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E-122.70°E海区。  相似文献   

2.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样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黄河口附近海区的温度、盐度、密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该海区的水流动力结构.阐明了渤海中部区高盐水团较稳定,沿岸冲淡水堆积,其中莱州湾是常年堆积最多的海区,等密度线南下倾斜,有利于黄河入海水偏东扩散.发现在莱州湾口一线有盐度低槽,可能是常流向东的主要路线.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较详细分析了黄河口附近海区的温度、盐度、密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该海区的水流动力结构。阐明了渤海中部区高盐水团较稳定,沿岸冲淡水堆积,其中莱州湾是常年堆积最多的海区,等密度线南下倾斜,有利于黄河入海水偏东扩菜。发现在莱州湾口一线有盐度低槽,可能是常流向东的主要路线。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8—1980年对黄海南部近海区春季(4—6月)的盐度分布预报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比较适用于本海区的盐度预报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两种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预报试验的结果是: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4‰,预报相对误差为25%,预报总体偏差为-0.16‰,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72%,预报趋势和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78-1980年对黄海南部近海区春季(4-6月)的盐度分布进行了预报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比较适用于本海区的盐度预报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两种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预报试验的结果是: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4%,预报相对误差为25%,预报总体偏差为-0.16‰,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72%,预报趋势和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Argo海水盐度资料、海流同化数据和同期大气再分析数据,探讨热带太平洋盐度趋势变化和相关动力过程。Argo资料显示,2015?2017年热带太平洋出现显著的盐度异常(SAE),这是改变长期趋势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表层显著淡化和次表层咸化特征。这种盐度异常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垂直结构的差异,体现在热带太平洋北部海区(NTP)和南太平洋辐合区(SPCZ)表层淡化,盐度最大变幅为0.71~0.92,淡化可以达到混合层底;热带太平洋南部海区(STP)次表层咸化,最大变幅为0.46,主要发生在温跃层附近,期间盐度异常沿着等位密面从西向东扩展。平流和挟卷是与SAE密切相关的海洋动力过程,两者在NTP淡化海域有着持续而较为显著的影响,在SPCZ淡化、STP咸化海域后期贡献也较大,其中盐度平流对热带太平洋海区盐度变化起主要贡献。NTP淡化海区表层淡水通量和STP咸化海区密度补偿引起的混合也是SAE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巨大的迳流流入东海后,与外海水发生湍流混合,使本海区温盐结构随其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某海区的盐度场结构及其变化是取决于该海区盐量收支的平衡规律.然而,考虑到长江冲淡水区是口股水系交汇的海区,所以影响盐度场的因子众多而复杂.运用统计相关分析,虽然能给出各因子和海水盐度分布的某种程度的相关关系,但对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并未揭示.为此,本文想通过对夏季长江冲淡水远岸段的表层平均盐度分布,给出一个可能的数字模式.为进一步探讨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提供一些启示,以期对该区的认识乃至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海水盐度是海水诸要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研究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对研究发生在海洋中的许多自然现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东方红》调查船一九八一年六月至一九八二年四月,在我国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见图1)所进行的四个季度航次的盐度观测资料,对该海区盐度的分布与变化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本次调查,盐度系用电导方法测定,最大偏差不超过0.01‰S。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么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海水的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人就同一地点、同一深度的海水在不同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水动力学研究因其与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倍受海洋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揭示该海区环流的动力过程和温、盐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动力成因,首先在对研究海区的地形特征、海面风应力、海面温度、海面盐度以及北、南、东三个液边界温度和盐度现场观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定适合于研究海区的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POM)。以研究海区冬、春、夏和秋季的海面风应力、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海面边界条件,以北、南和东三个液边界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侧向液边界条件,并考虑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等外海入流的影响,对研究海区(120.9°E—124°E,29.5°N—33°N)四个季节的斜压环流和温、盐结构实施了动力学数值研究。获得了与观测事实相一致的三维流速和温、盐结构的空间分布。从动力学角度揭示并阐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水平环流和垂直环流的动力过程以及温、盐结构的分布特征和动力成因,为海区的生态动力学研究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盐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区温、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浙闽沿岸水南下,可影响到广东南澳,流经台湾岛北部的黑潮分支在东北风作用下,转向西南可影响到海潭岛东部远岸区,该季节温、盐度低,垂直分布均匀。夏季经由巴士海峡来的黑潮水进入本海区,温、盐度普遍升至最高,近岸区海水层化现象明显,海区中部水平分布均匀。南日岛至海潭岛北部近岸区和古雷头东部远岸区各有一个上升流区,南澳岛至台湾浅滩有一个宽约半个纬距的西北-东南向的高温低盐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区1988年6月存在的几种主要类型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特征,并讨论了各种类型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4.
柯东胜 《海洋学报》1985,7(5):641-645
在影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河口水体的盐度、底质pH值、有机质及悬浮物等对重金属的影响尤为显著[1,2,4].本文选用珠江口海区的1976-1978年所调查的32个测站底质表层重金属浓度和相应测站的底质pH值,有机质和水体盐度等有关资料,用一元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珠江口海区铜与其他重金属之间及重金属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它们在海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暨卫东  黄尚高 《海洋学报》1990,12(4):447-454
本文取自福建海岸带及台湾海峡西部调查资料,通过磷酸盐与盐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在春、秋、冬季磷酸盐含量是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减少;夏季表层磷酸盐与盐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底层磷酸盐含量则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外海底层高磷水涌升的影响结果.通过对磷酸盐距离回归稀释线偏差的分布研究,发现大陆水、沿岸水、上升流影响的海区往往出现磷酸盐正偏差分布,黑潮水、南海水影响的海区出现磷酸盐负偏差分布,在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旺盛期间,磷酸盐被大量消耗,有些海区也出现磷酸盐负偏差分布.  相似文献   

