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家口水库入库水资源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平  李建柱  徐仙 《地理研究》2008,27(1):213-220
采用滑动平均和线性回归法对潘家口水库1956~2003年入库径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径流变化的基本因素,给出了降雨量、用水量和下垫面等因素变化对径流量变化贡献程度的定量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入库径流呈不规则的周期波动变化,且整体呈较为明显的减小趋势;降雨量、用水量和下垫面等因素变化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下垫面的变化,其贡献程度可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2.
雅砻江上游径流及影响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雅砻江上游径流的变化及其积雪、气温和降水对径流的影响,首先根据相关性将年径流周期分为枯水期、融雪影响期和汛期,其次,结合MODIS 8天积雪产品、研究区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归因分析法分析了径流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各影响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后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出枯水期和融雪影响期径流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雅砻江上游径流整体呈上升趋势,冬季积雪面积的减少导致径流减少了24.89%,汛期降水增加导致径流增加了79.38%,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可有效分析径流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党河沙枣园水文站历年观测数据,利用模比系数定级分类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党河水库入库径流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多年变化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枯水期、3个平水期和3个丰水期。如以10a为一个代表段来观察,50和60年代为枯水段,70和90年代为平水段,80年代为丰水段。总体而言,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枯水年、丰水年出现的机率大体相当,而平水年出现的机率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党河水库入库径流过程存在着2~3a、6a、10~11a和22a的变化周期,其中以6a、10~11a和3a的周期最为显著。这些周期的存在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残差序列周期修正GM(1,1)模型,对党河水库入库径流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世纪开始的若干年内,随着天气系统的变化引起的祁连山区西部降水量的增加,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将呈现一个缓慢的上升趋势,预计这期间的年平均流量将略高于多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石岚  徐丽娜  冯震  李琦 《干旱区地理》2012,35(5):717-723
应用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研制了黄河万家寨水库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系统,并对万家寨水库流域进行了10年(2000-2009年)径流模拟。其中,以2000-2006年为系统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期和模型率定期,以2007-2009年为模型的验证期,模拟结果显示,万家寨站点上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过程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7以上。在此基础上还将数值预报模式与模拟系统相耦合,对万家寨水库入库径流进行了预报和检验分析,结果较好。因此,该模拟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万家寨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为进一步进行降雨径流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地表水文过程影响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剑宇  张强  陈喜  顾西辉 《地理学报》2016,71(11):1875-1885
利用中国372个水文站月径流数据(1960-2000年)及41个水文站年径流数据(2001-2014年),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构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定量评估模型,在Penman-Monteith潜在蒸发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象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弹性系数,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中国北方地区流域径流变化对各气象因子弹性系数明显大于中国南方地区。就全国而言,径流变化对各因子的弹性系数为:降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最高气温>风速>最低气温;② 1980-2000年,气候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增加中国年径流量,而降水对年径流量增加的贡献最为显著;③ 1980-2000年,中国南方流域中,气候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影响以增加作用为主,而北方流域,以减少年径流作用为主。对中国大多数流域径流变化而言,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以减少年径流量为主。2001-2014年,气候变化以减少径流量为主,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3.5%、46.5%。该研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水资源规划管理、防灾减灾及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0 年以来汾河水沙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 年以来的水文资料, 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汾河水沙的季节及年 际变化规律, 并且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年径流变化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 汾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年 内不均匀系数有明显上升趋势, 且越到近期稳定程度越低。水沙的年际变化剧烈, 且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年径流 基本都是枯水时段。应用累积滤波器对汾河水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汾河流域水沙均呈减少趋势, 且泥 沙变化幅度大于径流变化。通过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及对天然径流的还原分析表明, 径流变化趋势在1964 年发 生明显偏离, 从多年平均值来看, 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5.912%, 人类活动是汾河流域径 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影响流域径流的重要因素。为定量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该文结合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秦皇岛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并在子流域尺度上分析径流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流域的月径流过程。2000-2005年研究区耕地急剧增加,林地和裸地减少,导致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4.79%;2005-2010年林地明显增加,耕地和裸地减少,导致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3.32%;2010-2014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耕地和林地减少,导致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62%。2)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在不同程度上会增加径流量,而林地具有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量的作用。3)研究区年均地表径流变化空间差异较显著,整体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沂河流域水文特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丽芳  谭海樵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354-1360
以沂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水文特征参数时间序列法,分析1951—2002年流域降水、径流、洪峰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演化趋势,通过临沂站50年来天然径流过程的回归模拟及其与实测径流的比较,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沂河流域年径流量和各月径流量显著减少,并且对降水波动的响应迟缓,而单次暴雨径流对降水反应敏感;10年尺度的降水波动中,径流随着降水的多少而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降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径流的演化;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临沂站实测径流的平均值减少了149mm,占天然径流量年平均值的51.6%,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9.3%和60.7%。水利工程建设、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对径流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在遵循水循环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约束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对天山南、北坡的代表性河流——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上游山区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假定不同的气候情景组合,就两条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近40余年,两条河流山区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及径流总体上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一方面径流与降水、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山区径流对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明显强于开都河,而开都河出山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乌鲁木齐河。  相似文献   

10.
