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海滩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之一,在具备滨海旅游功能的同时还能够防岸护堤、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海浪、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活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海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海滩退化甚至消失,海滩侵蚀、海滩污染等日益加剧,同时海滩管理也凸显许多漏洞。因此,加强海滩环境保护、优化海滩管理体制成为滨海旅游区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文章在概述国内外海滩管理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滩资源存在问题的成因,尤其是管理弊端,并就优化海滩管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岬湾海滩、岬角沙丘以及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出发,引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模式,总结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常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指出岬角-海滩-沙丘系统在海岸带输沙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现状,提出应加快海岸风沙资源现状调查、加强海岸风沙地貌过程研究以及协调海岸风沙地貌资源开发利用与修复保护,为我国海岸沙丘相关研究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胶东半岛海滩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振克 《海洋科学》2000,24(11):21-23
沿海地区是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依托滨海海滩旅游资源进行的海岸带旅游综合开发 ,最能体现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点。所以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滨海海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以确保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9]。海岸可持续开发 (SustainableCoastalDevelopment)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的领域 ,服务于海岸可持续开发的海岸带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1 ,10]。人类活动从多个层面对海洋大环境产生强烈影响[2],海滩也不例外。海滩…  相似文献   

4.
海岸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量人口、产业向海岸带区域聚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环境日益恶化、自然岸线严重受损、海岸带资源锐减。海岸整治修复成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评价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效果,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海岸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三方面,筛选出50项产出性指标构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人工海岸整治修复效果,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的检查、考核以及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滩养护已经成为全球基于自然(nature-based)海岸防护的主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全球强风区海岸海滩养护工程数量的增加,海滩养护对海岸风沙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逐渐得到重视。海滩养护工程形成了新的海滩地貌形态,扩大了海滩风区、增加了风沙物源、提高了滩面高程、改变了滩面沉积物,海滩地貌和沉积物组分变化引起了风沙运动过程的变化,与自然海滩风沙过程相比,有其独特的过程和特征,已经成为海岸风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海滩养护影响下的风沙环境变化、风沙活动变化以及养护海滩对沙丘的影响等3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养护海滩风沙研究存在区域不平衡以及风沙过程的综合性影响和定量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并结合我国海滩养护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强风区养护海滩风沙运动规律、养护海滩风沙环境全要素的综合影响和风沙作用变化的模型评估等方面展望了我国养护海滩风沙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阳光、沙滩、海浪,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随着滨海旅游的兴起和海滩经济的发展,海滩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已经成为现代人休闲的主要目的地。海滩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娱乐活动、心灵陶冶的场所,海滩经济在我国已悄然来临,这就对我国的海滩养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海岸工程建设、近岸挖沙以及河流建坝等种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原因,对我国海岸带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近30年来我国50%以上的砂质岸线遭受侵蚀,海滩质量显  相似文献   

7.
借鉴美国长期以来东部海岸的海滩养护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物力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了中国砂质海滩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如海岸侵蚀造成砂质海滩资源丧失、砂质海滩旅游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砂质海滩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差异悬殊、砂质海滩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严重等,预见到中国实施海滩养护工程将是大势所趋,该工程将会被纳入国家或地方海岸综合规划管理与相关法律中。  相似文献   

