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重新探讨了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及不同层序的层序界面、副层序的类型、相演化及海平面变化;初步识别出18个层序界面,因而将其划分为17个层序,其中有5个层序界面与岩组界线不一致。通过生物的丰度探讨了生油层,通过岩相组合探讨了可能的储油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并解释这一中、新元古代地层剖面时注重对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准同生成岩作用是当今碳酸盐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它客观地记录了沉积物沉积之后、埋藏以前的演化历程,因此可以敏感地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帮助识别地层层序和层序界面、本文从准同生成岩序列、成岩作用类型两个方面对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二叠系层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提出了中国南方二叠系存在的Ⅰ、Ⅱ两种类型层序界面,识别出5个Ⅰ型层序界面和7个主要的Ⅱ型层序界面,分析了其成因、表现特征和分布特征。将南方二叠纪地层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着重介绍下二叠统6个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类型、沉积特征及其在平面上的展布,恢复了二叠纪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生油岩和储集岩的分布和发育与沉积体系域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南方二叠系的重要生油岩与储集岩。  相似文献   

4.
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特征及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共划分出三个层序(三级层序),层序Ⅰ不完整,层序Ⅱ和层序Ⅲ皆由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萎缩体系域三个基本单位构成。层序界面主要有区域构造运动界面和盆地构造应力转换面体系域转换界面两种类型。聚煤作用、油气聚集主要发生在盆地低水位至扩张期,低水位和扩张体系域含有主要的煤层和油气母岩(生油岩)。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部分学者将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但其层序界面与构造运动、古气候等重大地质事件之间在时间上不十分协调。本文以经典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岩电特征、古生物特征、地震相分析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性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研究,重新厘定了东海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层序。在花港组识别出两个二级层序界面和两个三级层序界面,将花港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本研究对东海西湖凹陷层序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精细刻画层序格架内有利储层,指导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独山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约 《贵州地质》2001,18(4):217-223
通过黔南独山数条剖面的追踪,对比,从岩石和生物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石炭系的副层序,沉积体系域及层序关键面和层序。副层序反映了向上变浅的过程。在滨浅海沉积过程中,地表暴露是副层序的顶界面标志之一,但不足为层序界面的标志。独山地区,从汤粑沟组至马平组共识别出30个层序,171个副层序,其中从泥盆系Cystophrentis-石炭系Pseudouralinia间隔带中的最大海泛面至马平组Pseudoschwagerina首现之下的石炭系可识别出26个层序,156个副层序。与北美大陆相比,独山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仅在相当Homceras带的德坞阶上部少一个层序,这与下、上石炭统之间明显的沉积间断相关继承岩关期末海退的大塘期早期的第一个层序界面,即祥摆组第一层煤,可与杜内阶/维宪阶之间的层序界面相对比。独山上石炭统的副层序大体与北美大陆上石炭统的层序大体相当,仅在达拉阶/马平阶的沉积间断面之上少1个,之下少17个。石炭纪冈瓦纳冰期冰盖面积和体积的增大,可能反映到滨浅海沉积相的层序和副层序的缺失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野外剖面实测、室内岩矿鉴定及综合作图等,对广东省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古土壤层、事件界面、沉积相转换面5个类型、共6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1~S5各层序底界面的代表界面分别为广花地区K1砂岩底面、广花地区K2砂岩底面、连阳地区灰岩不整合面、连阳地区白灰岩段底面和广花地区圣堂组大套砂岩底面;S5的顶界面为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的构造事件面。对比不同地区后发现,广花和兴梅两个地区的层序发育特征较为类似,连阳地区5个层序的变化呈现了海侵(S1、S2)-快速海退-海侵(S3)-缓慢海退(S4、S5)的旋回过程,而曲仁地区的5个层序特征类似、变化较小。与20世纪90年代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对比,有2个层序界面与本次划分的层序界面相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井和地震识别标志,对敦化盆地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在测井曲线上,层序界面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坎值,上下幅值和频率都变化较大;在地震剖面上,层序界面之上表现为上超,层序界面之下表现为削截。通过准层序组叠加方式,对每个层序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从而将敦化盆地古近系晖春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新近系土门子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3—SQ6。每个三级层序都包括4个完整的体系域。通过岩心和录井特征,在盆地内识别出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进而识别出5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沉积环境演化对烃源岩发育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半深湖沉积环境是盆地内烃源岩发育的相对有利环境,晖春组后期(SQ2)和土门子组早期(SQ3)是敦化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西南斜坡到镜泊湖区是最好的烃源岩发育部位,其发育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主要为Ⅱ1型。这些烃源岩中,高水位体系域(HST)是烃源岩发育品质最好的体系域,其次为水进体系域(TST)。  相似文献   

9.
