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70—2006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过火次数与过火面积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大兴安岭地区火灾易发季节,4—6月易引发较大等级的森林火灾;雷击是引起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雷击火灾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6月份为雷击火多发月;年尺度上,降水量与过火次数显著相关,气温与过火面积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气温与过火次数显著相关,风速、相对湿度与过火面积显著相关;日尺度上,过火次数与最高气温显著相关,过火面积与相对湿度显著相关;但复相关系数较小,表明对森林火灾的预测不能仅仅选取气象因子,更要考虑火源及可燃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森林雷击起火的原因阿尔山市地处我国大兴安岭北麓,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由于雷击引起的火灾占森林火灾总数的24%,雷击火是林业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全球每天发生地对地、云地闪800万次左右,若按雷电均匀分布估算,世界上4·1×106hm2森林就有50万次雷击。据美国西部林区雷击火统计分析表明,每9次雷击就会产生1次雷击火灾,全球每天约有5·5万次雷击森林火灾。雷击火是天然火源,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受大气中雷电分布、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所影响。常规的防火措施是无法减少雷击火灾次数的。雷击火灾通常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成灾后很难及时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7—2015年陕西省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等资料,分析森林火灾年际、地区、季节、周内分布特征以及周末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结果发现,就年际演变来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陕西省森林火灾高发期,90年代后期开始森林火灾显著减少且趋于稳定。就地区来看,陕南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几乎占全省的一半,延安地区火灾受害率(即火灾面积/火灾次数)在10地市中居于首位,关中地区相对较少;陕西省大部分地区森林火灾均存在周末效应,尤其是榆林和商洛较明显。就季节分布来看,森林火灾春季最频繁,其次为冬季,秋季和夏季较少,其中春季周末效应最明显,秋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不明显。就周循环来看,周一至周四森林火灾次数多呈现负距平,周五有很大不确定性。就节假日效应来看,除五一和十一外,春节、清明节和植树节前后森林火灾均存在正节假日效应,节假日效应大小为植树节>清明节>春节。  相似文献   

4.
用贵州省近11 a(2007—2017年)卫星遥感火险监测数据,对野外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是四季中野火发生频次最高的季节,占了全年的近一半,其次是冬季; 2月份野火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3月份,2—5月发生的野火次数占了全年72. 6%。(2)近11 a遥感监测野火频次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94起,变化分为2个变化阶段,2007—2010年处于上升趋势,2011—2017年呈现减少趋势。(3)从空间分布来看,9个市州中发生野火频次最高的是黔南,占全省的21. 3%,黔西南排第二,占全省的19. 7%,其后依次是毕节、安顺、黔东南、六盘水、遵义、铜仁和贵阳;各种植被中森林火灾占总野火频次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我国是一个森林种类丰富,但是人均占有匮乏的国家。对森林火灾的管理和预测是我国森林防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I的500 hPa高度场逐月资料、由中国林科院提供的2007-2017年全国森林火灾数据和512个基本、基准气象观测站气温与降水逐月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对我国森林火灾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1)自2007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发生火灾940次。火灾高发的3个年份是2007、2008和2009年,火灾较少的3个年份是2016、2015和2012年;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的3个月份是3月、2月和4月,火灾发生较少的3个月份是9月、8月和7月。(2)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东部分省份、华中地区、华南、西南部分省份;2007-2010年火灾发生次数较多,2011-2016年火灾发生次数较少;春季与冬季森林火灾较多,夏季森林火灾较少。(3)森林火灾的发生受气温、降水的影响,和降水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和气温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4)西太副高对我国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西太副高面积指数、脊线指数、西脊点指数都与森林火灾次数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随着副高强度增强、副高位置西伸北进,华南、江淮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江西井冈山森林火灾资料,利用一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井冈山1991—2000年森林火灾发生期间的连旱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风速5个主要气象指标进行分析,将各指标分别与火灾发生次数、森林受害面积进行回归计算,建立了利用连旱日数和降水量预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及发生次数的数学模型。模式运算结果表明,当火灾发生前15 d连旱日数增加时,火灾次数增加;当火灾发生前15 d连旱日数增加、降水量减少时,火灾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7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火次数与过火面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大兴安岭林区火灾易发季节,4-6月易引发较大等级的森林火灾;雷击是引起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雷击火灾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6月为雷击火多发月;年尺度上,降水量与过火次数呈显著相关,气温与过火面积呈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气温与过火次数呈显著相关,风速、相对湿度与过火面积呈显著相关;日尺度上,过火次数与最高气温呈显著相关,过火面积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但复相关系数较小,表明对森林火灾的预测不能仅仅选取气象因子,更要考虑火源及可燃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临汾市森林分布面广,每年火情来得早,而且易燃的人工油松林面积较大,是山西的火灾易发区等实际情况,利用1986~2003年18年临汾市有关气象及森林火灾资料,回顾性地分析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火源条件及森林含水率的关系,计算了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指标,前瞻性地建立起交叉学科的综合火险预报方程,经试用效果较好,对森林火灾发生有一定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火灾对于森林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其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本文试以凤山县林区火灾为例,在火灾发生危险度的气象指标确定方面,作一些探讨研究,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气候方面的参考依据。 一、林区火灾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火灾的发生,一般来说须具备如下条件:①可燃物,如乔木及灌木群、草本群、苔鲜群等森林植被。②火源,包括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如烧山开荒、野炊、烟头等残留火源及堆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气象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气象成因。前期干旱、少雨及5月上旬气温的显著偏高,是发生特大火灾的气候背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属于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只有-3—-6 ℃,有机物分解缓慢,使林内可燃物越积越多,是发生火灾的物质基础。在已有大量火源存在的情况下,正逢有强干冷锋过境,平均风速达8—12 m/s,最大17.0 m/s,使火势急速蔓延,是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最关键因素。地形与气温、积雪有密切关系,也对火场的蔓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彩 《贵州气象》2003,27(2):31-32
分析了贵州省发生森林火险的气象条件、森林火险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对2002年的森林火灾作出了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3.
