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原位拉曼测试表明,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的拉曼特征峰随温度增高向高波数移动,随压力增大而表现出不同的拉曼位移趋势。2917 cm-1左右为天然气的C–H对称伸缩振动峰(ν1),随压力增大向低波数移动,甲烷占烃类的比例和C2+烃类含量对ν1拉曼位移有影响。<150℃时,液态混合烷烃的C–H对称伸缩振动峰和C–H不对称伸缩振动峰随压力增加向高波数移动,拉曼特征峰位移与压力相关性曲线变化趋势一致;≥150℃时,液态混合烷烃的部分拉曼特征峰随压力增大向低波数移动,拉曼特征峰位移与压力相关性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不同盐离子对水分子拉曼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流体包裹体中常见的几种盐水溶液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采用了频移参数描述水分子拉曼峰的形变强度,并讨论了频移参数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盐度越大,频移参数越大,水分子拉曼峰形变越大.对频移参数曲线斜率分析显示,盐类对水分子拉曼峰偏移程度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aCl>Na2SO4>NaHCO3>Na2CO3.讨论了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对水伸缩振动拉曼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价阳离子的影响明显高于低价阳离子;而阴离子对水拉曼峰影响的强弱顺序初步确定为Cl-≈SO2-4->HCO-3>CO2-3≈NO-3.  相似文献   

3.
拉曼光谱是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中挥发分组成和压力的重要手段,而这又是恢复流体捕获温度、压力的前提。本文收集了CH_4-N_2、CH_4-N_2-H_2O和CH_4-N_2-CO_2-CO体系在21~350℃和1~60 MPa条件下的原位拉曼光谱,获取了CH_4、N_2、CO_2和CO特征拉曼光谱的峰位和峰面积等光谱参数,并以上述体系为例,探讨了应用拉曼光谱定量分析C-H-O-N体系挥发分组成的关键技术问题,即压力、温度和流体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首先,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v_1-CH_4、v_1-N_2、(v_1-2v_2)-CO_2高频峰和v_1-CO峰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发生负向偏移。在压力恒定的条件下,v_1-CH_4、(v_1-2v_2)-CO_2峰位随温度升高向高频偏移,但v_1-N_2和v_1-CO峰位随温度变化未发生明显偏移,因而可以应用这些组分的特征峰位来反映流体压力。其次,CH_4、CO_2和CO相对于N_2的拉曼定量因子随压力升高而增大,分别在大于10 MPa、10 MPa和2.5 MPa以上达到稳定值。温度对CH_4和CO的定量因子影响不显著,但CO_2的定量因子随温度升高明显降低。水对CH_4定量因子影响仅在低压条件下显著,在200℃以下的高压条件下影响较弱。最后,以含未知CH_4/N_2比例的CH_4-N_2混合气体的熔融毛细硅管合成包裹体为例,提出了应用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中复杂挥发分比例和内压的一般方法。受实验条件和仪器设置的影响,各个实验室测定的拉曼定量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在应用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包裹体挥发分组成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王世霞  郑海飞 《矿物学报》2012,32(3):349-352
本文应用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原位观测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水镁石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温升至300℃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水镁石中表征H-O对称伸缩振动的3652 cm-1拉曼特征峰向低波数移动,拉曼特征峰波数与对应的体系温度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常温条件下体系加压过程中,当压力升高至1.19 GPa时,水镁石中表征H-O振动的3652 cm-1拉曼峰向高波数移动并逐渐消失,同时产生表征方镁石的1078 cm-1拉曼特征峰,表明水镁石脱水相变为方镁石。随后压力降低过程中,表征水镁石H-O振动的3652 cm-1拉曼特征峰没有重新出现,脱水相变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矿物在地幔温压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结构变化对理解地球内部碳的存在形式、建立深部碳循环模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利用金刚石对顶砧装置,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技术,对天然菱锰矿单晶的结构稳定性和弹性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锰矿在压力达到~10 GPa时结构保持不变,但c轴方向的压缩性大于a轴。菱猛矿的等温状态方程参数为V_0=308.8(2)~3、K_0=104(1)GPa和K'_0=4(fixed)。[CO_3]~(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ν_1)和平面内振动(ν_2)引起的拉曼峰分别位于1 087.9 cm~(-1)和720.5 cm~(-1),基团外振动峰(ν_3)出现在293.8cm~(-1),三者的拉曼位移均与压力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外振动对压力的响应比内振动敏感。