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正是千家万户忙过年的日子。扶沟县产业集聚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春风满面的青壮年农民:亡来来往往,每人手里拿着一份综合宣传资料,内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扶沟县国土资源局利用产业集聚区的人才招聘会在进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呢!  相似文献   

2.
5月4日,扶沟县国土资源局领导把全局干部职工捐献的11970元钱送到退休职工贾凤亭的手里。贾凤亭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相似文献   

3.
在近日召开的抉沟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扶沟县国土资源局受到了隆重表彰,被授予“2011年度服务城市建设先进单位”,获奖金两万元。  相似文献   

4.
日前,扶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颖波带领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县国土资源局调研,指导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在详细了解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后,张颖波就督察整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涛 《河南地质》2014,(11):28-28
10月30日,秋雨霏霏,北风阵阵,寒气袭人。一大早,扶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冯存志就披上雨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汴岗国土资源所,开始了他一天的"兵"生活。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冯存志给自己定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坚持每月下基层一次,过一天实实在在的"兵"生活,亲身体验基层工作的辛劳,近距离接触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给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6.
8月2日,扶沟县国土资源局集中力量,快速出击,一天查处非法采砂点6个,捣毁了7条采砂船,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砂者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7.
张泽斌  高屹 《河南地质》2010,(11):19-19
10月27日上午10时许,扶沟县吕潭乡尚村岗村突然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紧接着锣鼓齐鸣,一座“爱心路”纪念碑被村民郑重地安置在村口的柏油路边。围观的千余名村民无不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8.
孙克  陈海 《河南地质》2008,(9):33-33
过去,该县个人非法采沙时有发生,造成地表下沉。由于监管不力,打击力度较小,使非法采沙行为越来越猖獗,群众意见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扶沟县国土资源局下定决心,硬起手腕,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强硬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采沙取土行为。  相似文献   

9.
开门见喜     
2008年2月13日,扶沟县国土资源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和煦的春风伴随着依然浓重的年味,身着节日盛装的干部职工,面带笑容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上班。突然,一阵“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和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在国土资源局门口喧闹起来,一群人簇拥着一块匾额和感谢信来到国土局大院内,匾额上用红漆写着“开发利用方寸地,造福子孙后代人”。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1986,(1)
扶沟县汴岗乡青年农民阎福善研制成功“84—822型机动手摇两用水泵”。水泵真空度为80mm汞柱,总扬程8.88米,机动泵流量40吨/小时,手摇泵流量6—8吨/小时。该泵能灵活的就地钻孔取水,节约打井投资,又可用于其它水源。体积小,重量轻,只备一人摇动,适用于农田、菜园灌溉和家庭用水。  相似文献   

