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推进,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4G)逐渐取代2G,成为黔南州主流的移动通讯技术。在此背景下,2G的通讯信道带宽不断变窄,对黔南州区域自动气象站传输及时率(以下简称传输率)的负面影响不断变大。为全面分析4G和2G通讯模式对传输率的影响情况,黔南州气象局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传输率外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G通讯模块和通讯卡的应用能够较大幅度的提升传输率;而且采用4G通讯模块和通讯卡时传输率极值的波动范围比采用2G时更窄,传输更加稳定。在相同的设备、通讯环境和天气状况下,采用4G通讯模块和通讯卡时的传输率绝大部分时间均优于2G,且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初春,4G模式对数据传输的支撑能力均体现出一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对遵义市移动通信网络由2G升级为4G后对区域自动气象站GPRS通讯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人员提供一些帮助,更好地保证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区域自动气象站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时,大多利用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通讯模块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性能是否良好,当地网络信号是否正常是关系通讯模块能否正常工作的三大要素,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自动气象站不能传输数据。本文详细介绍了H7118C、WUSH-9118两款通讯模块的参数配置方法,并对两款模块的配置方法和使用场所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对通讯模块最常见故障进行了总结,可为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两要素区域自动站的建设改造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新的区域加密站通过GPRS网络向中心站传输观测数据。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通讯模块更换造成不能使用的情况,该文针对通讯模块参数重写及设置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区域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综合观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前全国各省正在进行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本文通过对GSM/GPRS无线传输应用原理的分析,介绍了山西省区域自动气象站采用其无线网络传输方式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该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的传输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传输容错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光胜  李建勇  周钦强  黄飞龙 《广东气象》2009,31(6):F0002-F0002,F0003
介绍存广东省自动气象站GPRS通信组网及资料采集的基础上,利用双传输、双路由、双GGSN等传输模式构架全省自动气象站资料采集双链路通信网络,以实现资料传输的冗余备份和负载均衡;基于Windows Server系统特点和集群技术,构建自动气象站资料采集处理的双机热备份(切换)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斗卫星下行通信受4G和WIFI信号带内干扰导致传输成功率低的情况,设计了基于增加传输次数来降低误码率的自动气象站报文北斗传输方案。首次提出并建成用于传输自动气象站报文的双北斗指挥机用户群,根据北斗用户机的传输能力设计专用的气象报文编码格式,利用冗余频度开展报文重发,实现单个时次报文的4次重复接收,稳定地保证了较高的传输成功率。方案同时实现了观测报文1min内到达预报员桌面,在稳定性和时效性上均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乃军  胡玉峰李佳 《气象科技》2005,33(5):460-463468
介绍了新一代监测系统的通讯方式、系统构成和软件实现.该系统采用CAWS系列自动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讯方式采用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的新型通讯传输,利用3层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功能设计;通过基于SQL Server 2000关系型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各种气象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应用的研究,是综合地面观测、分析、预测预警、网络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HWS3000手持式自动气象站蓝牙通讯的数据传输模式在多站点观测组网应用中的不足,结合气象应急服务需求,设计开发了可多站点组网应用系统。系统由智能变送器模块、网络适配器模块和中心站远程监测软件组成。使用nRF51822蓝牙芯片作为微控制器,接收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温、湿、风、压数据并支持户外LED屏实时显示,应用编程技术(InApplication Programming)实现了传感器电子数据表格TEDS(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s)的在线更新、传感器自识别和校正功能。多站点采集的数据通过4G无线模块上传至中心站,通过监测软件解析并显示,实现了各监测站点数据的显示、实时曲线和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该系统的外场测试运行正常稳定,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的便捷化,提出一种区域自动气象站综合测试系统,适于测试DSD14型自动站、山洪自动站(CAWS100型)、多要素区域自动站(四要素站、五要素站、六要素站、七要素站或海岛站、应急移动气象站等),包括采集器测试、通信模块(宇能模块与宏电模块)测试、前置机测试、外置气压传感器测试等,满足日益增长的故障诊断需求,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台站人员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运行保障能力,基于2017—2020年江西省93个台站新型自动站设备的省级维修保障档案,将新型自动站仪器系统故障设备进行归纳分类,分析了故障诊断的逻辑方法,厘清故障现象与故障设备的关联性,归纳"现象—故障件—处理方法"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自动站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系统包括硬件模块和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硬件模块实时检测自动站采集器的运行状态参数;无线通讯模块实现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短距离远程通讯.