计算得到内振动的模式Grüneisen参数γ_(ν_1)=~0.29和γ_(ν_2)=~0.26,远小于外振动γ_(ν_3)=~1.57。进一步证明菱锰矿的压缩取决于[MnO_6]体积的减小而非[CO_3]~(2-)基团的压缩。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对方解石型碳酸盐的弹性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3~315℃、压力高达近2000MPa下用金刚石压腔下研究了正庚烷、环己烷及其混合物的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环已烷和正庚烷混合,只是改变了环已烷及正庚烷的平均C-H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但是并不影响其P-△vp关系式.另外,经过数据拟合,得到了平均C-H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为:P=78.21(△vp)+71.56.该公式可以用来作为流体包裹体尤其是油气包裹体的压力计.  相似文献   

7.
水的拉曼图谱实际就是带氢键作用的OH伸缩振动峰(包括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和不带氢键作用的OH对称伸缩振动峰(包括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峰)的叠加包络线,通过对流体中水的拉曼图谱的分析可以反映流体中氢键作用的强弱.因此,用Renishaw MK1-1000型显微激光拉曼探针原位分析了冷冻条件下天然的流体包裹体腔内流体水分子的氢键作用.研究表明,在冷冻条件下,水分子运动以带氢键作用的伸缩振动为主,同时还有微弱的非氢键作用的伸缩振动;随着温度的降低,流体中水分子的氢键作用不断地增强;在-130~-180 ℃区间氢键作用增强的趋势明显加大,暗示流体性质在此温度区间可能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8.
乔二伟  郑海飞  徐备 《岩石学报》2008,24(9):1981-1986
在温度23~315℃、压力高达近2000MPa下用金刚石压腔下研究了正庚烷、环己烷及其混合物的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环己烷和正庚烷混合,只是改变了环己烷及正庚烷的平均C-H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但是并不影响其P-△^-vp关系式。另外,经过数据拟合,得到了平均C-H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为:P=78.21(△^-vp)+71.56。该公式可以用来作为流体包裹体尤其是油气包裹体的压力计。  相似文献   

9.
橄榄石原位高温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型电阻丝加热装置产生高温, 采用镍铬热电偶探测样品的温度, 在273~1 113 K温度范围,对橄榄石晶体进行了原位高温拉曼光谱研究。拉曼光谱数据显示:Si-O伸缩振动模高于800 cm-1,Si-O弯曲振动模为400~700 cm-1,SiO4四面体旋转振动模和金属-氧的平移振动模低于400 cm-1;得到了橄榄石拉曼振动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首次发现了橄榄石常温频率为541 cm-1的Si-O反对称弯曲振动的Ag模,比其它的振动频率有较弱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稀有矿物天津蓟县锰方硼石振动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然  许虹  李梅梅 《岩矿测试》2018,37(2):139-145
锰方硼石是一种罕见的锰氯硼酸盐矿物(Mn_3B_7O_(13)Cl),天津蓟县锰方硼石矿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锰方硼石矿床,该地锰方硼石矿物粒度细小(50~300 nm),与美国锰方硼石存在明显差别。目前涉及我国锰方硼石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稀有矿物蓟县锰方硼石矿物学和材料学特征,本文对其进行振动光谱和高温拉曼光谱研究。常温振动光谱结果表明,蓟县锰方硼石与美国锰方硼石各主要谱带归属一致,但峰位整体上表现为向高频方向偏移且谱峰宽、强度小。高温拉曼光谱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谱带向低频方向偏移,位移距离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680~687K处位移距离出现转折。蓟县锰方硼石粒度细小是造成上述谱峰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高温拉曼技术对粒度极为细小的锰方硼石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其谱峰变化与相变的关系,实验证明高温拉曼光谱可以作为研究矿物相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设备,对立方结构掺钕钇铝榴石多晶进行高温高压相变研究。实验分同时加温加压、独立加压、独立加温三类。对压力温度作用后相变产物进行了 X 射线衍射研究,对相变前后样品的配位数、晶体结构、晶胞参数、体积、密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压下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1.0~4.0GPa和773~1134K下用阻抗谱法就位测定了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电导率对频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温度是决定辉石岩电导率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lgσ与I/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式;随着压力升高。电导率降低,活化焓和独立于温度的指前因子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下含水矿物脱水对斜长岩纵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GPa、室温至880℃条件下对斜长岩的纵波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讨论了含水矿物脱水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80℃左右,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开始脱水,矿物脱水产生的流体及其所引起岩石结构的变化可使岩石纵波速度降低10%左右。这意味着通过矿物脱水这一机制可以形成壳内低速层。  相似文献   

