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河北宽城峪耳崖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的典型代表,其成矿岩体具有明显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特征,成矿热液富CO2并具有较高的K^+,Ca^2+,Cl^-和HCO3^-,成矿温度集中于280-330℃,压力变化于111.4-30.4MPa,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导,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体系。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与胶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小秦岭和胶东地区夺型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流体的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些区别。小秦岭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更高的CO2/H2O,较高的K^+/Na^+和F^-/Cl^-,这与该区的成矿压力较高,容矿主岩以相对贫K^+,F^-的斜长角闪岩和灰色片麻岩类有关。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显微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金矿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从简单的H2O+NaCl、H2O+CO2、H2O+CO2+NaCl到复杂的H2O+CO2+NaCl+H2S+CH4和CO2+CH4+H2O+NaCl体系。首次在太行山金矿的单个流体包裹体中检测到H2S和CH4谱峰对探讨该区成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金矿中存在3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流体包裹体,同一梓品中几乎同时出现物  相似文献   

4.
3110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110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的研究,阐述了该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改造围岩的构造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流体中铀的迁移形式,矿前期为UO2(CO3)3^4-(77.4%)和UO2(CO3)2^2-(22.5%);成矿期为UO2(CO3)2^2-(99.9%);矿后期UO2(CO3)3^4-(54.4%)和UO2(CO3)2^2-(42.0%)。矿化是在混合  相似文献   

5.
建平烧锅营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菲  章云平 《矿产与地质》1999,13(4):212-216
对烧锅营子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0℃~320℃、爆裂温度为240℃~290℃。成矿流体富含Na+、K+、Au+、Cl-、H2O和CO2。金以AuCl-形式存在于成矿流体中。CO2含量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成矿流体pH值为5.31~5.53。成矿流体呈弱酸性、低盐度、低密度、相对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张文淮  张志坚 《地学前缘》1996,3(4):245-252
根据成矿流体样品——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目前已知的成矿流体主要有下列四种类型:(1)硅酸盐熔融体+M(金属);(2)H2O+NaCl+M;(3)H2O+CO2+M;(4)H2O+有机质+M。这里所说的H2O,实际上是含有一定溶质的盐水;CO2则还包含有CH4、CO、N2、H2、H2S等等其它组分。不同的矿种、不同成因的矿床与一定种类的成矿流体有关,也就是说,成矿流体具有一定成矿专属性。通过成矿流体研究,我们认为成矿作用主要有下述几种形成机制:(1)不同种类流体混合成矿机制;(2)单一流体不混溶分离成矿机制;(3)流体+有机质成矿机制;(4)水—岩交换成矿机制;(5)流体物-化条件改变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地区花岗岩体中CO2—H2O包裹体的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奕汉  范宏瑞 《岩石学报》1998,14(4):542-548
小秦岭地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及其派生石英脉中发育了非常丰富的CO2-H2O包裹体,其流体为富含CO2的低盐度(<10%NaCl)流体,这与含金石英脉内的包裹体类型及金矿成矿流体性质上十分相似。与金矿成因无关的华山岩体内包裹体类型则为水溶液包裹体,流体性质为贫CO2的低盐度流体。与金矿有关,但其周围矿化很差的娘娘山岩体内CO2-H2O包裹体数量很少。因此,CO2-H2O包裹体可以作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体关联程度的判别标志,而CO2-H2O包裹体的丰度可以作为金矿床品位和规模评价及成矿前景展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新疆哈图金矿床赋存在石炭系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古火山口断裂系控制。矿脉内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主要为气液相NaCl-H2O包裹体和少量的NaCl-CO2-H2O包裹体。成矿热液中富含CO2、N2、Na+、K+、Cl-和SO2-4,而所含的成矿元素以Au-As-Ag-Sb组合为特征。成矿热液为低盐度流体,主成矿阶段的盐度为4.1wt%~6.3wt%NaCl,密度为0.88~0.80g/cm3,fO2为10-35~10-31Pa,Eh为0.60~0.80eV,为还原环境。金沉淀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30~260℃。哈图金矿成矿热液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而是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火山晚期热液。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入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金矿带主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毕献武  胡瑞忠 《矿物学报》1997,17(4):435-441
本文系统研究了哀牢山金矿带主要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成矿流体中的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主要为Cl^-,SO4^2-,F^-,气相组分中CO2含量普遍偏高,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性-弱碱性,具相对还原性,中等含盐度的Na质溶液,其中的金主要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04,23(4):509-519
文章总结了产在克拉通和古生代造山带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比这两类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环境与成矿机制。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一般就位于剪切带的脆一韧性转换位置,成矿作用一般不受围岩性质和变质程度的控制。剪切带既是成矿流体的通道,又是金的沉淀场所。克拉通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有两类:同构造成矿和构造期后成矿,前者认为变质流体沿韧性剪切带迁移,最终在剪切带中沉淀形成矿床;后者则强调发生在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的地质过程如岩浆活动等对成矿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南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研究不同层次的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含金裂隙类型。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和磁组构分析。