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省铁矿资源较丰富,根据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表,截止2015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267Gt,其中鲁西地区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总量的94%左右,且以大、中型矿床居多;鲁东地区矿床规模一般较小,多分散分布,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总量的6%左右。共发现铁矿矿产地27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18处,中型矿产地72处,小型矿产地188处,形成了莱芜、金岭、苍峄、韩旺等重要铁矿供应基地。近年来,山东省铁矿勘查工作发展迅猛,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铁矿床,尤其在隐伏区和主要成矿区带的的深部及外围勘查找矿成果显著。主要成果有济宁颜店超大型铁矿(1.579Gt)、临沂兰陵超大型铁矿(0.622Gt)、苍峄铁矿东端超大型铁矿(王埝沟铁矿、凤凰山铁矿、沟西铁矿和宋楼铁矿,总储量达0.6Gt)、东阿单庄中型铁矿(0.069Gt)等。最近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和山东化工地质勘查院在禹城李屯和齐河县仁里集镇大张村地区进行铁矿勘查工作,发现隐覆在第四系之下的富铁矿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铁矿。矿体分布在闪长岩与奥陶纪灰岩接触带上,矿体厚近百米,TFe品位56%~65%,资源量预计超过亿吨,是目前我省品位最高的铁矿床,具有良好的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铁矿产量排名全国第一,但存在着铁矿石后备资源量不足;小矿山产量大,但占有资源储量少;超贫铁矿地质勘查程度低,底数不清;铁矿选矿厂问题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①进一步加大地勘工作经费投入,对成矿条件较好的异常区域进行工程验证,扩大铁矿资源储量;②实施以主要和优势矿山企业为龙头的资源开发整合战略;③在进一步加强对含铁基性岩和含铁变质岩超贫铁矿的勘查程度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有序进行开发;④选矿厂厂址选择必须贯彻我国工业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63-569
四川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重点勘查的主要矿种之一([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居全国第二位,富铁矿在全国排名第四位。但是四川省关于铁矿的矿床类型分类不统一,经常造成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较混乱的情况,近年来以中国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为代表的矿床届老专家的团队,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将矿床成矿类型进行统一,本文就是根据该统一的分类方案,在四川省内铁矿资源叙述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统一,希望能够在今后四川省铁矿床的成因分类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北地质》2006,(4):3-3
2006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的意见》(冀政C2006158号),《意见》明确了建立地质勘查工作新机制和切实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管理的具体措施。《意见》指出:加强铁、煤等重点矿种勘查已成为我省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的基本原则:近期需求和长远储备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传统手段和先进技术相结合;集中攻关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省内项目与国家项目相结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从2006年起,利用5年时间,以铁、煤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集中资金、集中优势找矿队伍,综合运用新的找矿理论和技术,在全省开展新一轮以铁、煤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的地质勘查工作,重点加大邯邢、冀东和张承地区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铁、煤等重点矿种矿产地深部和外围尚有较大找矿潜力和远景区域的地质勘查力度。通过地质调查和普查,力争到“十一五”末,选定一批有远景和价值的重点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基础地质依据;通过重点矿区的地质勘查,提交一批可供矿山建设利用的矿产地,其中煤矿5~10处产地,资源储量15~20亿吨;铁矿15~20处产地,资源储量10~15亿吨。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9,(4):563-569
四川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重点勘查的主要矿种之一~([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居全国第二位,富铁矿在全国排名第四位。但是四川省关于铁矿的矿床类型分类不统一,经常造成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较混乱的情况,近年来以中国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为代表的矿床届老专家的团队,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将矿床成矿类型进行统一,本文就是根据该统一的分类方案,在四川省内铁矿资源叙述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统一,希望能够在今后四川省铁矿床的成因分类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重点勘查的主要矿种之一~([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居全国第二位,富铁矿在全国排名第四位。但是四川省关于铁矿的矿床类型分类不统一,经常造成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较混乱的情况,近年来以中国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为代表的矿床届老专家的团队,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将矿床成矿类型进行统一,本文就是根据该统一的分类方案,在四川省内铁矿资源叙述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统一,希望能够在今后四川省铁矿床的成因分类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2005年的铁储量库为基础,总结了中国铁矿查明资源的矿床类型、矿石类型、矿石品级、矿产组合、勘查程度、矿体埋深等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铁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及火山岩型为主,查明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单一矿产和主要矿产,虽然品位低,但以易选的磁铁矿石和钒钛磁铁矿石为主;勘查程度高,开发利用的风险较小;勘查深度浅,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有利,深部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辽宁有色地质局109队经过为期一年的铁矿勘查,终于在阜新市阜蒙县某地勘探出一座中型以上铁矿,据初步估算,1号和2号铁矿体资源储量达3000万吨。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铁矿资源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华北地质》2009,32(4):273-283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铁矿资源重要产地、铁矿石主要开采区和中国钢铁生产的重要分布区。区内铁矿查明资源储量297.15亿吨,占中国总查明资源储量48.95%。区内各省市的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辽宁、河北、山西等省铁矿资源最为集中,查明资源储量达235.25亿吨,占环渤海地区铁矿查明资源储量79.16%。区内矿床类型较为齐全,主要的有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热液型铁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其中以BIF型铁矿床最为重要,其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84.8%,其次为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6.02%。