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平面变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玉娟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7,22(5):460-465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比相对海平面变化更具对比意义,用求构造沉降的方法,结合沉积物负载、压实、水深、水载等校正、通过数学计算定量地求出R1曲线(经压帝、水深和水载荷校正,只含热影响,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潜在的局部构造事件等引起的沉降),用最小二乘法去除热引起民的构造沉降,获R2海平面变化曲线,近似地反映了全球海平面变化中最常见的再经最佳多项式拟合,去掉长期波动的海  相似文献   

2.
露头剖面层序中的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2):141-146
在以往的沉积研究中,常常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反映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  相似文献   

3.
强调了水深、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Eustasy)变化的不同及相互关系。论证了应用实测地层厚度计算海平面变化时可以忽略压实作用,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内,水深的变化可能与海平面的变化一致。探讨了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总结了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的有关问题,如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海平面变化旋回等时性及可对比性,海平面升降曲线的表示方法、内容及绘制技术与原理,其升降幅度的定量化计算和模拟,海平面变化成因的旋回级别、动态分异及成因标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盆地的影响等等。提出部分建议,包括理清海平面与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与振荡、波动,全球与相对、高频、复合海平面,TR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等概念;限定其概念的外延、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用于同一大陆或泛大陆的对比性;分清各种表示方法、技术的使用范围,相对水深曲线转换为海平面升降曲线过程中成岩作用、构造沉降、沉积(生产)速率的影响校正及定量模拟;在海平面变化旋回级次格架下结合两种思路进行成因分析;推荐相对海平面升降成因分析按曲线对比法→构造沉降→回剥法思路进行;建议加强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盆地充填响应的研究;重视对沉积矿床的控制和大陆边缘地壳变形的反弹作用过程及定量模拟。  相似文献   

5.
于炳松 《沉积学报》1996,14(1):33-39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7.
晚三叠-中侏罗世华南陆缘发生多期海侵-海退旋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的古盐度高低和古水深深浅记录了海平面的相对升降.华南陆缘存在3个级别的海平面变化.其中, Ⅲ级海平面波动频繁, 由晚三叠世3次波动、早侏罗世4次波动和早、中侏罗世2次波动构成了此间大规模海侵-海退旋回.华南陆缘Ⅰ级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长周期曲线, 在诺利克阶早期-辛涅缪尔阶晚期变化同步, 在辛涅缪尔阶晚期-阿连阶变化相悖.Ⅲ级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短周期曲线, 在瑞替阶-辛涅缪尔阶晚期同发生4次波动, 时间上近乎同步.Sr/Cu值指示的元素迁移与富集反映了气候的温湿与干热.粤中-粤东地区晚三叠-早、中侏罗世经历了温湿-干热-温湿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露头、钻测井及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寒武系划分出6个可全盆地追踪与对比的三级层序。结合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岩碳同位素旋回与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的对比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分为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形成的全球海平面层序(层序CSQ2、CSQ4、CSQ5、CSQ6)及主要受地区性构造沉降作用控制形成的构造层序(层序CSQ1、CSQ3)2类。塔北轮南地区寒武系台地边缘总体呈现由早寒武世的缓坡向中—晚寒武世的镶边台地的演变以及由西向东的进积叠置型式,推测主要与寒武纪全球海平面总体微弱下降及塔里木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总体稳定且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引起的相对水深及相关生态条件的改变对腕足动物群具有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速度和幅度是引起腕足动物群面貌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对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有利于腕足动物丰度的增加和分异度的提高,海平面的大幅度快速变化对腕足动物群落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是造成腕足动物物种丰度下降、新种增加量减少乃至彻底死亡的重要原因。吐哈盆地北缘晚石炭世发育的5个腕足动物群落全部与相对海平面上升期有关。在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期,腕足动物的丰度不断增加,分异度迅速提高;而在相对海平面下降期,本区陆源粗碎屑物大量注入,不适合腕足动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海平面变化成因及其盆地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研究成果可概括为10个方面,但应将海平面与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与振荡、波动,全球与相对、高频、复合海平面、T-R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等的概念理清,限制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利用沉积记录来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对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盆地的影响注意甚少。建议关注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盆地充填物的作用,对沉积型矿床的控制和对大陆边缘地壳变形的反弹作用过程的研究及定量模拟是一个重要方向,它可能为大陆边缘动力学研究提供一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引起的相对水深及相关生态条件的改变对腕足动物群具有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速度和幅度是引起腕足动物群面貌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对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有利于腕足动物丰度的增加和分异度的提高,海平面的大幅度快速变化对腕足动物群落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是造成腕足动物物种丰度下降、新种增加量减少乃至彻底死亡的重要原因.吐哈盆地北缘晚石炭世发育的5个腕足动物群落全部与相对海平面上升期有关.在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期,腕足动物的丰度不断增加,分异度迅速提高;而在相对海平面下降期,本区陆源粗碎屑物大量注入,不适合腕足动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黎虹玮  李飞  胡广  谭秀成  李凌 《沉积学报》2016,34(6):1077-1091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与当时的显生宙最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存在一定关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存在较多争议,受单剖面或区域范围内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程度的制约,在缺乏从沉积学角度的综合对比研究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对全球海平面变化过程与持续时间的判识。综述了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整合了多位学者的研究剖面、主要观点及认识,梳理了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观点(“上升论”和“下降-上升论”),包括其各自的发展历程、代表剖面及海平面变化识别特征、海平面上升/下降的原因以及海平面变化与生物灭绝的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叠纪-三叠纪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过程中产生争议的原因。本文旨在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PTB)附近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线索,同时为研究全球PTB地质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差异性原因提供基础证据。  相似文献   