16.
几种环境因子对缢蛏苗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84年从福建省晋江和莆田海区采集的蛏苗进行室内试验,探讨了与蛏苗存活率有关的盐度、温度与盐度结合、蛏苗干露时间和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严律  朱首贤 《海洋通报》2021,40(2):133-141
利用2018年夏季在西南黄海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海温、盐度和溶解氧(dissoloved oxygen,DO)分布特征.海区西侧的江苏沿海有明显的冷水带,冷水带对应表层较高的DO浓度.在海区南侧的长江口附近,盐度由南向北升高,上部海水DO浓度高,下部海水DO浓度低.综合现场观测数据、CCMP (Cross Calib...  相似文献   

18.
盐度是海洋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因子,探寻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Z)各期的生存下限盐度及适宜盐度,对幼体生长、发育及在低盐度海区进行人工育苗具有重要意义。对三疣梭子蟹适应盐度方面的研究,我国尚属空白,日本学者做过不少这方面研究。我们于1990年做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导率测定海水悬沙含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快速、连续确定悬浮泥沙含量的方法,以高含沙量海区黄河口泥沙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仪测定了不同悬浮泥沙含量水体的电导率,建立起了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上述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盐度、颗粒粒径对电导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盐度的影响最大,颗粒粒径的影响较小。在盐度变化范围有限的高悬沙含量海区,用电导率的方法来实现现场监测悬浮泥沙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CDOM光谱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浓度(吸收系数a(440))、光谱斜率(Sg)与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CDOM的a(440)变化范围为0.21~0.85 m-1,平均值为0.44 m-1;Sg值的范围为0.013 3~0.016 7 nm-1,平均值为0.014 nm-1;a(440)的水平分布表现为长江口海区比外海区高,Sg的水平分布表现为长江口海区比外海区低,反映了长江口海区CDOM中的腐殖酸成分比外海区大。研究区内a(440)与盐度、Sg与盐度明显线性相关,表明CDOM在河口混合行为中呈保守行为,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