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地层规范修改小组(1979)提出的《地层规范第二草案及说明书》(以下简称“规范”)对1960年出版原有《地层规范草案》作了重大的修改。把地层分为岩石、生物、年代地层等不同的地层类别,并指出不同的地层类别,其对比的内容也不同。毫无疑问,这样划分,既体现了国际地层学发展的现状,又将促进我国地层学的发展。但该“规范”中的  相似文献   

2.
前言地层单位的划分是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质工作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因此,如何正确与合理地划分地层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层对比使之符合客观实际,则不仅关系到地层学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地质填图的质量和普查找矿以及成矿预测等项工作的效果。 1960年,我国出版的《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以下简称《规范》)曾就地层的分类,地层单位的划分以及命名等作过一系列的规定,为后来的地层工作起过积极  相似文献   

3.
张守信 《第四纪研究》1994,14(2):129-134
本文作者曾在尹赞勋教授指导和关怀下工作27年,深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支持信任,在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著文缅怀前辈,以寄托崇敬和感激之情。文章联系中国第四纪研究,通过《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的产生,以及工具书的编纂和《中国地层典(七)石炭系》的创编工作,回顾了尹赞勋教授对中国地层学理论和实践所做划时代的卓越贡献,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理论地层学先驱和中国地层学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曾在尹赞勋教授指导和关怀下工作27年,深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支持信任,在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著文缅怀前辈,以寄托崇敬和感激之情。文章联系中国第四纪研究,通过《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的产生,以及工具书的编纂和《中国地层典(七)石炭系》的创编工作,回顾了尹赞勋教授对中国地层学理论和实践所做划时代的卓越贡献,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理论地层学先驱和中国地层学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81,27(6):490-490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是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反映了自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1959)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地层工作方面的成就,已于1980年7月25日经国家科委批准颁发。它是在《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1960)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内容基本上概括了地层工作的现状并考虑了现代地层学理论发展动向。该书已于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现将国家科委关于颁发该书的通知刊载于后]。  相似文献   

6.
张守信 《地质科学》1975,10(3):285-292
十五年前公布施行的《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以下简称《规范》和《说明书》在我国地层学上曾经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经过十五年来的大量地质实践,我们发现这两个文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和今后的需要,必须设法修改、补充,才能跟得上地层工作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广大地质工作者对于二者的理解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很不一致,有时发生严重的分歧,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关于组的含义和具体使用办法上的分歧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以下简称《地层指南》),已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颁发,公开出版发行。它是在原《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下简称《地层规范》)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是第二届地层会议的重要成果。笔者认为,《地层指南》的一些内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仅就时代不肯定的年代地层单位的表示法问题,提出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地质通报》2005,24(1):97-97
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版)已经发表。2004年8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对新的《国际地层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信息与动态及时传达到国内,以推动我国地层工作与国际接轨和规范化发展,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秘书长J.Ogg的大力支持下,《地层学杂志》将在第29卷第2期(2005年4月出版)刊出《国际地层表》穴2004版雪及其中译本。同时该刊还约请相关专家对新的《国际地层表》加以评述,并就各系年代地层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我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工作的部分情况作出介绍。约请的专家包括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张树森 《地质论评》1965,23(5):392-393
笔者因工作关系,对《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下面简称《规范》)曾进行了较认真地学习,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感到有关地层符号部分尚有一些问题,谈谈个人意见,请同志们讨论并指正。地层符号是一种代号,主要在各种地质图件中,用来代表一定的地层单位。制定地层符号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要素也就是地层学基础,包括地层学的原则、概念、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命名等内容。有的研究者也把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看成地层学的三要素。 有许多地质文献涉及地层学要素问题。新近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出版的《国际地层指南》是较全面系统阐述这方面内容的一个文件。我们认为,在现时提出一种世界范围的“指南”,为全世界地层研究规定某种类似“规范”性质的东西要求全世界统一采用,似乎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大家从各地、各部门的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一线聚集在这里,共同回顾20多年来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进展,研究制订21世纪前15年全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这对于推动地层学的发展,做好我国地层工作和整个地质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大家从各地、各部门的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一线聚集在这里,共同回顾20多年来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进展,研究制订21世纪前15年全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这对于推动地层学的发展,做好我国地层工作和整个地质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向第三届全国地层会  相似文献   

