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河北省地质环境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岩石,构造,水形成了地球表部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演化为另一新的有序的自稳性状态的调整,文中论述了存在环境的破坏因素及对策,并对工程系统,地质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脆弱的地质环境(Fragi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加上大量的工程活动(Fulsome engineering activities)造成了山西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破坏事件频发(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简称3F问题链)。脆弱的地质环境表现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吕梁(山)太行(山)夹五盆的多山地形地貌格局、汾河地堑贯穿山西中部和新构造活动活跃、黄土红土软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土均有分布、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工程活动过度:山区城镇建设、工程开发和矿业活动具有密度大、强度高等特点,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十分强烈。各种工程诱发或矿区地质灾害具有成链成族的关联性特征、地质环境破坏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在分析3F问题链的基础上,探讨了科学解决该类问题应具有系统观和全局观、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整体思路; 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3F问题链也是解决山西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地质环境的“屏障”,对地质环境起着保护作用。当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或大气降水与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将导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土壤退化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对生态环境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成土基岩是除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外控制森林植被种属与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地质体特征与水文环境、地质背景与社会经济状况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依从联系。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是环境体系中的两个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将导致地质环境的脆弱,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控制着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4.
北京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3,15(1):18-23
本文在北京顺义区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顺义区的主要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认为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如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地壳稳定性差、第四纪地层发育、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地质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的特殊地质构造、气候条件以及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导致区内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集中表现在斜坡稳定性差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作用明显。降雨是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区内地质灾害多发生在5~9月份,具有与大雨或暴雨期吻合或滞后2~3d的特征。地质灾害在平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具体划分出Ⅰ、Ⅱ、Ⅳ、Ⅳ等4种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育区。对甘孜州地质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针对区内不同的地质灾害,相应采取多种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马煜 《地质与勘探》2023,59(1):145-153
地质构造作用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马边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野外调查、区域地质分析、数据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法研究了四川省马边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质2大因素,以及与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型、地层、断层(含褶皱)、地震和水系等8小类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类型上以崩、塌、流、不稳定斜坡为主,规模上以中小型为主,在区域空间上分布具有不均匀性;(2)构造地貌因子敏感区间为:坡度:20°~30°,地形起伏度:≥60 m/km2,坡型:凸型坡为主,坡向:对灾害分布敏感性不强,在每个坡向灾害分布较均匀;(3)构造地质因子敏感区间为:地层:泥岩和砂岩为主的软弱-半坚硬岩组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断层(含褶皱):距断层0~0.5 km为主,地震:距震中0~1 km为主,水系:距河道0~0.5 km为主。该研究可为马边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对通化市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基础上,从资源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选取9个评价因子,建立模糊多层次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危险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超过60%的评价区域属地质环境问题较轻区域,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通化市东北部及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黔东北地区是一个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属于贵州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为了深入研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环境规律,以黔东北地区沿河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孕灾地质条件实地调查成果资料,结合历年地质灾害数据,详细阐述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的总体特征,总结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深入分析各类孕灾因子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孕灾地质条件,进一步将研究区划分为三大孕灾地质条件区,为减轻地质灾害风险、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受月平均降雨量影响十分显著;空间分布情况受地层岩性特征影响较大;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地质条件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等,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外部诱发因素;区内易滑地层主要为中志留统秀山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奥陶统大湾组等;易崩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大湾组、下志留统雷家屯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不同灾种的斜坡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滑坡主要发育于凹型和折线型斜坡,崩塌则多发育于凸型斜坡;研究区内地表水系与地质灾害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区内乌江流域水系沿线200m范围内发生地质灾害数量占...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区灾害地质因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区富含海洋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 其海底地质环境对于各项资源开采活动和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但目前专项研究较少.在大量二维地震资料解译的基础上, 结合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资料, 对该区海底地质环境进行整体研究, 识别出20种灾害地质因素.按照动力来源, 将该海域地质灾害归纳为构造应力、重力、水动力、气动力和土动力5大类灾害地质类型, 每种类型包含多种灾害地质因素.依据各灾害因素总体平面分布特征, 划分出埋藏三角洲密集区、海底滑坡密集区、火山密集区、软弱层密集区、浅断裂密集区和浅埋基岩面密集区6个灾害大区.还对主要灾害因素的地震反射特征和灾害性进行了研究, 为该区未来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质环境及其功能的控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环境是天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和赖以生存的浅部地质空间。地质环境具有如下特征:空间性,其上限为地表,其下限视研究目的而定;稳定性,其环境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可变性,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可能改变局部地质环境;系统性,地质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环境系统,该系统本身具有恢复调节功能。地质环境的环境功能是指它对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影响。其影响有两种,一是使环境质量恶化的影响,是一种不良的功能;一是使环境质量得以保护和改善的影响,是一种良性功能。地质环境是环境工程的一种,是控制不良地质环境功能和开发良性地质环境功能的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工程是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新思路。地质环境工程包括有:地下水环境工程、控制不良地质环境的地质环境工程、净化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贮存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特殊地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五个区,即工程建设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区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略论地质环境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人权  靳地贵 《地球科学》1995,20(4):373-377
提出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出地质环境系统是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它的变化可以波及很远,并有社会共享性,系统的边界与参数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和难控性,从而决策具有风险性,是软硬结合的系统,因此不能用传统方法而应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加以研究。文中还就地质环境系统工程方法的若干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发展分为选址布局、规划建设、运行完善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对应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环境功能恢复等。本文重点讨论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通过建立区域地质环境背景、资源损毁和地质灾害3要素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赋予权重, 利用GIS图层叠加分析, 对许昌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价. 分区结果与现状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验证了此方法的实用性, 为规划与治理该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资源与环境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说明了地质作用是资源与环境形成的源泉,从而论证了地质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详细论述了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内涵,探索了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进而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科的分类,文章用“以地质环境为实,以环境地质求真”来反映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地质环境是环境地质工作的对象,环境地质学科是环境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环境地质工作内涵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则是一项以环境地质工作为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文章还提出了做好环境地质工作应给予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煤矿区的地质环境受自然地质作用控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扰动,其地质环境又具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本文提出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举例介绍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1-10
在简述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由地球系统科学引发的成矿学研究 3个观点 :(1 )成矿系统是一个特色的地质系统 ;(2 )成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3)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针对地球系统科学要求和矿床学学科发展进程 ,提出了 5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2 )重大事件与成矿 ;(3)生命活动与成矿 ;(4 )物理成矿作用和(5 )海洋成矿作用。在结语中 ,作者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 ,也即将传统的矿床成因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 ,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