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温对茶叶品质以及采摘时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振熙 《贵州气象》2014,38(5):37-39
茶叶已发展成为贵州最具优势的绿色经济产业.已知绿茶所含的特征生物活性成分是茶多酚类化合物,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有益于健康.为了解不同时期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该文根据文献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湄潭气温对绿茶品质以及最优春茶采摘时间的影响,为茶农春茶最佳采摘时间提供科学的预测和预报,增加茶叶产值,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泰山茶气侯适应性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泰山周边发展泰山茶产业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泰山区属茶树次适宜生长区,低温、干燥是制约茶叶发展的两大因素。建议应用设施栽培技术改善茶园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可发展生态高效观光茶园,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又是中国百姓的主要饮料。饮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治病养身的药效作用。茶叶中含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而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茶儿素)、生物碱(茶碱)。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归纳出气象要素与茶树新梢生长、茶叶开采期、茶叶产量间的动态模式.结合本地优越的茶树气候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本区丘陵山地大力发展名茶、优质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648.8 h,年日照百分率37.2%,年大雾日数为23.1 d;年降水概率为32.45%,湿度大,全年的气候干燥度为0.88,春季气候干燥度为0.69,以春季气候干燥度最适宜天门市茶叶生长。针对不利于茶叶生长的灾害性天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茶叶种植提供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气象保障。天门市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茶圣”陆羽的故乡。由于境内年降水变化率大,天气变化剧烈,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洪涝灾害多、危害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茶叶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在生产中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动天门茶旅游业发展,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1天门市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茶叶生产对气候因素的要求比较严格,合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趋利避害,使效益达到最大化。茶树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ph值4.5~6.0的酸性土壤中为最佳,并且炎热干旱和低温阴雨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对气候条件的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太阳辐射不仅为茶树生长提供能源,而且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而茶树冠层的构成状况,直接影响投射到茶树冠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光的分布特征。因此研究茶园冠面的辐射特征,为茶树修剪提供依据,对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整碣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提供气候论据,应用相似系数法、欧式距离法、气候品质分析等农业气候相似分析方法,对核心区和保护范围拟调整乡镇进行了气候相似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区和各个拟调整乡镇的各项气候相似系数均通过显著相关性检验,绝大部分乡镇和气象因子的欧式距离为高度相似,各乡镇的各季茶叶气候品质指数与核心区相似,且品质优良。总之核心区和各个拟调整乡镇茶叶生长气候条件高度相似,从气候角度出发可以调整碣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益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问题。气候变化与经济的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极  相似文献   

9.
一、茶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以采收籽实为经济目的的作物不同,茶叶的产量除与品种、树令、茶园复盖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等条件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以外,还与采摘标准关系特别密切。本省各地的“名茶”一般均在一芽二叶甚至一芽一叶初展时采摘,由于叶面积小,所以产量较低。大众茶一般在一芽二、三叶采摘,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茶叶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基于青岛市崂山区1994—2015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及茶叶产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影响崂山茶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通径分析评价各因子的影响。利用1994—2013年产量资料与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2014—2015年做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当5—7月中旬降水量偏多(少),5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偏高(低),但是该时段最高气温偏低(高),而9月平均气温偏高(低),7—8月平均最高气温偏低(高)时,有(不)利于崂山茶叶的生长和提高茶叶气象产量。同时分析表明:当12月—下年2月日最低气温低于-10℃日数偏少(多),7月日照时数偏少(多),也有(不)利于崂山茶叶气象产量的增加。表明崂山茶叶生长季节适宜于雨量偏多、平均温度偏高,温度变化趋势平稳,极端高(低)温少的气象条件。利用这些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的影响茶叶气象产量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崂山茶叶产量,研究结果为开展崂山茶叶产量评估与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田洪进  龙衾颖  陈林琴  易丁 《贵州气象》2012,36(Z1):66-67,70
该文利用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实地勘察数据、湄潭县40a气象观测资料和6 a贵州闪电监测网实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IEC62305-2雷电风险评估方法对湄潭浙大旧址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分析计算,得出:该区域属高雷暴区域,雷电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防雷措施可以使雷电灾害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为浙大旧址修缮时设计防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结论也可作为同类古建筑雷电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适宜气候出好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以及生化合成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大量的事实证明在特定地理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茶叶,因其富含某些生化成分而品质优良。名茶在很大程度上是气候对茶叶生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焦作气候生态环境对四大怀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等药材的不同地域气象台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对怀药种植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与周边地市及周边省份生产药材的代表气象台站的气候统计资料、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四大怀药”名贵药材独特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用。最后对怀药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5.
红花油茶是重要的种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植物,研究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植物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江西德兴50年的气象条件,结合红花油茶的生物学特点,系统监测红花油茶栽培过程的一系列技术及其效应,分析适宜区域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保障红花油茶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高山出名茶     
庞振潮  俞建英 《气象》1983,9(6):29-29
高山上的茶叶品质优良,与高山上的气候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茶树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在散射光多,水分充足,温度不很高的条件下,有利于含氮化物的形成和积累,茶叶内含物增加,芽叶健壮肥嫩,品质优良。若直射光强,温度较高,水分不足,则有利于纤维素形成,茶叶粗老,品质下降。我国出产名茶的高山茶园,大都分布在500—1200米的山坞中。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一般气温不很高,雨量充沛,相对湿度较大,云雾特多,形成直射光减少,散射光增多的气候特点,为优质茶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的气候条件下,茶叶采摘期为4—10月,其中4—5月采春茶,6月采夏茶,7—10月采秋茶。一般来讲:春茶产量高(约占全年产量的45—50%)、品质好(高级茶叶的比重大),适时开始采摘茶叶可以促进春茶的优质高产。本省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多端,使春茶的开采期年际之间的差异很大。如南湖林场大面积茶园的开采期,自1957—1980年的24年中,最早为4月12日,最晚为5月2日,差20天之多。因此,对春茶的开采期进行预报,对  相似文献   

18.
林祥 《气象》1977,3(5):13-14
过去,西藏高原是不产茶的,被认为是茶树栽培的禁区。但茶叶是西藏人民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所谓“一日三餐不可无茶”,什么酥油茶、奶茶、清茶等都是藏族人民非常爱喝的饮料。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茶叶要从千里迢迢的内地运进高原或由国外进口,广大藏族劳动人民为了喝点茶,受尽茶商的苛刻剥削,贫苦的农奴只能寻找一些野草和树叶充当茶叶。解放了,红日照雪山,广大翻身农奴渴望着改变喝茶完全靠外地供给的状况,响往千里雪山、万里草原的世界屋脊上飘茶香。这就面临着一个问  相似文献   

19.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宜茶树生长以及茶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揭示重庆市名优茶产品巴南银针的主产区茶树生长的气候优势,本文以巴南银针茶叶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条件与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茶叶种植区气候可行性;综合气象因子对茶树生长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析春茶生长期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特点;基于气候适宜度理论以及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巴南银针茶叶产区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以及气候品质等级。结果表明:巴南银针茶叶产区热量条件优越,无早春冻害,能够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以及春茶的早采高产;春茶生长期,从一芽一叶开采期开始计算,气候适宜度平均值0.7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叶生产;春茶气候品质等级维持在2级到1级,气候条件利于春茶品质成分积累,保证了优质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据陆羽《茶经》记载,1200年前,全国七大茶区之一的“河南区”就包括山东。1940年春,日本茶叶组合本山亮一来我省考察种茶的可能性。曾于胶州一带发现一株大茶树,已有600年历史。说明历史上我省东南部早有茶树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