惠州市森林火灾的气象分析和短期火险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所属区域内1988~1997年的森林火灾(包括森林火警)资料进行普查,并对其相应的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火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别是湿度的变化,与林火的发生、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用林火记录和气象要素建立线性回归预报方程,预报短期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等级,为发布森林火险预报提供依据。1 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分析1-1 森林火灾与气候的关系在火源不变的情况下,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主要取决于植物干燥程度,即植被的含水量,植被的含水量又取决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丽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9.1%,每年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在研究丽水森林火灾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气象条件对丽水市森林火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相对湿度、降水成反比,与气温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与风速、雷击次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80~1999年的林火资料,运用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研究林区火发生特征,结果表明:1980~1999年,大兴安岭地区每年均有森林火灾发生,但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时间发展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90年代,森林火灾的总次数,特别是一般森林火灾的次数和过火面积有抬头的趋势,其原因主要人为火增多而引发的;90年代,森林火灾在春季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多,火险季节始末间隔期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伊春林区1953~2004年的林火资料,分析研究林区火灾发生特征,结果表明:19532004年,伊春林火发生总次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到90年代下降至最低,近年有所回升.其中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次数年际变化不大.伊春森林火灾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总火灾面积年际变化,以1978年为界存在明显的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为森林火灾受害严重阶段,1979以后为森林火灾受害轻微阶段.伊春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4~6月和9~10月份.无论是火灾发生的次数,还是火灾发生面积,峰值均主要发生在12:00~14:0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2017年贵州省卫星遥感火险监测数据,对近11年来贵州野外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静下来分析,结果如下:1.春季是四季中野火发生频次最高的季节,占了全年的近一半,其次是冬季; 2月份野火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3月份,2~5月发生的野火次数占了全年72.6%。2.近11年遥感监测野火频次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94起,期间呈现分为2个变化阶段,2007~2010年处于上升趋势,2011~2017年呈现减少趋势。3.从空间分布来看,9个市州中发生野火频次最高的是黔南,占全省的21.3%,黔西南排第二,占全省的19.7%,其后依次是毕节、安顺、黔东南、六盘水、遵义、铜仁、贵阳;森林火灾占总野火频次的一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森林火灾的长期预报问题,旨在为森林防火管理部门拟定森林防火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及分析本文使用1979-1989年全省及各地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资料.资料分析表明,我省年年都有森林火灾发生,只是多与少、过火面积大与小之分.一般来说火灾次数多的年份,过火面积亦大.1979-1989年11年中,火灾次数最多且过火面积最大的年份为1986年,全省发生森林火灾1368次,过火面积为2.46万多公顷,其次是1988、1985、1987、1981、1983年,每年火灾都在260次以上,最少的为1979、1982、1984年,年火灾次数均在200次以下.根据火灾次数与过火面积的一致性,确定以年火灾次  相似文献   

19.
干湿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黄露箐等人提出的计算干湿气候指数经验公式略作修订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季节里 ,计算并分析了干湿气候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同森林火灾发生的相关关系 ,发现 :干湿气候指数季节变化规律同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分布动态有着较好的同步性 ,干湿气候指数与火灾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有着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另外 ,利用周期分析方法得出 2 0 0 3年 4~ 10月仍然为较干燥的一年 ,具备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的气候条件 ,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20.
利用湖南省2008-2017年10年森林火灾数据、卫星MODIS和VIIRS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湖南省森林火灾高发月份是2、3、4月, 3月最多,总次数为3800次,森林火灾在邵阳发生次数最多,郴州、长沙和永州次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最大的是永州市、怀化市、邵阳市,达6800-7500公顷。重点分析了2018年2月14-19日湖南致灾严重的森林火灾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期间,气温偏高、相对湿度较小,降水量少,平均风速一般超过0.5m/s,火灾严重时段最大风速增大到6m/s左右,风向以偏东风和偏南风为主,湖南高低空受上下一致的西南风气流控制,天气形势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