8.
靖海卫海滩近年来侵蚀作用明显,岸线后退加剧,对沿岸居民生活和安全造成危害。通过多次实地剖面监测、探槽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辅以GENESIS模型模拟和多年遥感图像比对验证,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速率侵蚀的特殊因素,得出研究区长期以来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而遭受侵蚀,2005年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导致侵蚀速率成倍增长,海岸严重蚀退,海滩逐步消亡。通过海滩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和侵蚀速率分析,预测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滩的演变趋势,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平衡剖面控制下的海滩自然防护体系与"四大禁区"概念,提出了砂质海岸防护和提高近岸工程布设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回顾海南岛海岸带保护利用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阐释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基于海岸地质和海岸动力对海岸线的控制机理,深刻剖析海南岛海岸带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揭示海岸动力过程和海岸带的重要性以及大气、海洋、陆地如何相互作用;提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新概念,构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顶端战略模型。为促进海南岛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以生态平衡为本,加强对海岸动力过程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估旅游地的承载能力,适时开展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启动海南岛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及建设工作,探索以“立法先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科学支撑、财力保障、统一管理、公众参与” 为核心的“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海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文章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探讨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方法,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台州市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的划定须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环境要素响应状况、生态要素响应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并测算环境污染指数和预期减污目标;2018年台州市的环境污染指数为0.059,2025年敏感区(优良水质区)和叶绿素a浓度向海推移距离的预期目标分别为1 000 m和7 500 m,预期减污目标为1.493;根据各沿海县级行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级别和经济发展状况,2025年台州市海岸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划定距离为0~7 872 m;划定结果不仅体现区域资源统筹配置,而且保障区域差异化发展,符合区域协调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海阳市砂质海岸资源丰富,延绵近120 km,尤以万米沙滩浴场著称,但近年岸滩侵蚀严重影响其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基于海阳市羊角畔两侧长约20 km典型砂质海岸连续3 a的海岸线蚀和典型剖面蚀淤调查,定量化研究海滩侵蚀及其变化,辅以一维数值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和海滩侵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42.5%和5.90%的砂质海岸分别处于侵蚀和强侵蚀状态,羊角畔东侧海岸侵蚀强度高于西侧,海阳港至海阳核电厂之间海滩侵蚀强度最高,海滩侵蚀强度与人类活动扰动程度密切相关.海岸工程、临海养殖和人为采砂导致海阳市部分砂质海岸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导致羊角畔两侧海岸侵蚀机制也不同.基于各岸段侵蚀机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退养还滩、凸堤拆除和沙滩喂养等对策,以减缓海阳砂质海岸侵蚀威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海岸资源质量管理的计量手段,根据海岸的类型、资源功能以及自然演变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海岸资源质量管理的内涵和海岸综合整治修复的对策。建议制定《海岸线修测技术规范》,明确海岸线修测技术方法和海岸线长度计量方法,为海岸资源质量管理奠定计量基础;针对不同的海岸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制定《海岸资源质量评价技术标准》,适应差别化的海岸管控政策;加强海岸资源综合统筹规划管理,强化海岸综合整治修复,保护自然海岸和人工海岸生态环境,修复恢复严重影响海岸生态环境和废弃的人工海岸,最大限度地保育自然海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岸自然条件、海岸利用现状和项目用海需求等三项专题分析研究,确定海岸基本功能、明确海岸开发利用方向和管理保护措施,达到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岸开发秩序,调控海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在尽量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海岸资源浪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资源,推动广东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岸侵蚀是沿海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滩养护是当前砂质海岸保护的最佳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海滩养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世界范围的海滩养护实践,分析各国海滩养护理念上存在的差异。以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平面和横向剖面的补砂方式、辅助工程技术和海滩模型预测等方面的海滩养护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趋势:①针对复杂海岸的海滩养护应用拓展;②基于沉积物管理的海滩养护修复;③从地貌系统到生态系统全面考虑的海滩养护技术;④全球砂源赤字条件下的海滩保护和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海岸自然条件为主要影响要素的港口功能、养殖功能、旅游功能和围填海共4个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了海岸基本功能适宜性分区的流程,形成具有科学化、定量化等特征的海岸基本功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海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评述了海南省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海草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研究进展.指出海草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随着海南的开发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海草资源已经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包括相关法律和海洋保护区、科学研究,但海草床生态系统仍然面临威胁.海草床生态系统在我国热带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当加强海草生态系统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以适应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年7月在华南沿海12个砂质海滩所取得的76个沉积物样品(其中次表层样品36个,不计入研究范围),就该区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展开论述。为了便于分析其沉积物粒度特征,我们把华南沿海12条海滩剖面根据岸滩形态和成因将华南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型砂质海岸、沙坝-渴湖型砂质海岸和夷直型砂质海岸三大类。阐述了不同类型海滩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分布以及粒度的沿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2001,32(4):454-464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导致热带海岸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热带生物海岸红树林和珊瑚礁资源已经受到生态破坏性开发活动的极大破坏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包括相关法律、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和推广,但是总体上衰退的趋势尚未扭转,热带生物海岸在我国河口海岸生态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要的意义,应该加强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以适应热带生物海岸和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省的沿海一带河口港湾的滩涂上。其中东北部东寨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迄今,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6月,对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鸟类、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管理现状调研,文章阐述了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受到的威胁,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岛岸线标志海岛的位置与大小,是海岛重要的自然要素。文章收集了1973—2015年间共5期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典型岸段的影像与位置信息,提取福建海坛岛岸线并分析其近40余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海坛岛岸线类型包括人工岸线、基岩岸线、砂质岸线与红土岸线等4类,岸线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垂直于海岸方向的进退与岸线长度的变化,人类活动对岸线变迁产生显著影响。从维护海岸安全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的角度出发,结合海坛岛不同类型岸线的演变特征,提出海岸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