本区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产出,但不同地质时期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并与地壳演化的特征紧密相关。太古宙是区内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时期形成铁矿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78.06%。其次为元古宙和中生代,资源储量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14.84%和6.90%。区内铁矿资源寻找的主要类型是BIF型铁矿床,其次是接触交代型铁矿床。除上述两个主要类型外,各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对其它类型,如河北岩浆型大庙式,山东热液型朱崖式铁矿等,进行地质找矿。本区铁矿有较大的远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煤炭预测的资源量(334)?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煤与非煤矿产资源差异化管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煤炭预测的(334)?资源量从《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工程控制要求来看,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推断的内蕴经济的333基本相当。建议在现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相关标准、规范不变的前提下,对煤炭资源实行差异化管理,由国家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行文,明确规定将煤炭预测的资源量(334)?纳入查明矿产资源之中,对其按查明资源储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含煤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吉林省主要成煤期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古近纪;沉积类型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均有存在,控煤构造及成煤环境是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的两大控制因素,通过总结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主要成煤期含煤地层聚煤作用特征,提出了吉林省重点应在推覆构造下、玄武岩盖层下及新近纪盖层下寻找新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钢集团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是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的钢铁企业之一。通钢集团现已具备年产700万t钢的综合生产规模,2009年将形成年产1 000万t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届时将需要成品铁矿资源为1 500万t左右。目前通钢集团的原料自给率为30%左右,现有的铁矿资源不能满足通钢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通钢现有矿山的现状,论述了通钢集团铁矿资源供需形势。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在吉林省内找矿勘查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铁矿成因类型、分布规律等。认为吉林省具备铁矿成矿的地质条件,铁矿的资源潜力较大,实现铁矿找矿突破是完全可能的,并按A、B、C三类进行了资源量预测。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松林  路来君 《地质通报》2015,34(7):1369-1374
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煤炭消费量数据进行灰色系统GM(1,1)建模,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为后验差比值小于0.35,最小误差率大于0.95,说明此模型适用于吉林煤炭消费量的预测。预测2014年和2015年煤炭消费量结果分别为114.84×106t和117.98×106t。同时,对吉林省煤炭发展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铁矿是吉林省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鞍山式"铁矿床,与著名的吉林夹皮沟金矿处在同一构造环境内,具有典型的"阿尔果玛"型BIFs铁矿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质勘查阶段煤系石墨与无烟煤的划分指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系石墨是煤及煤系炭质页岩在岩浆热接触变质及构造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是石墨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新兴战略资源。目前由于对煤系石墨赋存规律认识不清,缺乏科学界定的勘查指标,以致造成了严重浪费。在总结以往划分煤系石墨与无烟煤的思路和方法基础上,以吉林磐石、湖南鲁塘、福建西南等典型煤系石墨与无烟煤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分析了煤系石墨有关参数的优缺点,提出采用H/C原子比、晶格间距d002、拉曼光谱R2 3个参数,作为勘查阶段界定煤系石墨与无烟煤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含煤面积广,煤类齐全,从晚古生代到新生代共有6个聚煤期,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之一,根据河北省煤炭资源特征、开发利用情况,指出目前河北省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探采比例失调、新建井基地严重不足、后备资源不足等的问题,以及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松辽平原(吉林省部分)由于自然环境背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近几十年来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全区经济已构成严重威胁。水资源严重紧缺、地下水质恶化、地下水降落漏斗普遍存在于平原各地,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势头,逐步在松辽平原实现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全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出发,针对松辽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复杂,水资源严重紧缺和松辽平原西部地区承压水环境恶化及出现的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综合修复与整治的新方法,对维系吉林省经济及生态省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铁矿资源贫乏,目前的矿石储量不能满足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成矿规律、典型矿床特征及航磁异常、重力异常分析研究,认为吉林省具备铁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只要科学部署、加大勘查力度,实现铁矿找矿突破是完全可能的.找矿方向应以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为主,兼顾夕卡岩型铁矿及其他新类型,如岩浆型、火山型等.应该加强在吉南地台区、元古宇塔东群出露区、沿深大断裂分布的基性杂岩体及航磁、重力异常叠加区、玄武岩覆盖区及中生代沉积盆地结晶基底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研究分析认为:河北省煤炭开发强度大,衰老矿井逐年增多使煤炭产能递减,探采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新建井基地严重不足,煤炭资源供给形势严峻。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煤田地质研究和勘探成果,开发新的煤炭基地,老矿区外围及深部煤田勘探,北部地区普查找煤,白垩纪褐煤勘探及开发研究应该是今后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因此,煤炭资源勘探工作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应从能源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来审视煤炭地质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