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构造层序地层学分析为主线,从断陷盆地结构和古地貌的区域变化分析着手,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含油层段铜钵庙组、南屯组、大一段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在识别了5个等时层序界面及区域钻井剖面对比基础之上,建立了该区目的层段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凹陷沉积充填以及层序形成与构造演化相对应,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陕北神木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与研究了该区中生代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盆地充填样式,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区域岩石地层模型。本文反映了该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成煤规律分析及成矿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湖口—彭泽地区第四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5万湖口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地层学和沉积学新理论、新方法,对湖口—彭泽陆相盆地进行了第四系岩层划分、沉积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首次应用基本层序特征及岩性组合进行了组级地层划分;依据基本层序特征、岩石地层分布形态及沉积构造,恢复了沉积相;查明了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该区第四系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四川省雅安-宝兴地区的株罗-白垩系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白田坝组,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等8个岩石地层单元。描述了层型剖面的层序及岩石组合特征,讨论了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问题。对侏罗-白垩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初步划分出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6.
提要: 以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和古生物特征分析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 对川东垫江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层序界面及洪泛面的识别, 结果表明: 须一段属于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须二—须六段地层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可将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划分为于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分别相当“须下盆”和“须上盆”的2个构造层序及对应于须一至须六段的6个长期旋回层序(LSC1~LSC6); 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等时地层对比标志, 建立了川中隆起—川东南坳陷等时地层格架; 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 解析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相带展布规律。研究成果对指导川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北部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中,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测区古生代一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层序地层对岩石地层单位界线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测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预测地质体的能力,使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更为合理。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并论述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相关性,提出了层序地层在沉积岩区1:5万区调地质图面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和古生物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川东垫江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层序界面及洪泛面的识别,结果表明:须一段属于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须二一须六段地层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将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划分为于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分别相当"须下盆"和"须上盆"的2个构造层序及对应于须一至须六段的6个长期旋回层序(LSC1~LSC6);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等时地层对比标志,建立了川中隆起—川东南坳陷等时地层格架;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解析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相带展布规律。研究成果对指导川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区上石炭统至中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从船山组至孤峰组下部共划分了5个三级层序、13个四级层序。通过五百多个米级旋回层序的研究,认为本区海盆有台地、台盆相间及盆地3个发展阶段,并得出4—6个米级旋回层序组成一个更高级别旋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尹世明 《矿物岩石》1999,19(4):40-46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为前陆盆地上红层碎屑岩建造。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及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出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个构造-充填层序(S1-S50,并对每个层序的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为查明蓬莱镇组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关系,正确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开展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earliest Aptian marine transgression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across southern England resulted in the collapse of the generally freshwater Barremian environment and the initiation of marine mileux. Salinities passed from fresh-oligohaline to meso- and pliohaline, reaching fully marine conditions during the obsoletum Subzone (P. fissicostus Zone). Newly formed environmental niches were rapidly occupied by ostracod associations. In the Isle of Wight, freshwater Cypridea-rich assemblages in the lower Shepherd's Chine Member (Vectis Formation) we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faunas dominated by Sternbergella cornigera, Mantelliana mantelli and Theriosynoecum fittoni. Marine taxa recorded from the Atherfield Clay Formation migrated predominantly from the Paris Basin and include Asciocythere albae, Schuleridea derooi, Neocythere gottisi, N. bordeti, Cythereis geometrica, Cytheropteron stchepinskyi and Protocythere croutesensis.  相似文献   

12.
A pellet-filled boring in fossil wood is describe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Wessex Formation (Barremian), Isle of Wight. The cylindrical boring, approximately 1 cm in diameter, is filled with carbonaceous pellets with a hexagonal shape, preserved within a matrix of pyrite. Features of the boring suggest that it was made by termites that bored into the wood, either when the tree was alive o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cay on the forest floor. This evidence of termite activity complements previous records of termite wing fossils and faecal pellets in Wealden sediments and is evidence for social behaviour in Wealden insects. This is one of the oldest records of termite borings in wood.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应用岩芯、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对新疆东北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共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西山窑组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识别出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即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冲积扇及湖泊沉积体系。在层序格架内,应用属性分析、频谱分解等技术对马朗凹陷主要勘探层系西山窑组SQ1层序低位域砂体的分布进行刻画,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马朗凹陷SQ1层序低位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类SHRIMP U-Pb年代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维  简平 《地质学报》2008,82(6):778-787
本文对内蒙古达茂旗北部的岛弧侵入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和地球化学研究。该侵入岩具有正常岛弧和埃达克岩的双重地球化学性质。SHRIMP 锆石U-Pb定年表明,这套侵入岩中的闪长岩形成于452±3 Ma 和440±2 Ma,石英闪长岩形成于446±2 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440±2 Ma,它们记录了晚奥陶纪末的洋壳消减事件。在一个细粒闪长岩中,分辩出了1967±13 Ma (n=3)的继承性锆石,指示这一岛弧可能具有一个前寒武纪的大陆基底。  相似文献   

15.
