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质学报》2005,13(4):470-470
“2006年第二届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交流会”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将于2006年4月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本次交流会在筹备之初面向交通土建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士进行论文征集,于2006年3月中旬出版《2006年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预计长达将近1000页的论文集分为上、下两册,收录论文200余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大会收到论文摘要7028篇,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大会设26个专题,226个子专题。本次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拓出一些崭新的学科。例如:地质的韵律  相似文献   

5.
首届全国青年数学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大会收到论文130余篇,其中89篇文章在大会上宣读。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等特点。论文涉及面广,有一定深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说明我国数学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沉积物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XIII届INQUA大会古地磁专题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0余篇,其中40多篇在大会上宣讲或以墙报形式展出。这些文章内容丰富,研究的领域宽广,主题有磁性地层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与古气候变化,磁性矿物与古环境等。此外,  相似文献   

7.
一、28届地质大会论文要点本次大会宣读的论文达2000余篇,内容除去像以往各届继续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用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地球的演化历史外,并讨论了自然资源的形成,如何利用的重要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等问题,在大会的半天学术报告中有:“第三世界矿物资源的发展”;“20和21世纪能源”;“自然资源有关的地下污染和地壳沉降”;以及有关土壤和海洋的问题。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诞辰60周年,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89年4月21~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隆重举行了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会员代表和外宾出席了大会,向大会提交论文或论文摘要200余篇。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桂林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地矿部、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黄金武警部队和核工业部等系统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春地院、武汉地院、成都地院等有关的大专院校的代表共300余人。该学会第一次对外开放,有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7国的10多位朋友参加。大会收到的论文150多篇,大会、小会宣读的论文90余篇,其中有美国A·W·罗斯教授等外国朋友的6篇。大会着重交流了近几年来全国化探扫面、矿区化探、金矿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及化探样  相似文献   

11.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  相似文献   

12.
马娟 《岩土力学》2005,26(12):2022-2022
2006年第二届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交流会经过1年的筹备工作,将于2006年04月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本次交流会在筹备之初面向交通土建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士进行论文征集,于2006年3月中旬出版《2006年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预计长达1 000页的论文集共分为上、下两册,收录论文200余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目前,组委会正积极组织参会代表来蓉参加会议,已有来自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八局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报名参加此次会议;上届参会单位有广州地铁总公司、中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暨IAEG中国国家小组会员联席会议于2006年11月14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伍法权副主任委员汇报了专委会自2005年贵州会议以来的工作,主要集中以下学术会议的组织筹备:(1)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2)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3)中国地质学会20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5月22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廿二个省市、一百卅四个单位的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有九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进展》1991,6(2):87-87
第13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ASC)于1990年8月26日至31日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举行。这是由国际沉积协会组织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性学术大会。会议代表共1200多人,其中我国代表40余人。 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200余篇。在大会期间有700余人在12个分会场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另有330人以展板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经同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力所主办的首届国际地质力学讨论会,于1986年9月4—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共150余人。其中有我国著名学者孙殿卿、马杏垣、李廷栋、王仁等。提交讨论会的中外学者的论文244篇,其中我院13篇。选中大会报告的有64篇,我院李述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科学和高技术中心(IC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的“地中海气旋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22日在意大利的德里亚斯特市(Trieste)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共47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地中海气旋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召开了两届学术讨论会,本届为第三届。会议共收到了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在大会上宣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徐传玉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地形对冬季地中海气旋的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东亚气旋和地中海气旋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等三篇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围绕发生在地中海区域的气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主办的“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于2007年3月12~16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录论文约1500篇,会议交流论文约1400篇,其中500余篇进行了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9.
孙鼐 《岩矿测试》1983,(2):98-98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论文内容广泛,反映了当代花岗岩研究水平。在报告中,中外学者发言踊跃,各舒己见,气氛热烈。法国学者拉梅尔在发言中说:“这次学术讨论会组织得很好,从论文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地质学者在研究花岗岩方面已取得了重要成就”。奥古斯蒂梯斯说:南京大学在花岗岩研究中已经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82年8月22日—27日在加拿大汉密尔敦市召开的第1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展示了沉积学最新发展的会议,与会的各国沉积学家多达一千余人,提交论文摘要900余篇,其中列入报告议程的881篇,以展出图表、照片形式交流的还有97篇。大会共分40个分支学科或专题分组进行报告和讨论,其中“煤及含煤岩系沉积学"为一重要分组,许多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