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北山某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北山某黑钨矿区,位于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北山华力西褶皱带,白山—狼娃山复背斜西段南缘。单脉型石英脉黑钨矿床和云英岩型浸染状黑钨矿床(简称脉钨矿和云英岩型矿床)的生成,在构造上严格受矿区南北两侧近东西向区域性白山—狼娃山压扭性深大断裂所派生的北东向扭张性断裂所制约。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容矿空间,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充填有少数矿脉(图1)。  相似文献   

2.
渣滓溪大型脉状充填锑矿床主要产于区域性2条NE向逆冲断层所挟持的抬升断块内,矿脉均赋存于矿区NWW向F3导矿断层上盘成组成带分布的次级NW-NWW向扭性断裂内。构造的特点是,先在反扭挤压条件下形成,尔后顺扭上隆,在引张条件下张开和充填。研究表明,不同级次的构造彼此间具有良好的连通性,组成一个复杂的构造网,促使矿液上升、分配和沉淀,并逐级逐次地控制着矿床、矿脉和矿体的成生与分布。成矿具有沿倾向发育较深、侧伏延伸和柱状富集的特点。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形成渣滓溪锑矿床柱板状矿体垂向延深超千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沃溪矿床产于红岩溪-唐浒坪反"S"型构造的西半部,赋存于沃溪拆离断层(F1)下盘、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马底驿组层间剪切构造带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层状(或层脉),其次为脉状-网脉状。层脉矿化主要赋存于层间断裂中,由多个含钨锑金石英脉的扁豆体组成;脉状-网脉状矿化依附于层脉,多出现在层脉的下盘,并与蚀变围岩一起,主要构成脉带含金或含钨金矿体。成矿具有独特的沿倾向发育很深、侧伏成矿和柱状富集特点。随着近年来开采深度的加大,发现深部构造和矿化有明显变化。本文在该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沃溪矿床深部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以及垂向变化趋向,指出了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东至县兆吉口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江南过渡带上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矿体受NNE向东至断裂及其次级张扭性裂隙控制。矿石主要呈脉状、细脉-网脉状充填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木坑组浅变质碎屑岩中,亦见矿脉穿切细晶闪长岩脉。矿石的矿物组合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矿石结构以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填隙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和网脉状,局部块状或团块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气液包裹体(V_(H_2O)+L_(H_2O))为主,均一温度为110~275℃,盐度为0.18%~12.85%NaCleq,密度为0.57~1.03 g/cm~3,成矿压力为24.4~61.9 MPa,成矿深度为1.0~2.5 km,显示成矿流体为低温、低密度、中-低盐度的流体;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反映成矿流体为CaSO_4-Na Cl-H_2O体系。矿石中石英δ~(18)O值为12.7‰~15.9‰,换算为成矿流体的δ~(18)OH_2O值为-2.7‰~0.8‰,δD值为-81.5‰~-70.7‰,显示成矿流体为深源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矿脉中的方解石δ~(13)CV-PDB值为-8.08‰~-7.73‰,δ~(18)OSMOW值为8.49‰~9.44‰,反映成矿的炭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认为,兆吉口铅锌矿床是一个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贫硫化物脉型金矿床。矿区侵入岩可划分为四个花岗岩单元,矿体(脉)在平、剖面上都具有斜列的特点。含金石英脉的产出和分布严格受NNE-NE向断裂控制。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EW向大断裂的派生断裂控制矿床,成矿构造序列划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等距性构造控制矿脉分布;断裂多期活动对富矿体的控制。分析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作用是以充填  相似文献   

6.