13.
《地质通报》2014,(Z1):378-379
第一章宗旨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全国地层委员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第二章性质与任务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其任务是:第一条讨论确定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制定地层学发展规划,协调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地层工作的关系。第二条组织起草、修订中国地层指南;负责全国地层单位名称的管理;审批、确认新的中国地层分类单元及新建地层单位。第三条组织交流地层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协调地层学家解决有关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大家盼望已久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终于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来中国地层工作的成果或进展;讨论修订《中国地层指南及其说明书》和《中国年代地层表》以及2000—2015年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协商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并进行学术交流。会期5天。出席这次会议的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14人,各专业工作组成员69人和各方面的代表共约300人。原拟邀请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来参加会议,他们都因国际旅行经费问题难以成行。给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发出了邀请。台湾同胞来信说明因发言材料准…  相似文献   

15.
我国1960年3月25日公布的《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其中的第三部分专门涉及地层符号,有界、亚界、系、亚系、统、阶、亚阶、群、组、跨统跨系和时代不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9月,我国地质出版社出版了由王鸿祯、李光岑合编的《国际地层时代对比表(Correlation Table of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CTSS)》,及时地把1989年7月17日由国际地层委员会通过的《全球地层表(Global Stratigraphic Chart,GSC)》介绍到国内并且增补了《中国地层时代表(A Stratigraphic and Geologic Time Scale of China,SGTSC)》和《地质时代表(A Geologic Time Scale,GTS)》,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工作,起到了为地质勘探服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史密斯地层与非史密斯地层 1.l史密斯地层学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理地层学产生以来的300余年,研究内容基本上属于史密斯地层学(Smith stratigraphy)的范畴。最早的地层学科学奠基人斯坦诺在论文《天然固体中的坚硬物》(1669年)中提出著名的地层学三定律:层序叠加律(Law of Superposition),即若地层未经变动则下老上新;原始连续律(Law of Original Continuity),即若地层未经变动则呈连续体并逐渐尖灭;原始水平律(Law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即若地层未经变动则呈水平或大致水平产状。斯坦诺的三定律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层学。  相似文献   

18.
北方槽区泥盆纪生物地理区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1977年,北方槽区古生代地层会议之后,《地层学杂志》(1979年,3卷3期)发表了“天山—兴安区古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以下简称“进展”)一文,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反映了我国当前北方槽区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水平。对“进展”一文提出的泥盆纪时,北方槽区“实为介于旧世界区和阿伯拉阡区之间的一个独立生物地理区”的论断,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因为它涉及到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一些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上通过的并于一九六○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的《地层规范草案》,试行以来将近廿年了。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地层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区测填图、普查找矿和详细勘探大大地推动了地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有条件进行总结成果,编制各省和各大区的区域地层表。其次,在试行期间,它虽然  相似文献   

20.
Harl.  WB 李荣玉 《地层学杂志》1994,18(3):236-240,F003
对地层学中的习俗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这些习俗应予固定并条例化以利正式使用;另一种认为,这些习俗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有所演变。一些地层规范和指南把地层类别减到最低限度,这不仅削弱了规范本身的作用,还产生了超出规则范围的假权威。此外,把地层类别多样化的倾向,也使目前正从事的工作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基本的地层规范是把全球所有岩石体确定为正式的岩石地层单位,这是一种独立的(即非成因的)分类,可作为地层学各分支共同的基本参照。这一程序有助于统一那些事实上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则,也有助于用年代地层划分和时间数值划分的方法来表达时代。除了这些空间-时间格架的分类外,对那些涉及新观察和新观点并含有不确定因素的分类,如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将它们视作指南比规则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