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层序地层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沉积学、煤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对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研究了相对海平面升降和其层序地层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地层存在着8种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古构造运动面、古生物间断面、大面积泥炭化沼泽化界面、陆表海低水位砂体底界、盆地转换界面、大范围冲刷面、大面积暴露面和硅质海绵岩等;依据界面的划分原则可以将研究区地层划分出1个盆地充填层序、3个构造层序(相当于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分析发现,基于层序格架下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可以分为层序1-层序3的短期大规模海侵阶段及长时间海退阶段和层序4-层序7的长时期的海退阶段.在此基础上,依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及其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发现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具有周期性与复合性和高频性与事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层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部的层序为Ⅰ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Ⅰ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Ⅱ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11.
西昌复合盆地层序界面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建雄  夏竹  田景春 《地球学报》2003,24(2):143-150
根据界面组构特征、延伸范围、侵蚀程度及间断期限,西昌复合盆地共识别出特级(3个)、超级(4个)、I级(3个)、Ⅱ级(2个)、Ⅲ级(7个)、Ⅳ级(59个)6个级别类型的层序界面,共78个,不同级别类型的层序层面,其组构、特征及分布各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活动、盆地性质、盆山转换、海平面变化等,将西昌复合盆地78个层序界面归结为造山侵蚀、升隆侵蚀、陆上侵蚀、暴露溶蚀、水下间断、海侵上超等6种成因类型,不同成因类型界面其形成背景、成因机理明显不同。在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层序界面与地层划分、盆地演化及油气储层关系的初步研究表明,层序界面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解决地层界线和盆地分析等问题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把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发育3个层序,从下到上为S1,S2和S3。S1大致相当于库姆格列木群底部的砾岩段、膏泥岩段到白云岩段,在塔西南地区相当于土依洛克组。S2和S3大致相当于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上部两套膏盐岩段以及塔西南坳陷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及卡拉塔尔组-乌拉根组的两套膏盐岩段。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发育1~2个三级层序,即S4和S5。S4相当于库车坳陷的苏维依组和塔西南坳陷巴什布拉克组的主体,S5仅在部分钻井中见到,以苏维依组顶部局部发育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为代表。在这些层序中,低位体系域往往以发育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辫状河道相砂砾岩以及咸化潟湖或蒸发台地相厚层膏盐岩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多以滨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主要为碳酸盐岩及富泥质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3.
吴跃东  刘家云 《安徽地质》2001,11(3):185-194
安徽省定远东部一明光地区古近一新近系划分方案不一,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利用构造一岩性一岩相法进行l:5万地质填图,系统采集了ESR测年样,并结合区域对比.自下而上划分古近纪定远组、明光组,新近纪下草湾组和桂五组。该区古近一新近纪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磨拉石和陆相火山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冲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物质来源于沉积区东边扬子地层区的浅变质岩和沉积区西北侧华北地层区变质岩和未变质岩石。其陆相火山喷发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性环境,是区内火山活动最盛的时期。其盆地类型为箕状断陷型、迁徒型和坳陷型。根据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划分出4个层序(2个二级和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和层序Ⅳ不完整,层序Ⅱ和层序Ⅲ皆由冲积沉积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3个基本单位构成。层序界面主要有区域构造运动界面和盆地构造应力转换面一体系域转换界面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更接近自然沉积旋回,即下部以河流相或辫状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岩,上部则以滨浅湖相泥质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并建立了以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为目标的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构造-岩性-岩相法,将涂浦红盆划分为5个岩组,4类构造界面,2个二级层序地层,进而探讨了该陆相红盆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征  何镜宇 《地球科学》1997,22(3):293-299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怪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中的序为I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I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型层序,其顶底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18.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二叠纪早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一二叠纪早期地层至少可识别出6种主要岩相及11种具有不同环境意义的微相类型。宗地剖面晚石炭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二叠纪早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笔者等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三级沉积层序在不同古地理单元和不同沉积环境中可以进行对比。三级层序发育TST和H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19.
KT-I是滨里海盆地M区块盐下重要含油层系,该层灰泥频繁互层,相带类型多样,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展布认识不清。本文应用高频层序地层学研究思路,提出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及超层序划分体系域的可行性及思路,以及淹没不整合面作为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岩-电-震相结合,通过淹没不整合面和暴露间断面等层序界面的分级识别与分析,首次将研究区KT-I含油层系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9个五级层序,并对高频层序进行体系域划分;建立了研究区快速海侵(对应淹没不整合)和慢速海侵条件下对应的高频层序体系域发育模式,理清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进而讨论淹没不整合及高频层序体系域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以及ESR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百色盆地百岗组内识别出4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并研究了各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积识别标志,在百岗组内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序,具体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指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由Ⅳ级层序界面控制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类型相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砂体分布规律及油层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