广东梅州早侏罗世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往主要依据地球化学证据推断东南沿海中生代存在地幔富集作用 ,但缺乏可靠的地质学证据。运用全岩 +单矿物 (斜长石和辉石 )Rb Sr等时线法 ,测得梅州辉长岩 橄榄岩岩体中辉长岩的年龄为 178.71±3 .9Ma ,( 87Sr 86 Sr) i 值为 0 .70 5 5 5 8,εSr(t)值为 17.87~ 18.16;3个辉长岩样品的 ( 1 43Nd 1 44 Nd) i 值为 0 .5 12 641~0 .5 12 665 ,εNd(t)值为 0 .4 3~ 0 .95 ,表明其源区为类似原始地幔的弱富集型地幔 ,从而首次得到了中生代存在富集地幔的地质学证据。中生代基性岩类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表明 ,大约在中侏罗世早期 ( 164~ 165Ma) ,东南沿海进入太平洋构造域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康西瓦西部早古生代侵入岩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三十里营房以北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据岩性可分为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3类。中基性岩以辉石闪长岩为主,暗色矿物中常见辉石,斜长石多为中长石。中酸性岩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组构不均一,广泛发育深源暗色包体。这些包体多数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楚,少部分呈现过渡关系,镜下可见不平衡矿物共生和反相矿物包裹的现象,显示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酸性侵入岩以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含有少量包体,包体的特征与中酸性侵入岩中的相同。中基性岩和酸性岩分别代表了该区寒武纪第一次地幔分异、陆壳垂向增生和晚奥陶世一早志留世西昆仑地区造山后去根的过程中,第二次基性岩浆广泛贯入,其热源又引发了下地壳物质大规模部分熔融生成大量的花岗质岩浆,造成陆壳第二次垂向增生。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永丽  姜光辉  郭芳  滕彦国 《水文》2015,35(6):11-18
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污染风险和地下水污染预警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地下水污染预警的大量研究成果,基于地下水污染预警等级划分方法,整体上将地下水污染预警方法概括为基于设定临界值的地下水污染预警和基于既定标准的地下水污染预警两大类。最后阐述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地下水污染预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多学科的交叉、与先进技术的耦合以及资料的精确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等特征,对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构造成因研究。该套岩石具高硅、富碱、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且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元素,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海鸥式分配样式,总体具有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挤压拼贴后的伸展环境。黑河市五道沟地区A型花岗岩的最新厘定对该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次在藏东南发现一套早白垩世的陆相火山岩, 称雅则火山岩, 全岩 Rb Sr 等时线年龄1074 Ma。其主体是高钾的安山岩系, 以强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 La/ Nb 比值 > 2 为特征, 属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 微量元素等指示它产出在安第斯型陆缘环境。其南延即滇西南的腾冲铁窑山大松坡消减型花岗岩带 (100~112 Ma), 反映新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有过一次重要的消减过程;晚白垩世的花岗岩具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成矿特征,记录了消减后的陆弧碰撞事件。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嘉荫地区古近纪早期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成  张林 《地质论评》2005,51(1):10-15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在我国范围内最有希望找到确切陆相白垩系一古近系界线的地区之一,定量研究界线附近古气候变迁有助于了解该界线前后的生物灭绝与复苏过程。本文以乌云组含煤段第10层所产20属29种木本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为根据,定量研究了嘉荫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之后的生物复苏的环境条件。“叶相一气候多变量程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古近纪早期年均温度(MAT)约11.45℃,属暖温带气候类型;“叶缘分析”得出年均降水量(MAP)约为1424mm,林相总体上属混交中生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