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發表几位同志对“水文测站暂行規范”的一生意見和建议,作为广大读者的参考,在規范未作正式修改以前,我們认为仍应以規范的規定为主,以求统一。此外,我們欢迎大家继续对規范提出意見和建议;在貫徹規范的过程中,我們不要忘记:貫徹規范的过程就是学习規范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修正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本情况沙市水文总站所属各級测站,自从全江測驗会議發出貫徹規范的号召以來,在工作中獲得了顯著的成绩,出現了新的气象,主要表現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全面貫徹規范的勝利谒枷肷?規范已經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樹立了規范就是法律的观点,貫徹規范已經成为测站上一种自觉的經常性的活动。目前,沙市水文总站在貫徹規范当中,全区都已消减了空白点,水位、流量、輸沙率三大項  相似文献   

3.
《水文》1965,(2)
水利电力部于1964年8月頒发了“水文年鉴审編刊印暫行規范”。各地正在进行学习,其中部分規定已开始貫彻执行。为了帮助同志們正确理解和更好地貫彻执行“規范”,我們就“規范”中的几个主要問題写成这分說明材料,供各地学习討論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文》1959,(9)
自从1956年我局頒发“水文測站組織簡則草案”,决定将“水文站”改称“流量站”后,截至現在止,仍不断有站上同志来信,对站名更动提出意見。我們认为这是广大水文工作同志关心自已事业的表現,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貴的。从各地同志来信申述的理由如:既然“水文站”改“流量站”,为什么水文局不改流量局,水文測站規范不改流量測站規范呢?等等来看,說明  相似文献   

5.
自从执行“水文测站暫行規范”一年多以來,对于測站工作首先是測騐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过去不統一的現在統一了,过去不明确的现在明确了,不論在成果質量上及操作方法上,在規范中都有了具体的規定和詳細的闡述。按照規定去作,就能够根本的保証水文工作的向前發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所有水文工作同志的一致反映。这里僅就規范中有关水准测量的一些体会和意見,提出來和同志們共同研讨,有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同志們提出意見。  相似文献   

6.
《水文》1966,(1)
根据第三个五年計划期間水文工作要点的意見,我們要以設計革命化的精神,在总結經驗的基础上,积极地慎重地分批改革現行規范,解决其中脫离实际、脫离需要、机械繁瑣的問題。总結我們自己的实践經驗,改革、提高現行规范是群众的要求,也是我們全体水文工作者一項艰巨的任务,必須以毛泽东思想挂帅,用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証观点,采取广泛发动群众与专业人員相結合的办法,才能把改革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我們广大水文测站人員和各級管理机构做技术管理工作的同志,是规范的执行者或贯彻規范的組織者,对規范怎样改革有最大的发言权,本刊“問題討論”栏自本期起开展有关規范改革問題的討論,我們希望广大基层工作同志对現行规范(現在先着重流量测驗与审刊規范)踊跃、广泛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或針对不同意見进行討論,一方面借以活跃水文部門学术討論空气,更重要的是为今后規范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位资料表达和刊布方法的問題,在1955年3月水文局召开的規范研習会議上曾進行了討論,但未得出結果,随后水文局曾提出采用測站基面及冻結現有基面二个方案,征求全国各省、区及流域水利机关的勘测設計、施工、管理和水文等方面的意見,根据对37个單位的統計,有18个單位赞成采用测站基面,14个單位贊成采用凍結現有基面的方案,还有5个單位未得出肯定意見或表示無意見,为了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针,使科学上的真理愈辯愈明,我們欢迎各地水文工作者及水文机关繼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希望有兴趣的單位適当的組織同志們学習和討論,將討論結果寄給本刊。  相似文献   

8.
《水文》1958,(1)
河流結冰,封冻和融冰的复雜过程,造成了冰期水文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特殊变化,只有掌握了冰情的变化过程,才能对冰期水文資料進行正确的整理和分析。我們为了進一步掌握这些資料,除經常結合水位观測進行观测和記載断面上的冰情外,同时每隔一定时间,在整个測騐河段上進行一次全面的冰情測繪。关于冰情圖的測繪方法,我們基本上是按照“規范”要求作的,結合黄河具体情况,我們还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來,我國水文事業随着國民經济建設的高漲,在全國范圍內有了空前的發展。在水文测驗与資料整理方面,几年來由于廣大水文工作同志的辛勤劳动,取得了很大成績,積累了許多先進經驗,例如發展与改進了測驗及整編方法,創造和發明了許多仪器測具,尤其在水文測站暫行規范頒發后,水文測站工作更是在一个新的基礎上前進,使資料成果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各地在貫徹规范中取得了許許多多的先進經驗。但是这些宝貴的成績和經驗,几年來还沒有進行过一次全國性的系統的交流,因而一方面使得某些局部的成就和經驗,未能集中羣众的智慧使其逐步丰富全面,另方面一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60,(1)
修訂水文測驗規范討論会,今天胜利閉幕了。会議开得很成功。会議审查了五冊新規范初稿,研究了貫彻执行新規范的原則、步驟与方法,交換了继續修訂其他規范与开展測驗方法的試驗研究的意見。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会議收获很大。关于各册规范的綜合审查意見,已写成分項总結文件,这里不多說了,現就会議的收获和修訂、貫彻規范中的几个主要問題,加以总結。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中央提出“勤儉建國、勤儉办一切事業”的方針以后,我們水文部門就根据勤儉办水文事業的精神,貫徹到具体工作中去,例如在1957年,全國普遍对水文站網進行了一次整頓,調整和撤消了一些不合理的測站:有些地区对测站的某些仪器設备,还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这些措施执行的結果,不僅把工作做好了,而且还節省了人力和物力。但是我們对勤儉办水文事業的方針还缺乏应有的認識,貫徹的还不徹  相似文献   