锯板坑钨矿是亚洲最大的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具有矿脉延深长,伴生元素多的特征。通过地表及坑道内地质调查和应力分析总结发现,矿脉受不同方向的6组断裂系统控制,整体相交于一个大致的中心,平面形态上呈现"米"字型。矿脉分脉带型(东西组)和单脉型(其他组)两类,脉带型矿脉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五层楼"式分带模式特点。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经历了南北对压、南北对扭、东西对压等三个阶段形成六组容矿断裂系统,NE方向展布的F_(11)、F_(12)、F_(13)等压性兼扭性断裂破碎带是矿区的导矿断裂,具有引裂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湖南安化县某锑矿区Ⅰ组脉中存在着一个200余米直径,延深600多米的柱状矿化富集段。富集段出现在前寒武系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岩系中,位于雪峰隆起带北缘。区域马家溪、岳溪压性断裂与矿区中的一对扭性断裂及锑丰度高于地壳丰度93至186倍的五强溪组上段,正好构成了导、储、源的成矿有利组合。矿床属热动力构造改造层控型辉锑矿床。  相似文献   

8.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迅  申世亮 《地球学报》1991,12(3):1-18
冷水坑矿田银-铅-锌矿床属于与斑岩有关的高-中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在华夏系构造的基础上,新华夏系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湖石-岭西断裂(F,断裂)是重要的导岩导矿构造,矿田内主要成矿母岩银路岭花岗斑岩体产出于F_1与F两断裂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 本矿田内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矿田内主要成矿元素在成矿期断裂附近的迁移趋势是:成矿元素向断裂中心运移,向断裂两侧成矿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同时,对比成矿元素含量变化曲线与节理裂隙密度变化曲线,两者基本上是同步起伏的,说明矿化与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也密切相关。 矿田内银路岭矿床不同中段各穿脉中的矿脉产状统计结果表明,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矿脉在整个矿床中占绝对优势;与其相配套的同一走向、倾向南东的一组矿脉,发育也很好;两组矿脉在剖面上构成“X”型。  相似文献   

9.
湖南板溪锑矿流体包裹体与矿液运移方向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7年为配合湖南冶金237队对板溪锑矿评价,我们对该矿床蒋家冲矿段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并以V_2脉三个中段同期辉锑矿的爆裂温度值,作出等温线图,判定该矿脉矿液运移方向,结果在V_2脉的南西部扩边300余米找到了较富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0.
陈冲 《地质与勘探》2017,53(1):87-96
义敦岛弧中段夏塞地区发育多个由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大、中型岩浆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背景,形成于相同的断裂构造体系。本文选取夏塞银铅锌矿床进行控矿断裂特征调查、断裂构造序次和成矿应力场分析及矿体定位机制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热液矿床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断裂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1)矿区NNW向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且成矿阶段断裂性质为左行正断层;(2)矿体定位于德格-乡城断裂和德莱-定曲断裂(Ⅰ)的次级断裂(Ⅱ)所派生的NNW向更次级的结构面(Ⅲ)中;(3)矿区NNW向断裂控制着矿化局部富集空间、矿脉展布型式及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1.
板溪锑矿床位于桃江板溪锑矿成矿带内,开采历史悠久,但对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在区域上进一步寻找该类型锑矿,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控矿因素和成矿时代。结果表明: 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向、NE向、近EW向、NNW向和NNE向次级断裂中; 区域锑矿的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期,在燕山期达到高峰。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辉锑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毒砂-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碳酸盐-石英-辉锑矿矿石; 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板溪锑矿床找矿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元素分带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中东部拜仁达坝矿床是一个以石炭纪石英闪长岩及锡林浩特杂岩为赋矿围岩的断裂充填型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拜东矿区1号矿体及拜西矿区3号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矿体。矿体沿着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锌-铜矿石、锌矿石及铅-锌-银矿石依次从矿化中心向外侧产出。代表性矿体拜东矿区1号矿体的块段金属量、平均品位及元素比值由西向东沿着走向方向显示出明显而系统的变化规律。锌的块段金属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铅和银的矿段金属量则先增加后下降;锌的块段平均品位由西向东逐渐降低,铅和银的块段平均品位则先上升随后下降;Ag/Pb值先上升随后下降,Ag/Zn和Pb/Zn值则逐渐上升。这种矿化的分带性可能是成矿热液在中偏高温向低温演化的过程中,沿着矿体的走向方向从矿化中心向外侧运移,在矿体不同位置有选择地将成矿物质卸载的结果。而成矿热液在断裂系统内与不同比例大气水的混合则可能是成矿系统内温度梯度形成的重要原因。矿床中不同位置的矿物组合记录了成矿热液中硫逸度由高向低,pH值由低向高的演化过程。拜仁达坝矿床与邻近的维拉斯托矿床组成了一个由温度场控制的具有明显矿化分带现象的低硫化热液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3.
