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辽东半岛寒武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理想地区。笔者将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毛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立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国内外有关地区进行对比。三叶虫动物群包括34个种,分属19个属和3个亚属。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简要描述了带化石,新属、新种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2.
广西隆林祥播地区中,晚二叠世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铁明 《广西地质》1998,11(2):7-12,16
文章研究了广西隆林祥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阶,上二叠统吴家坪阶,长兴阶的有孔虫动物群,计有22属55种,7个未定种,分属于5个超科中的12科。并由下而上建立5个有孔虫组合,介绍了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 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Bradyina-Plectogyra 组合与II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 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中华北其它地区的有孔虫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对本区 类化石的研究结 果,确定了各组合带的地质时代: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第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晚石炭世,第I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早二 叠世,其层位相当于山东地区太原组 类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  相似文献   

4.
西藏南部下鲁硅岩晚侏罗世罩笼虫(放射虫)新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浩若 《现代地质》2000,14(3):301-306
下鲁硅岩为藏南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南侧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系。本文补充描述了该岩系中 4块标本的罩笼虫亚目放射虫化石 1 6属 2 3种 ,包括 8个新种。加上这些标本原已描述过的 1 8属 3 3种 ,共有 3 4属 56种。所有的属和近一半的种见于北美西部 ,可与那里的晚侏罗世放射虫分带很好地对比 ,它们分别相当于那里牛津期的 2 γ亚带和晚启莫里期—早提索期的 3 β亚带。动物群具特提斯生物地理区特征 ,但与西特提斯的地中海地区同期动物群显然不同 ,可能当时东特提斯与太平洋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华北地台河南鹤壁地区太原组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有孔虫化石18属33种,建立了一个区域性有孔虫动物组合带:Bradyin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根据有孔虫化石的属种类型、数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组合带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比例变化情况,并根据化石组合带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鹤壁剖面有孔虫动物群Bradyin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归于晚石炭世晚期的早期(C2^2-),进而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进行探讨,界限应该放在第16层(泥岩)和第15层(灰岩)之间。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南部侏罗纪地层问题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青海省南部侏罗纪海相双壳类异常丰富.根据近年来新测制的地层剖面和化石资料,本文分析了该区双壳类动物群的时代意义,从而确立了本区侏罗系应包括中,上侏罗统;海相侏罗纪沉积大致自巴柔阶到基末里阶.东特提斯区北缘的弧形地带,诸如青海南部、藏东、藏北、滇西,缅甸掸邦和泰国呵叻等地在中,晚侏罗世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生态环境较特殊的双壳类生物地理分区,双壳类动物群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性色彩,特别是淡水双壳类动物群cuneopsis—Psilunio—Lamprotula组合,半咸水动物群Corbula—Neomindon组合以及淡水(微咸水)动物群Peregrinococha组合完全是该区特有的土著分子,从时代对比意义上来说,它们之间可对比度更高.云南和平乡组双壳类动物群和本区相比较后表明,和平乡组沉积时代大致相当于巴柔期(含早巴通期).缅甸南瑶系中的双壳类动物群时代不应晚于巴通期.藏东和青海南部产出的奇异蛤动物群时代则应不早于基末里期.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世界各地区,特别是扬子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中的早期骨骼化石,可以看出早期骨骼动物的演化可自老至新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Anabarites-Protohertzina动物群,相当于扬子地台梅树村阶的Anabarites-Protohertzina带和西伯利亚地台马内凯阶的A.trisulcatus带和P.cristata带。第二阶段为早期直管螺形类和软体类动物群,相当梅树村阶Paragloborilus-Siphogonuchites带和托莫特阶Aldanocyaihus Sunnagintcus带。第三阶段为早期软舌螺形类和拉普沃斯壳类动物群,相当梅树村阶的Sinosachitos带及托莫特阶D.regularis带和D.lenaicus带。早期骨骼动物演化的三个阶段可作为洲际对比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研究的湖北大冶沙田下三叠统菊石、双壳动物群,包括菊石10属11种,双壳类4属9种。文中建立了5个菊石带:Lytophiceras带、Gyronites带、Flemingites带、Pseudosagece-ras—Xenodiscoides带和Anasibirites带;2个双壳动物带:Claraia griesbachi带和Cl.concentrica带,并依据动物群面貌,将原大冶群的时代详细划分为大冶组和观音山组。大冶组的时代相当于格里斯巴赫期至亭纳尔期,观音山组的时代相当于斯密斯期至斯派斯期。  相似文献   