12.
水文測站暫行規范第三冊§4規定三、四等水准測量均須用双面水准尺进行,若只有單面水准尺时,应采用一鏡双轉法并且移动测鏡二次或二次以上。这样我們感到很費时。后来經我們研究用單面水准尺代替双面水准尺,使用起来很方便,并且合乎規范精神,現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文》1960,(1)
1959年,水文局在各单位的支持下,对原“水文測站暫行規范”进行了全面的修改,編写出新的“水文測驗規范”(初稿)共6冊(基本規定、水位、流量、泥沙、冰凌、水溫),冰凌以外5冊提請修訂水文測驗規范討論会审查。会上水文局测验研究室就修訂各冊中的一些共同的主要問題作了总說明。会議对总說明  相似文献   

14.
1964年我区貫彻了資料“在站整理”的规定,年終检查,效果良好。充分証明“在站整理,分站整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現根据我們一年来的經驗,針对以下几个問題,提出我們的体会和看法。一、測站技术力量够不夠? 我区每个水文站平均有2~3个技干,2个測  相似文献   

15.
《水文》1959,(12)
第一部分冰情勘測工作的簡結解放前、冰情勘測工作几乎处在空白状态,那时只有少数測站測量冰厚并記載极簡单的冰情現象。解放后,随着建設事业的发展,設立了大批測站,冰情勘測工作也逐漸开展起来。在这次座談会上反映出几年来冰情勘測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一項成就是全面开展了工作,建全了測驗項目,为經济建設提供了丰富的資料。1955年,我們学习苏联先进經驗,制訂了“水文測站暫行規范”,全国普遍按規范进行了冰情目測、冰  相似文献   

16.
苏联水文气象規范第六冊第一部分第144頁中对流速仪应放置在近測船的那一部位,没有規定。从索洛孟切夫的“水文測驗学”所引用的照片也可以看到流速仪是垂放在近船尾的一側,目前大多数都是这样观測。1961年5月,在伏尔加河的伏尔加列宁水  相似文献   

17.
同志們:水文測驗技術交流会議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議的內容很丰富,听說有很多好的經驗要总結交流,并有許多实物、模型和圖片要在会議期間進行展覽和观摩,这样一个全國性的經驗交流大会很重要,在水文測驗工作上來說还是第一次。我記得1955年3月水文局在天津召开过一次水文測站規范研習会議,那一次会議之后,把我國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水文》1959,(9)
目前各水文測站在河道观測岸上气溫时,都按照“規范”中規定,将汽溫表举至头部旋轉三分钟,然后才观測气溫讀数。这样作法,感到很不方便,甚至有时发生将气溫表打破等現象。为了减少麻煩,提高观  相似文献   

19.
按規范規定用手搖式气温表現測岸上气溫,搖时需举过头頂,第一次搖三分钟,第二次再搖一分钟,分別观讀兩次,如果兩次差值不大于0.5度时即可記載。不过在操作中即使观測人員身体很强壯,也很費力气。現經我們改裝,將搖軸插入一根長1.6公尺的木杆上(圖2),使杆的下端置于地面上后,用手輕輕搖动即可,减輕了体力的消耗,保証了質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文基本站網的规划工作是在苏联專家索科洛夫同志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上面發表的兩篇文章是專家在1956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議上所作的拒告,專家根据苏联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具体情况而提出的各項原则,是我們進行規划工作的主要依据,我們应該好好学習。最近,我們又接到苏联部長会議水文气象管理总局局长卓芬圖辛同志給我部馮副部長的信,内附苏联國立水文研究所水文测驗高级科学工作人員鮑尔苏克同志所作的一篇文章“苏联水文观测網規划和組織的原则”,这篇文章对于苏联的站網規划和真组織的原則,介紹得很詳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一并發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