桃江王家冲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科技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楚南 《湖南地质》1994,13(2):79-82,90
桃江王家冲中型锑矿床,赋存在上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中段灰绿色板岩中,背斜翼部的层间剥离、破碎裂隙是矿床形成的储矿构造,东西向断裂V_4、V_5为控矿构造。矿区一般见2~3层矿,平均厚度1.24m,平均品位Sb4.98%。矿石矿物主要是辉锑矿。矿床成因属燕山期中低温液型锑矿床。该矿床已有70年开采历史,去年曾出现资源危机,矿山面临关闭。笔者应邀赴矿对井下未知矿体进行预测,旨在指导生产找矿。由于科技咨询与生产找矿紧密结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找矿突破,解了矿山燃眉之急,延长了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同心锑矿床产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变质砂岩和板岩为矿体赋存的直接围岩.五强溪组地层中锑丰度高,比克拉克值高出90~500倍,比区域背景值高出3~25倍,为矿源层.由主干断裂派生而成的次级构造——断裂、裂隙、层间破碎带和层间剥离,都是矿体赋存的场所,通过华夏系断裂构造改造、迁移而富集成矿.矿床受一定的地层控制,改造富集作用明显,成矿物质来自地壳上部矿源层.初步认为同心锑矿为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沃溪钨锑金矿床产于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中、上段紫红色绢云母板岩中,受层间断裂带控制。矿体具斜列延伸、多层产出、近似等间距分布特点,见有层间石英脉、网状石英脉和节理裂隙脉三类矿体。金矿物以次显微、显微金为生,主要赋存于以黄铁矿、辉锑矿为主的硫化物中,As、Sb是其标型元素。成矿物质与赋矿地层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是非岩浆源的,成矿作用是在中低温度、偏低盐度、中性略偏酸性的变质热液中发生的,构造运动对成矿过程起着控制作用。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6.
渣滓溪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带位于雪峰隆起中段,主要赋存于板溪群五强溪组的一套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中。矿体成群成组出现,成带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近似等距性。成矿元素与赋矿地层中高含量微量元素有一定对应关系。在区域变质过程中,经中低温热液淋滤作用,以特殊的含锑(金)硫的碱性络合物和钨的杂多酸形式迁移,在有利的控矿构造部位聚集成矿,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陈柏林  高允 《矿床地质》2022,41(6):1093-1107
江西德兴铜厂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该矿床主要由成矿岩体内带的浸染状矿体和外带的细脉型矿体组成,对于该矿床控制细脉型矿体就位及展布的控矿构造研究甚少。文章通过对露天采场和钻孔岩芯含矿裂隙特征的调查,结合前人对含矿脉体产状的统计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裂隙系统,构建了控矿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德兴铜厂铜矿床细脉型矿体的含矿裂隙走向整体上是围绕北西向拉长的梨形状成矿岩体周边呈放射状展布;同一部位含矿构造具有走向相近、中等倾角、双倾向和正断运动的特征,构成剖面X-型共轭剪裂隙组合。这些含矿裂隙形成于成矿岩体侵位时期,形成时最大主压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且垂直成矿岩体边界,最小主应力近水平且平行于成矿岩体边界。铜厂铜矿床的控矿构造是长轴呈北西向展布的成矿花岗闪长岩的岩体侵入构造体系。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在矿区范围的北西向成矿岩体南东、北西两端存在隐伏岩脊部位的深部寻找细脉型隐伏矿体,在矿田、矿集区范围是寻找隐伏成矿岩体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
龙山金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山金锑矿位于华南褶皱带的湘中凹陷中部、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东部之龙山穹隆核部.震旦系下统江口组上段浅变质碎屑岩系是成矿的有利母岩,NWW向、NNE向断裂是有利的导矿构造,成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侧伏规律明显,延深大于延长.矿床成因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矿床深部、边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民丰县卧龙岗-黄羊岭锑成矿带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民丰县卧龙岗-黄羊岭锑成矿带位于昆仑山西段,该带内已经发现硝尔库勒大型锑矿床、卧龙岗中型锑矿床、黄羊岭小型锑矿床及其他锑矿床(点)等11处,为目前西昆仑地区工作程度最高的锑资源潜力地区。通过对带内已知矿床的研究分析,建立了该区的锑矿找矿模型,为昆仑山今后的锑矿勘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江东湾锑金矿床位于雪峰造山带中段,产在区域主干断裂控制的断块上升隆起区。矿体呈脉状、薄板状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浅变质岩系中。通过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垂向分带、找矿前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江东湾锑金矿床是湘西龙王江金矿集区最具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矿床浅部以锑或锑金为主,深部以金为主,且越向深部,金矿化越强,隐伏矿脉增多,深部找矿空间大,具有中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