霞凹陷属于库车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钻井揭示凹陷内有超压发育.笔者应用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阳霞凹陷内超压的成因以及超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得出以下认识: (1) 在阳霞凹陷内, 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泥岩中的超压是以欠压实成因为主控因素, 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中的超压是以构造成因为主控因素, 形成了上下两套成因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的超压系统. (2) 从构造演化时间上来看, 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的超压形成时间最晚在上新世的库车组时期, 早于油气大规模运移时期(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由于缺少断层的疏导, 积聚的超压无法通过断层释放, 阻挡了后期油气在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中聚集成藏, 使得库1井所钻遇的圈闭成藏规模不足.   相似文献   

15.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的油气运移条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在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解剖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古潜山油气运移条件的研究,认为西斜坡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来源有4种运移路径,论述了不同运移路径的特点,并讨论了影响油气运移的主要因素。在潜山油气藏的多种供油方式中,有效生油岩直接覆盖潜山的多向供油方式最为有利,这种供油方式与规模较大的潜山相配置可以形成大型的潜山油气藏;其次为潜山与有效生油岩通过不整合面或断面接触的单向供油方式,这种供油方式也能形成比较富集的潜山油气藏。这一认识对西斜坡乃至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高台子油层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为核心,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台子油层现今流体势进行计算和古流体势恢复。结果表明:高台子油层古-今流体势在大安凹陷-长岭凹陷一带始终为一个高势带;高流体势带构成了盆地南部一级流体分隔槽,流体分隔槽以西流体势等值线形态简单,以东则较复杂。依据流体势场,在中央分隔槽以西划分出1-2个它源(自源)开放成藏动力系统,以东划分出2-3个它源(自源)开放(半封闭)成藏动力系统,每个成藏动力系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汇聚单元。利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结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高台子油层的油气充注过程和聚集规律。发育于斜坡区和近凹陷隆起区的各类圈闭,由于流体势梯度大,有利于形成各类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faults in Yinggehai basi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veal the structural effects of the overpressure fluid expulsion. The rapid subsidence and mud-rich intervals of the marine rocks domin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overpressure systems and the enormous volumes of the overpressure fluids in the basin. Triggered by some faults, the overpressure fluids were expulsed rapidly from the overpressure compartments to form a series of diapirs in the basin, resulting in the dense fractures or faults and folds in the limbs of diapirs. These fractures and faults provided the migration pathway for the vertical flow of hydrocarbons, so that the gas fields arising from this process might migrate upwards to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Therefore,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re usually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s of diapiric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三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不仅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而且影响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9.
彭波  郝芳  邹华耀 《地质论评》2013,59(6):1257-1267
基于地层测试数据,利用声波时差的等效深度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辽中北洼地区超压的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超压普遍发育,储层超压主要发育于古近系及潜山,最大压力系数193;东二下亚段及以下地层泥岩段中普遍发育欠压实,计算压力系数可达到19以上。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泥岩层超压发育的主要成因,它源传导型是储层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沙河街组沉积以来,烃源岩中超压开始发育并逐渐增加,东营组沉积末期达到高峰,随后开始泄放降低,明下段沉积期开始,超压再次积累增大直至现今。JZ20 2凝析气田的储层流体包裹体及温压方面的证据、油气成熟度和烃源岩生烃史方面的证据以及原油物性方面的证据表明其油气成藏为晚期幕式快速充注成藏。同时研究区断裂发育少,活动性弱,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受限,充注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强超压,产生水力破裂微裂缝成为油气幕式排放的通道,同时为油气长距离的侧向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属于超压主导型油气晚期幕式快速成藏。  相似文献   

20.
莺歌海盆地DF1-1底辟断裂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莺歌海盆地的巨厚充填,高地温梯度及大规模的超压流体活动等特殊的地质背景,造就了DF1-1底辟构造的独特性,其内天然气的总体特征与底辟区的断裂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底辟区内的超压流体活动使其上覆地层产生众多的断裂和裂缝。这些垂向上的断裂和裂隙既构成了异常压力体系能量释放的主要通道。同时也形成了天然气运多的垂向输导体系。在断裂开启过程中上升的活动流体主要取决于断裂下延的深度及断裂上延所连通的中深一浅层的渗透性砂体,因此由断裂与砂体的相互配置所构成的输导体系在DF1-1气田的成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DF1-1的成藏特点,强调断裂系统与天然气运聚的相互促进关系,建立了断裂系统与天然气成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