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依据大量地质事实证明华北地台南缘存在着晋宁运动的广泛影响。晋宁期强烈的构造—花岗岩浆活动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早期构造演化和华中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步确定该区晋宁运动的时限为950—700Ma,较华南地区晚50—100Ma。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张-宣地区含金石英脉形成的时代,对区内5个典型金矿脉测定了40Ar/39Ar年龄,分别为:1362.0±24.8Ma,963.7±22.3Ma,579.6±8.5Ma,570.8±24.2Ma,167.9±1.2Ma。谱线特征均为马鞍形,最低视年龄为石英的结晶年龄。依次相当于晋宁运动中期,晋宁运动晚期,蓟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西部蓝闪榴辉岩U—Pb测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锆石U-Pb法研究了大别山蓝闪榴辉岩的高压低温变质时代和可能的原岩时代。高桥榴辉岩和陈家店榴辉岩给出了基本一致的下交点年龄1138Ma和1127Ma及相似的上交点年龄2872Ma和2647Ma。结合岩石学证据和大别山构造演化史分析,将下交点年龄解释为高压低温变质时代,相当于晋宁运动早期,上交点年龄解释训原岩的可能时代,为新太古代,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古大别洋最初形成于新太古代,闭合于早晋  相似文献   

4.
江西周潭群同位素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江西弋阳、余江两地周潭群变质岩系中斜长角闪的Sm-Nd、锆石同位素研究,确认周潭群的形成时代为1100~1200Ma,属中元古代地层,而不是晚元古代地层,该岩系形成后经受了晋宁(900Ma左右)和印支运动(200Ma左右)的区域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中,晚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秦岭地区较广泛发育不同岩类组合、不同古构造环境的中、晚元古代地质体,并构成断续残留的古构造岩相岩带,它们是在晋宁期(1000Ma±)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于以块南部的古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华北古板块南部曾经历中元古代早期板块裂解、向洋发展;中元古代晚期洋盆俯冲、消减;中元古代末-晚元古代初(晋宁期)碰撞造山的构造作用过程,鉴于秦岭造山带显生宙板块运动的分隔性,在未恢复显生宙板夫运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6.
野外填图和室分析表明,福建顺昌北部溪东一带存在1种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体,并获得颗粒锆石U-Pb年龄705.9Ma。它是中(酸)性深成岩体经受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产物,属晋宁期侵入岩。它为研究福建省晋宁运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扬子克拉通地壳的生成始于太古宙,但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其主体形成于元古宙,对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分布在碑坝地区重要的基底岩系之一的火地垭群铁船山组火山岩进行了Sm-Nd和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铁船山组岩系形成于约(16685)Ma的中元古代,并源于高亏损的地幔岩浆库(d(t)7.53.10),且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68±0.10)Ga)与Sm-Nd等时年龄是一致的.Rb-Sr同位素年代学揭示出在新元古代早期(约(860±12)Ma的晋宁期)铁船山组岩系受到了构造热事件的改造.该事件与区内大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和碱性、中-酸性岩浆活动的同时出现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些晋宁期岩浆作用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岩浆源于亏损程度大为降低的岩浆库;(2)模式年龄TDM与铁船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在本区的西乡地区,同为中元古代形成的西乡群底部的白勉峡组火山岩与其周围的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和碱性、中-酸性岩浆岩在年代学特征、岩浆库性质和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等多方面与碑坝地区铁船山组火山岩及其周围晋宁期岩浆岩的特征是类似的.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所揭示的区内地壳增生和晋宁期构造历史进一  相似文献   

