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36
司志们: 大家盼望已久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终于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二十年来我国地层工作的成果和进展;讨论修订<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以及"2000-2015年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协商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并进行学术交流,会期五天.出席这次会议的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14人,各专业工作组成员69人和各方面的代表共约300人.原拟邀请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来参加会议,他们都因国际旅行经费问题难以成行;给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发出了邀请.台湾同胞来信因发言材料准备不出来,不能来参加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李作明教授今天晚上到会.  相似文献   

2.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42-343
国土资源部: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2000年5月26日—3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总结了二十一年来地层工作的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了地层指南及中国年代地层表和地层学及地层工作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经民主协商产生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并聘任了各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各断代工作组组长及成员。会议顺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 2 0 0 0年 5月 2 6日 - 30日在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 1 0 8个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的 2 70余名代表。温家宝副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主持。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程裕淇院士作工作报告 ,总结了 1 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 ,地层委员会完成的各项工作 ,回顾了二十年来全国地层工作的主要进展 ,对新世纪初全国地层工作提出了建议。会议代表通过认真讨论 ,原则通过了《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 (修订版 )》及所附的《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表》。会后 ,这个文件将根据代表提出…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层委员会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1999年是“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40周年,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召开以来已过去了20个年头,广大地质工作者热切盼望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总结交流、讨论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地层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讨论拟定21世纪我国地层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讨论新修订的《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会议将组织对三峡剖面、冀北辽西中生代地层和蓟县元古界剖面进行地质…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1月5日)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  相似文献   

6.
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章程做了一些修改。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说明,提交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审议。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5日)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章程做了一些修改。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说明,提交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审议。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5日)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全国地层工作者欢聚一堂,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面总结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交流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委员会换届,以更好地推动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9.
《地层学杂志》2012,(2):551
<正>(第1号)各有关研究所和院校、各省地勘局及地调院:自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的新成果;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建立的102个阶有59个阶经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成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杂志》2012,(3):578
<正>为总结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在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研究和推进我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的新发展,并及时进行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经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上半年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  相似文献   

11.
第一条 宗 旨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地质科学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全国地层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委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性质与任务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国家地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其任务是:1.讨论制定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协调地层工作发展规划。2.组织起草、修订《中国地层指南》;负责全国地层单位名称的管理。3.组织交流地层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协调有关重大的地层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2.
13.
国际地层表(2002年修订)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金玉玕  王向东  王玥 《地层学杂志》2003,27(2):161-162,J161,J16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层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地层表》,在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等方面和原地层表相比都有很大变化,作者在对该表进行初步解读的基础上,将冀北侏罗系与其做了对比,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和重视。作者认为:河北省北部的下花园组时代应由早—中侏罗世改为中侏罗世,层位与西山窑组一致;南大岭组与八道湾组层位相当;九龙山组和髫髻山组的层位相当于头屯河组;后城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同层位地层是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划归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15.
The Cryogenian is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 It is marked by multiple extreme climate changes that caused alternating global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intervals. These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sedimentary system, and metal ores and source rocks distributed widely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fore, studying the Cryogenian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dimentary basin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tratigraphic resolution for metal mineral and hydrocarbon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n China. This review paper firstly divides three tectonic-stratigraphic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Cryogenian, including the tectonic-stratigraphic regions of Great South China, Xingmeng-Tarim, and North China. Secondly, geochronologic data and geological records are combined to clearly depict the Cryogenian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continental blocks and micro-continental blocks in different tectonic-stratigraphic regions.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propose a new comparison scheme of stratigraphy for the Cryogenian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of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tectonic evolvement, sedimentary basins and their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re identified and summariz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46-349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 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基础学科,地层工作是地质工作的最基础工作,对地层进行研究能够不断提高基础地质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水平,并能很好地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以及预测与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气候变迁趋势等服务.因此,加强地层的研究工作,编制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发展规划,对提高我国地质科学水平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extinction of ichthyosaur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both in terns of time and of causation although it is supposed to have happened at some point of the Late Cretaceous. Four species of ichthyosaurs attributed to the single cosmopolitan genus Platypteygius Huene, 1922 are currently recognized from the Albian and Cenomanian, but after that time only fragmentary remains have been described. A review of these available post-Cenomanian ichthyosaur remains reveals that all are doubtful either from a stratigraphic or a systematic point of view. Ichthyosaur extinction may be tent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enomanian-Turonian boundary events. During this interval, b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 break in the food chain attested by severe extinction in marine invertebrates, especially belemnites, may have led to the extinction of ichthyosaurs.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岩石地层划分时,有必要进行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的划分。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是顶底以不整合界面为限,而由有关联的若干个基本岩石地层单位──组(群)组成的组合。和岩石地层单位一样,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体。初步建议华北地区划分为8个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桑干河序列、五台山序列、滹沱河序列、秦幽序列、冀鲁序列、三晋序列、燕辽序列、河海序列。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的划分、确立,是进行地层格架分析、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前提,有利于以岩石地层单位(即以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编制小比例尺地质图。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departmental Stratigraphic Committee records its response to the recommendations 1962. The Soviet geologists filed 23 papers for presentation at this conference but “there was a lack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the Jurassic System, held in Luxemburg in August of representation of Soviet geologists” at the Colloquium, hence no argument of the Soviet case on many points. The paper presents a counter-classification for the Jurassic System and a compendium of 12 other decisions of Soviet geologists on the work of the colloquium.—B.N. Cop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