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以渭河为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根据1956-199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降水和河川径流量资料),采用特征值对比方法,对陕西省境内渭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内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流域内多年径流变化也做了相应的统计分析,从而揭示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并确定出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年内分配极其不均;年际变化剧烈,进入90年代后降水负距平集中出现,20世纪90年代降水较多年均值有较大程度的减少;(2)流域内河川径流与降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多的年份,河川径流丰富,反之较枯;(3)河川径流积极响应降水的变化,然而河川径流变化幅度却比降水变化幅度大20%,这个偏差主要是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信江流域径流影响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宇  张强  孙鹏  方朝阳 《热带地理》2014,34(3):293-301
以1960―1990年为基准期、1991―2005年为影响期,使用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水文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信江流域径流的影响及其各自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相对于1960―1990年,1991―1995、1996―2000年的年平均径流深分别增加了271.9和246.3 mm,2001―2005年的年平均径流深减少64.1 mm。其中,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分量在65.6%~88.0%之间,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量在12.0%~34.4%之间。2)人类活动对极值流量有影响。在影响期,年最大7 d平均流量和最大15 d平均流量模拟值大于对应的实测极值流量。3)在气候变化因子中,流域降水量的增加,是引起20世纪90年代信江流域径流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蒸发量的下降;人类活动包括植树造林、城市化以及水利工程修建,是影响流域径流变化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50年来秦岭金钱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红英  侯钦磊  马新萍  章杰  袁博 《地理科学》2012,(10):1229-1235
运用集中度和集中期、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模型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年际、季节及月尺度上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用集中期指标反映了径流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效应,并定量分析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50 a来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p<0.05),递减率为34.33 m3(/s 10a),Hurst指数H=0.669>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与现在相同;1~12月各月径流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流域内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50 a径流对降水平均每年滞后23.6 d,且滞后天数具有明显上升趋势。50 a来径流系数呈极显著减小趋势,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部分在逐年减少,被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的部分增加;径流发生突变后比突变前径流系数降低了35.2%。50 a来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率为53.4%,高于人类活动影响率46.6%,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为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塔里木河干流1957~2008年的年径流量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法,对干流年径流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借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甄别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0多a来,塔河干流的年径流量呈显著递减趋势,与干流来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人类活动自1975年左右开始明显的影响径流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和一产比重与径流变化相关程度最强,以引水灌溉为主体的农业经济活动成为影响径流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沿河道自上而下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郑红星  刘昌明 《地理学报》2004,59(2):267-273
应用EMD-Hilbert变换方法分析花园口以上降水和天然径流近50年的资料系列。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降水演化模式可由4个内在模函数以及一个单调递减的趋势项表示,而天然径流的演化则由3个基本模态和一个单调递减的趋势组成。黄河流域降水和天然径流的演化模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从时间上看,不论是内在模函数还是趋势项,相对于降水,天然径流都表现出滞后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垫面调蓄作用对径流演化过程的影响。此外,从降水和天然径流内在模函数的周期可以推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演化可能与大气低频振荡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45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子君  李秀彬 《地理科学》2008,28(6):809-813
近45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1~1990、1991~2000、2001~2005、1981~2005年,受人类活动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1.32、0.67、1.46、1.09×108m3,占相应时段总减水量的95.1%,98.9%,60.7%和83.2%;受降水变化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0.07、0.01、0.95、0.22×108m3,占相应时段总减水量的4.9%,1.1%,39.3%和16.8%。人类活动因素的贡献率远大于降水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61-2005年水利水保措施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king the Chaohe River Basin above the Miyun Reservoir in North China as a study area,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annual runoff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during 1961-2005 were analyzed applying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logic data of the major hydrological station(Xiahui Station) located at the outlet of the drainage basin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17 rainfall stations.