8.
由于成矿作用复杂和难以选取到适合于传统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的测定对象,测定东川铜矿的成矿年龄是一个难题。本文采用Pb-Pb等时线法和40Ar-39Ar真空击碎法分别对矿石硫化物和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定,获得了(794±33)Ma和(712±33)Ma的成矿年龄,反映了晋宁-澄江运动在东川铜矿床的形成或改造富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岔河铜矿成矿时代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学  邵树勋 《地球化学》1995,24(2):180-187
早元古界岔河变质岩中铜矿石黄铜矿的Pb-Pb等时线年龄为951±36Ma,属于晋宁运动早期的成矿作用。矿石稀土分配模式与围岩相似,二者均以富轻稀土为特征,Eu轻微亏损,矿床成因与含铜变质岩系有关。黄铜矿的δ34S值分布范围为-12.47‰--5.32‰,平均值为-8.93‰。含矿岩系形成于近海开放体系中。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区域地层Cu、Mo、S的丰度较高,比泰勒的地壳丰度值高3-10倍。Cu在矿化过程中,变质作用和构造控制有重要意义,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形成浸染状矿化和石英硫化物脉。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10.
川西石棉地区田湾与扁路岗岩体的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扬子板块西缘石棉地区田湾闪长岩体与扁路岗花岗岩体开展了精细的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田湾岩体中锆石的结晶年龄为823Ma±12Ma,扁路岗岩体中锆石的结晶年龄为876Ma±40Ma,表明石棉地区与扬子板块西缘其他地区一样,晋宁期岩浆活动也是相当强烈的。  相似文献   

11.
云开隆起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报道云开隆起低压麻粒岩950Ma左右的变质作用年龄,结合麻粒岩的岩相学以及区域地质特征,指出晋宁期云开地区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综合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段基底岩系后河群和西乡群变质地层的原岩形成时代并非早期推测或报道的新元古代.后河群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并有太古宙岩石存在的可能.后河群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发生于2141Ma.西乡群底部白勉峡组属古元古代,而中上部孙家河组为中元古代末期.普遍存在的700~800Ma的K-Ar和Rb-Sr年龄反映了区内于晋宁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块自太古宙形成统一的克拉通之后,于元古宙时期进入伸展张裂构造演化阶段。在华北地块南部,由于地幔物质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地幔柱上涌,发生南北向伸展运动,继之形成熊耳裂陷盆地,伴随岩浆侵入-火山喷发活动,产生板内熊耳群火山岩系。在熊耳裂陷盆地中,基底是起伏不平的,呈现出盆-岭构造景观。熊耳群火山岩系由拉斑-钙碱和钙碱-碱性两个岩石系列组成。晚期碱性岩浆活动形成的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50±65)Ma和(1731±29)Ma,确定熊耳群上限年龄约为1700Ma。参照中条山区西阳河群下部许山组中锆石U-Pb年龄,熊耳群下限年龄约为1850Ma  相似文献   

14.
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义匠年代构造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夏地块的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构造层,主体为古元古代的条旋回的结晶基底和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褶皱基底,局部存在裂谷环境下的中元古代变质岩石。大量的单颗粒锆石年龄和Sm-Nd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出华夏地块的古元古代岩石形成于2400 ̄2000Ma,中元古代的岩石形成于1400 ̄1000Ma。而新古代-早古生代的地层大致形成于740 ̄430Ma。中条运动是华夏地块一次重要的造壳运动,奠基了  相似文献   

15.
Sm-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地台太古宙构造体制与地壳生长可分为二个发展阶段:2800Ma以前,地壳以幔源物质垂向增生为主;进入2800Ma以后,地壳物质开始进入地幔,并以水平运动为主要构造体制,反映板块构造机制在太古宙晚期地质演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岩性-事件法将五台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3个构造片体;弧前混杂岩带,古岛弧系和弧后混杂岩带。提出该造山带构造演化5个阶段:洋盆扩张阶段(〉2600Ma);南部洋盆向微陆块下俯冲--微陆块转化为岛弧阶段(2600 ̄2500Ma);弧前碰撞-弧后消减阶段(2550 ̄2500Ma);陆一陆碰撞阶段,伸展作用阶段(250 ̄2400Ma)。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太古宙地壳生长机制与构造体制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m-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地台太古宙构造体制与地壳生长可分为二个发展阶段:2800Ma以前,地壳以幔源物质垂向增生为主;进入2800Ma以后,地壳物质开始进入地幔,并以水平运动为主要构造体制,反映板块构造机制在太古宙晚期地质演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根部变质杂岩研究新进展游振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秦岭杂岩变质历史和构造演化的研究已取得如下结论:(1)两个构造变质旋回,早期M_1,时代为元古代,具若干热事件,其中最主要为991Ma(晋宁期)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中具代表性的格宗和公差等花岗岩体,对其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的重点研究后,认为它们应主要为区内未出露的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距今约1600Ma)的火山-沉积岩,于晚元古代(晋宁期)经深溶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重新组合固结而形成,并于喜马拉雅期遭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再度活化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属扬子克拉通西缘晚元古代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