13.
精确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分析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难题和前沿科学问题,原因在于:1)深时沉积记录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区域构造沉降的综合响应,如何从沉积记录中剔除区域构造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尚缺乏手段;2)根据深时沉积记录确定古水深还具有挑战性。晚奥陶世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经历了从盆地—盆缘—陆棚的环境演变,这是对海平面变化最为敏感的环境地带,是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的理想地区。对大湾沟剖面上奥陶统进行密集取样分析,基于岩相沉积学、古生物学等手段,划分了广海陆棚及盆地边缘两大相带。详细划分为七个微相:MF1砖/紫红色微生物泥晶灰岩、MF2灰色微生物泥晶灰岩、MF3灰绿色钙质泥岩、MF4灰色生物碎屑—岩屑微角砾岩、MF5灰色含微生物碎屑粉屑灰岩、MF6灰色生物碎屑泥微晶灰岩及MF7深灰色钙质泥岩;重建了上奥陶统坎岭组—印干组海平面变化曲线,提供一套在深时沉积记录敏感带基于高精度微相全球海平面曲线的分析方法。将研究区海平面变化与全球各地区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与北美海平面频繁波动极其相似。前人古板块重建恢复结果显示这一时期加里东构造运动已具备全球响应特征,而相似的海平面变化则是由不同区域造山碰撞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末次冰消期特别是全新世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文章先介绍了海平面的变化成因,阐述了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所得的不同阶段的海平面变化数值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简要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产生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来海平面变化,特别是由于地面沉降等引起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及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影响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主要因素的概括,对未来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作出了预测,对由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环境效应作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强调了控制上海地区的地面沉降,以减轻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庞雄  陈长民  施和生  舒誉  邵磊  何敏  申俊 《地学前缘》2005,12(3):167-177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建立起来的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相对海平面曲线,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三级旋回和不一致的二级旋回。三级海平面升降导致了各沉积层序体系域在宽广陆架和陆坡之间的迁移,研究证实,位于南中国海北缘、珠江口外的陆坡深水区广泛发育第三系多层序叠置的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区域性构造作用使得珠江口盆地二级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不一致性,并形成与全球海退趋势相反的海侵型海平面曲线。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现今处于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自32Ma南海扩张以来经历了三台阶式的海侵事件,形成了台阶式退积层序组合,具有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造就了23.8Ma以前的浅水三角洲-滨岸砂泥岩沉积组合;23.8~10.5Ma的深水扇砂泥岩为主的沉积组合;以及10.5Ma以来主要为远端的细粒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7.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科学大洋钻探已累计完成了DSDP80、93、95和ODP133、143、 144、150、150X、166、174A、174AX、182、194等10多个与海平面变化有关的科学航次,在美国新泽西被动大陆边缘、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巴哈马台地、太平洋中西部平顶海山等地获得了大量的钻探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建立了过去42 Ma来的海平面变化年表,确立了大陆边缘层序界面与全球海平面下降之间的成因联系,在估计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方面取得进展。尽管如此,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幅度、机制及地层响应等基本问题的了解,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综合有关文献基础上,对科学大洋钻探在海平面变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论地质历史中区域构造沉降史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构造沉降史和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地层学中起决定作用的两个主参数。运用“反剥法”。(back-stripping)建立了研究区内泥盆纪至三叠纪盆地构造沉降地球动力学曲线模型,识别出盆地演化从被动大陆边缘、成熟被动大陆边缘、周缘前陆盆地到后造山前陆盆地的演化序列。同时,运用沉积体系域、地震及碳氧同位素信息反演编制了二叠-三叠纪海平面变化轨迹曲线,研究区内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具同步效应,至晚三叠世研究区海平面变化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全球海平面变化总体处于海平面下降阶段,这与前陆挠曲变形和造山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大陆架莺琼盆地新生代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大陆架莺琼盆地是建立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地区之一。基于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资料所建立的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新生代相对分辨率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南海海域表层建立的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的定量关系,辅以古生态、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震剖面的海岸上超分析,编制了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包含三个完整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和半周期的海平面上升旋回。海平面变化幅度在0~200 m之间。海水最深的时期在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早期以及上新世早期,与Haq曲线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0.
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玉成 《沉积学报》1998,16(3):52-57
华南晚二叠世的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是逐渐降低的,与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相一致。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可分为两个三级旋回,与两个三级海平面变化响应,其中吴家坪晚期和长兴期组成了一个三级旋回。华南长兴期识别出了三个四级碳同位素地层旋回可能与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相对应。华南晚二叠世碳同位素旋回记录了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信息:高值区和高海平面相对应,而低值区和低海平面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