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nstruction and water diversion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rom 1961 to 2005 were carefully studied using time series contrasting method.The referenced period(1961-1980) that influenced slightly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ompared period(1981-2005) that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unoff variation process analysis and abrupt change points detection during 1961-2005 applying double accumulative curve method,mean shift t-test method and Mann-Kendall mutation test technique.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ainfall-runoff empirical statistical model,impacts and the runoff-reducing effec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runoff reduction wer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The major results could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drainage basin tends to decrease while the runoff has declined markedly since the 1960s,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from 1991 to 2000 was only 90.9% in proportion to that from 1961 to 1970.(2) The annual runoff variations in the drainage basin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3) During 1981-1990,1991-2000,2001-2005 and 1981-2005,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reduction amounts were 1.15×108,0.28×108,1.10×108 and 0.79×108 m3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reducing effects were 31.99%,7.13%,40.71% and 23.79% accordingly.Runoff-reducing effects by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more prominent in the low water period.  相似文献   

17.
1956-2002年滦河流域径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 decrease of runoff in the Luanhe river basin, which caused water crisis in Tian-jin for several tim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ischarge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1956-2002. The data from the differential integral curves of the annual runoff indicate that the decreasing point began in 1979 in the six sub-basins. The decrease of runoff in the Luanhe river basin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climate effect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which the lat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can be illustrated by noting that after 1979 the runoff generated by similar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did not decrease in the entire basin. As a result, the annual runoff of the Luanhe river basin after 1979 decreased by about 6.46×10^8 m^3 each year. To analyze the runoff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adequate to seek the runoff trends only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cyclical component of the runoff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is necessary. From the natural annual runoff discharge time series, we can see the annual runoff fluctuates around the long-term average. Analyzed by VRL (Variable Record Length) method, the main periods of 3, 5-6, 7, 9, 16-20 and 37-39 years were found. The last decade causing water crisis was the driest period in the history, and this condition will last several years from trend analysis and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So finding new water sources is urgent to solve water crisis in Tianjin city, and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is a feasible option.  相似文献   

18.
1961—2010年讨赖河山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61—2010年讨赖河山区气温、降水和径流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线性趋势、距平百分比、重标极差、Mann-Kendall突变检测、小波变换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多种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讨赖河山区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且呈单峰型分布,汛期径流占年径流的比重为62.11%。径流经历了“丰-枯-丰-枯”4次波动,在1984年发生由多到少的显著性突变,但整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且具有持久性。径流在22年准周期上振荡最为明显,经历了“少-多-少-多-少-多-少”7次循环交替,2010—2015年径流可能再次偏多。近50年来山区气温呈“稳定波动-快速上升”变化,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山区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比例减少。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引起的蒸散发增加,同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均对径流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33~2012年无定河径流突变与周期特征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黄河中游区实施水土保持最早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利用滑动-T、曼-肯德尔和山本等3种突变检测方法相互验证,确定了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下,径流的突变年份为1972年,自此径流平均减少3.55×108m3;基于径流突变前降水与径流的显著相关性,并借助地统计克里格空间插值法,重建1933~2012年无定河流域出口控制水位站天然径流变化序列。采用小波分析法诊断天然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结果显示:天然年径流存在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丰-枯”演变特征,其平均周期分别对应着35.5、22.2、16.8、12.2、9.3和3.3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