软件程序安装在值班机房,实现远程控制、故障状态显示、智能诊断、记录存档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极端环境下自动气象站数据远程传输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在我国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极端环境下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系统的构建和可靠性设计;通过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常用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珠峰地区的极端自然条件,提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来实现在珠峰大本营及周边地区建立自动气象站,设计了适应于“北斗”系统的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方案;分层思想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综合采用重连、回执、重发、校验等机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大型自动气象监测网及数据采集中心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光胜  敖振浪  李源鸿  蔡耿华 《气象》2010,36(3):128-135
通过分析我国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通用分组数据业务、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设计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大规模自动气象站资料快速传输和并发处理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通信模式、网络构架、传输协议、工作流程、软件设计、技术特点。该系统的设计方法对于规模大、无人值守、数据实时采集、数据突发传输的不同应用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自动气象站是现代气象业务中重要的数据采集设备,区域站故障的维修维护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日常区域站的维护,介绍了区域站的常见故障,分析了各种故障发生的时间及频率,为了更好的提前判断可能性故障,本文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的特点,根据天气实况及预报情况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提前分析出因天气等外部环境引起的可能出现故障的站点,解决了常规区域站故障维修的滞后性,提前消除故障隐患,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动站观测数据的缺测、异常情况,提高了资料的传输及时率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GPRS业务在自动气象站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局引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GRPS无线业务通讯技术,取代常规电话拨号方式,用于完成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中22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采集和传输。在实际气象业务试运行中的结果表明,GPRS通讯方式具有实时在线、高速传输、登陆快捷、收费合理、监控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在间断、突发性的或频繁、少量的气象数据传输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适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气象资料采集和传输的需要。根据GPRS的发展前景,对该业务未来在气象部门的应用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罗武  陆鸿生  经志梅 《气象科技》2013,41(5):974-976
铅酸蓄电池在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应用比较广泛,大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蓄电池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经常出现失水和极板硫化,以及漏液腐蚀电极等故障.造成蓄电池无法充电和供电,直接影响到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针对区域自动气象站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特点,从蓄电池的补水、极板硫化和电极被腐蚀的处理等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野外应急充电等方面进行逐一阐述,并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供自动气象站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动气象站实时测量的气温、平均风速、空气相对湿度3个气象要素作为基本参数,确定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冻结、融化的气象指标临界值,通过PC机RS232通讯接口和ATmega8型单片机、光电隔离驱动等电路控制风传感器防冻加热装置的自动运行,从而达到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防冻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思源  王力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4):589-592
详细介绍了自主开发的"气象站观测业务集成平台"。该平台是台站普遍使用的测报业务软件基础上的一个扩展平台软件,主要实现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运行监控、通信链路监控、数据质量检查、重要天气提示、自动报警、业务工作流程提示、自动排班、质量报表生成、设备管理、通信质量统计等功能。综合运用3G移动通信和信息化技术,与现行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软件相配套,对于提高测报业务质量、减轻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气象探测业务自动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YZ06型地面遥测气象仪的基础上,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了一套气象要素自动采集与处理系统,替代了该气象仪的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预处理器的功能,可进行温度、湿度的采集、处理、显示、保存和发送.插入该气象仪终端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卡ACL-8216能与气象仪的观测业务软件通讯,通讯命令字及其意义可实时显示于屏幕上.该虚拟气象数据采集器可方便地应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教学实践,并可大大降低实验的设备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