15.
川东地区碳酸盐岩超压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仲东 《矿物岩石》2001,21(4):53-58
地层流体超压的形成、演化及分布与油气成藏的主要石油地质过程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由于碳酸盐岩本身的复杂性,其超压的成因及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借用“欠压实”的原理。本文从对比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在成压机理上的差异性入手,详细探讨了川东地区碳酸盐岩成压的各种机理,指出成烃作用是造成区域性超压的最主要因素;并结合该区超压平面上的分区性及纵向上的分带性,论述了各区、带超压与气藏分布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该区超压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压地学研究进展--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压技术,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状态,高压物性和地球内(深)部流体等方面评述了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及在高压地学方面的进展,同时提出了在高压地学领域需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①综合利用和改进实验技术;②加强超临界流体研究;③高压地质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紧密结合;④重视将高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压下杂质离子对水晶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质离子往往是影响水晶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在2.0GPa和823~1123K的条件下,借助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Hz频率范围内,就位测量了水晶Z轴方向的电导率,并用LA-ICP-MS测试了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通过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出2.0GPa和823~1123K条件下水晶的活化焓和指前因子。发现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彼此正相关,水晶电导率与晶体中Na含量正相关,且指前因子亦与水晶中杂质Na、Al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英安岩中高压辉石巨晶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凤香  朱勤文 《地球科学》1996,21(5):541-545
在吉林省九台市官马山晚侏罗世英安岩中发现了辉石巨晶。研究表明。该巨晶不是英安岩浆的结晶产物,英安岩的岩相关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是酸性流纹岩浆与基性偏碱性的玄武岩浆经混合作用形成的,辉石巨晶是后一种岩浆在高压条件下结晶的产物,对辉石巨晶的温压计算结果表明,该矿物结晶温度为1276℃,压力为1.27GPa。这一深度可相当于该区软流层的顶界。可以认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地壳较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它能很好地反映深部地质作用特征和恢复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当前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1)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性状和物理化学特点的研究是解决高压变质作用成因的关键;(2)高压变质矿物流变学研究是揭示变质过程的有效途径;(3)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是80年代地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其动力学模式为探讨大陆动力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文中介绍了产生超高压变质的柯石英榴辉岩亚相组合的六种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压下测量岩石纵波速度的反射-透射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高压下测量岩石纵波速度的新方法——反射—透射法。并在室温高压 ( 0 .1~ 0 .3GPa)的条件下测量了麻粒岩和榴辉岩等样品的纵波波速 ,所获得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的工作相吻合 ,而该方法能达到的实验压力更高。与透射法相比 ,反射—透射法的优点在于它适用于地幔岩石纵波速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