探讨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认为韧性剪切带的控矿作用表现为在区域上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它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控制着矿化带和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在矿床成因上决定了金矿化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同时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成矿参数临界转换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成矿过程中,普遍存在矿参数的临界转换现象。在制约成临界转换的参数和多种形式中,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焦家、阜山等矿床为例,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又以火山爆发和地震为例,说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在说明构造动力转换的多重尺度后,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例如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是一常见的矿源-运输-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多种参数的联动转换是形成大型矿床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成矿环境中的高密度碳质流体:以阿尔泰南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质流体(CO2-CH4-N2体系流体)常见于地幔橄榄岩和下地壳麻粒岩中。近期研究表明,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成矿环境中的碳质流体极为丰富,不仅在造山型金矿中赋存大量与成矿有关的碳质流体,而且在VMS型矿床中也存在同造山期的变质碳质流体。由共生的富CO2包裹体(LCO2-LH2O型)和H2O-CO2包裹体(LH2O-LCO2型)的均一温度推测,造山型金矿的碳质流体捕获温度大于254~394.5℃,压力大于150~320MPa;VMS矿床的变质碳质流体捕获温度大于209~430℃,压力大于180~300MPa,两者具相似的捕获温度压力条件。碳质流体的捕获温度压力条件与变质相带相平衡计算的变质温度、压力范围相当。碳质流体源于区域变质作用,并参与了与造山型金矿有关的构造-变质-流体-成矿作用和对VMS型矿床的变质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成矿前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以相似的均一温度共存,显示流体具明显沸腾及不混溶特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70~180 ℃。结合同位素和金矿物特征,认为耿庄金矿床应为与燕山期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造山型金矿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造山型金矿包含三种类型:产于绿岩带的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于浊积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产于条带状铁矿(BIF)中的含金石英脉。造山型金矿的形成受板块构造控制,处于压缩或者转换挤压的造山构造环境。造山型金矿中的绿岩带金矿主要受剪切带、转换断层控制,浊积岩型金矿受褶皱和层间走滑断层控制,而赋存于BIF中的金矿则受剪切带和断层所控制。在这些金矿床中发现了4类流体包裹体:H_2O-CO_2型、富CO_2型、气液包裹体和含Na Cl子矿物的包裹体。所有年代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均为低盐度的水溶液和富CO_2的流体,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源自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金在成矿流体中的络合物应为Au HS~-或Au H_2S。虽然成矿流体中有丰富的CO_2,但Au在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很低,有丰富的CO_2时Au在H_2S中的溶解度增大。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Au的成矿流体是Na Cl-H_2O-CO_2体系的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即Na Cl-H_2O-CO_2流体分成两个流体:H_2O-Na Cl和CO_2-H_2O,Au的沉淀是在这种相分离过程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多宝山-呼玛地区金矿分类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多宝山-呼玛地区发育大小型金矿(点)16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形成的菱环形构造带内.元古宇和下古生界地层单元为金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古生代以来3阶段强烈岩浆热事件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热源、流体和就位空间.根据金矿床赋矿岩石类型、成矿流体等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将本地区金矿划分为3个类型:①与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矿流体源于大气降水;②受压扭性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金矿,对围岩无选择,成矿流体具有变质流体和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低盐度,少CO2;③夕卡岩型、斑岩型伴生金矿床,具有成矿温度高、盐度高、流体包裹体富含CO2的特点.第一类与第二类为同期异相,形成环境为造山后陆内裂谷-伸展环境;第三类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和北部鄂霍次克洋闭合有关的挤压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南地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区内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单元格局和多种成岩成矿环境。多期多阶段火山侵入岩浆作用为矿集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液活动条件和深部热源基础。笔者总结了研究区矿床时空演化规律、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构造环境的关系,指出复杂多变的构造环境造成了本区矿床具多时代、多层位、多矿种、多成因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阿斯哈金矿位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是东昆仑重要的金、铁多金属成矿带。金矿的容矿围岩为印支早期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NNE向和NW向断裂为主要的容矿构造,Ⅰ号脉为该金矿主要的矿脉之一,云煌岩与金矿脉空间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2三相和气液两相2种类型。流体盐度(w(NaCl))为1.83%~8.13%,流体密度为0.69~0.87 g/cm3,成矿温度为155.3~425.6 ℃。成矿Ⅰ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2的高温流体;成矿Ⅱ阶段富CO2型和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共存,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致使残余流体盐度升高;成矿Ⅲ阶段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流体气相成分主要有CO2、CH4、N2。结合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主要为幔源流体,晚期有大气水的加入。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为98~132 MPa,估算成矿深度为8.16~9.58 km。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阿斯哈金矿为中成造山型金矿,矿床形成于早印支期陆内造山由挤压向伸展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