9.
详细研究了辽宁东部中寒武世徐庄期的三叶虫动物群,包括45个种,分属于23个属和2个亚属.在此基础上,将中寒武统徐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有关地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代地层单位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两个阶之一,代表陆相上上新统,1999年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命名,对应于麻则沟期。"麻则沟"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麻则沟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大马岚。麻则沟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2An.3n的底,即高斯正极性带的底,绝对年龄为3.6 Ma,这条界线在榆社赵庄剖面位于第6层麻则沟组下部的紫红色黏土层的中部,以张洼沟姬鼠(Apodemus zhangwagouensis)的首现为标志。麻则沟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Villa-nyian早期或Villafranchian早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可与欧洲的MN16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麻则沟动物群就相当于NMU13。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灵台的任家沟动物群和雷家河V带动物群、河北阳原泥河湾的稻地动物群、陕西渭南的游河动物群、山西静乐的贺丰动物群、四川德格的汪布顶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3。河北泥河湾的花豹沟剖面是麻则沟阶的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1.
毛力  田传荣 《地球学报》1987,9(3):159-170
本文记述的牙形石动物群,均产自西藏林周县麦隆岗村的上三叠统麦隆岗组顶部,共计8属20种。其中Epigondolella属在此剖面上产出丰富。根据该属的不同种和种群特征,该牙形石动物群可明显地划分出4个牙形石组合带,自下而上:Epigondolella multidentata带,E.sp.C带,E.postera带,E.bidentata带。这些牙形石带,时代属中晚诺利期。  相似文献   

12.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叶肢介化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系统研究了采自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J3d)的叶肢介化石4属22种(包括11个新种)。其中,Nestoria属占绝对优势,并贯穿整个大北沟组,故大北沟组可称为Nestoria群。在该剖面大北沟组首次发现了Jibeilim-nadia属和Keratestheria属,分别产于该组下部和上部,可将Nestoria群进一步划分为下部Nestoria-Jibeilimnadi组合(带)和上部Nestoria-Keratestheria组合(带)。另外,在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了中侏罗统土城子组中的重要分子cf.Pseudograpta属,进一步证明了大北沟组的叶肢介动物群与土城子组的叶肢介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西南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庆来  刘本培 《地球科学》1993,18(5):553-564,T006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东台廉贻地区大湾组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1979年,在东台县廉贻公社张岳庄村边的荻3井2747—2827.5米井段钻遇一套灰岩地层,在岩芯中,陈永祥首次发现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古生物组确定该段地层为大湾组。我们对该井段的岩芯和岩屑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了多种化石。其中大湾组牙形刺14属16种(包括4个未定种),三叶虫5属5种(包括1个未定种),腕足类5属,腹足类2属,  相似文献   

15.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08,27(3):326-344
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榆树下村大北沟组(1棚剖面地层连续,顶底清楚,化石丰富,以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1段含孢粉化石;2至3段化石极为丰富,有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双壳、腹足类、鲎虫、鱼、植物等化石。其中叶肢介化石自大北沟组近底部一直分布于顶部,可见至少25个化石层.计5科9属36种,统属于尼斯托叶肢介群(Nestoria Fauna)。自下而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叶肢介化石带。以最底部化石带中Mstoriapissovi,Jibeilimnadia ovata的首现为标志,即为大北沟阶的开始,榆树下剖面可作为大北沟阶理想的单位层型剖面。根据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年代资料,大北沟阶的时代应为晚侏罗世,可能更近于晚侏罗世晚期。文中描述了一些叶肢介属种。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灰岩层中产有大量珊瑚、竹蜓 、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共描述皱纹珊瑚 7属 15种 ,其中新种 11个 ,1个未定种。珊瑚化石组合中 ,小型单体珊瑚、中大型单体珊瑚和群体珊瑚共同繁育 ,种属分异度高 ,且地方性种数量大 ,表现为热带 -亚热带生物区系的特点 ,说明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理位置应位于古赤道附近的热带 -亚热带 ,为古特提斯洋中的古板块之一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 (东区 )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 7属 2 0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 :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组合和 .Idiognathodus magnificus- I.delicat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 ,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 (组合 )和早二叠世早期 (组合 ) ,本区 C/ P界线应置于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9.
鄂南蒲圻、通山、崇阳等地晚二叠世地层发育,含(竹蜓)类化石9个属40个种,其中新种8个,未定种7个,根据它们的地层分布位置,可分两个带、两个亚带,即吴家坪阶Codonofusiella带,长兴阶Palaeofusulina带;后者,下部为Palaeofusulina-Reichelina亚带,上部为Nankinella-Staffella亚带。Codonofusiella及Palaeofusulina混生现象只限于长兴组下部。代表区内长兴阶最高层位不是palaeofusulina,而是新建立的Nankinella-Staffella组合化石亚带。笔者认为,我国南部各地域内都以Palaeofusulina来确定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界线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