11.
张延伟 《河南地质》2011,(11):26-26
9月26日,星期一。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太太来到扶沟县国土资源局。看到局长王趁意,她眼含热泪激动地说:“王局长,纠结了俺20年的心病,今天你给俺解除了。俺真不知道该咋谢谢你,俺就给你磕个头吧!”说着就要下跪。王趁意局长急忙拦住她说:“千万不能这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感人的一幕使周围的群众称赞不已。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中等身材,一脸黝黑,一身普通衣衫,一双粗壮的大手,看一眼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在山区长大的汉子。 他是一个并不普通的人,从当年地质学校毕业至今,在地质勘探、国土资源两个岗位上跌爬滚打整整33个年头。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尹赞勋院士诞辰100周年,以此文来纪念尹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功绩.尹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地质学家之一,他博学多才,不仅仅在古生物学,而且还在地质学的其他分支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第一个在法国学习古生物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而且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第一个发掘和研究了中国洞穴沉积以外的第四纪地层和化石;他对大同火山、镜泊湖、北京房山云水洞的研究都是原创性的,成为后世研究的楷模;他主编的中国地层表和中国地层表续编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必读书籍.此外,尹先生是第一个向中国介绍板块构造的学者.尹赞勋先生始终认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他帮助和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且与他们分享他自己的资料和观点.我认为尹赞勋先生不仅仅是地质学家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他同时代学者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生于1833年。少年时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随父母游历了家乡的许多地方,并且利用暑假到阿尔卑斯去旅行。在柏林学习地质学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宽厚的知识基础,他很快就意识到对他而言,未来工作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1859年,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进行欧洲以外地区的研究,李希霍芬申请参加了普鲁士政府向东亚派遣的一支探险队,开始了他最初对中国地质的研究。1862年当探险队的成员开始返回柏林,他独自到了上海开始他自己在中国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义,他的计划没能立即实现。1868年新年前夕,他和他的朋友对全球地质勘探的状况做了一个回顾,认为中国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国家之一。于是他选择了中国作为他进行地质研究的对象。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他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方法。李希霍芬希望建立一个系统的中国地质学的基础。他认为野外工作是第一位的。除了对可开采的矿床进行了估计,他还特别注意了中国煤炭沉积的储量和产量。在1868到1872年期间,他在中国先后进行了7次旅行。他是第一位对中国地质从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外国地质学家。旅行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商业会馆。他提交了一份地区经济信息的报告,这个报告包括了中国的交通、贸易路线,煤矿的形成、品位和储量、可采性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他重要的科学文献是关于经济、运输和人口地理学。从他的著作《中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丝绸之路”的命名是在汉学家、古典文献学家以及地图学家共同合作研究之前。在综合大量的文献后,他在地图上详细地标注了“丝绸之路”,并且讨论了汉朝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内中国境内主要的贸易路线。由于丝绸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商品,因此他把这条贸易路线称之为“丝绸之路”。对于社会、经济问题与地质问题的综合认识,使他同时又成为一个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德国的地图工作者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地形的描绘方法,并且修正了当时的中国地图,使中国地图有了更为详尽的内容。对比当时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他们绘制的地图在很多方面是全新的,如他们采用图解法(graphicpresentationsofmontains)来代表山脉和其他的地形形态特征。在地质学领域,他绘制了中国地质图,及《中国地图集》中的地形图,连同后来出版的4卷《中国》书稿中大量的横断面和地层剖面,奠定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地质学基础。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制图作为他旅行的一个主要目的。对他来说,制图只是作为来证实他的野外观察的一个方法,以尽可能正确地体现出地貌的基本特征。李希霍芬到中国旅行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研究中国地质。他是第一个把中国地质按着现代组成物的分布、序列,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可以认为,他是把中国地质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创始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知识使他很快就认识到了中国地质结构的原理。他的综合知识使他可以在地图上系统地标绘出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他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地图集》中的27张地质图,《中国》书稿中另外14张地质图以及大量的剖面图。另外矿产资源也是他研究的主要的内容。他不仅研究了煤炭资源,同时也经常记录贵金属矿产资源。他是最早注意到中国黄土具有风成特征的地质学家。他在研究黄土剖面时,注意到大部分没有层理的沉积物都保存有大量的陆生软体动物的壳。由此,他得出与前人相反的结论,认为黄土不是湖相沉积物,而是风成沉积物。并以北美大草原所见到的草将粉尘固定的过程作为他风成假设的证据。他认为黄土沉积是草原环境下形成的,当时的植被是草原。并且认识到粉尘来源于西部和北部的中亚的沙漠地区。他只是没能将冰期、间冰期的粉尘沉积加以区分。他研究的另一个科学领域是地貌学。在地貌学中他是最先描述一些地表变化过程的先驱者之一。正如他一直意识到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样,他同样将地球生态系统看作是地质结构、地貌过程、与气候有关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他是最早萌生地球系统的科学思想的科学家。李希霍芬对中国的研究起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他的《中国》出版以后,他对中国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影响才明显起来:他的著作和地图很快就传入中国,在学术界被广泛地阅读和讨论;他的书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专业的基础教材。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他的发现也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19世纪末,世界上没有哪个科学家像他那样了解中国和东亚。他也从一个地质学家成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大科学家,他的影响在他的那个时代体现在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之中。李希霍芬在中国现在仍然有很高的赞誉。他的方法学的研究以及他的《探险家指南》,对于年轻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对当前土地退化、生态不平衡等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涛  葛超 《河南地质》2010,(10):38-38,39
一个人当先进并不难,得到群众赞扬也不难,难的是连年当先进、被大家认可、被群众赞扬。在修武县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带领的国土资源所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他就是修武县岸上国土资源所所长丁力。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2011,(9):16-17
有这样一个老李,他放着城市的舒适日子不过。离别生病的爱人、卧床的老父,却无怨无悔地干起了一身泥巴满身汗的农村指导员。有这样一个老李,在他农村指导员六次任期届满时,却被全村干部群众苦苦挽留,至今仍在驻村工作,这在全省是唯一。  相似文献   

17.
廖大海 《广西地质》2011,(10):21-23
从2002年初到2011年3月,从27岁到37岁,整整10年,他一直战斗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第一线。 10年了,三江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只有一个人,股长是他,股员也是他。他一个人扛起了全县防治地质灾害专职工作的千斤重担,换来的是全县10年的平安,他因此获得了全国优秀群测群防员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他,32岁,白白净净,和蔼可亲,对身边的同志有着兄弟般的情谊,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爱恋,对破坏耕地、违法占地者,或教育或查处依法行政,决不手软。在豫东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他就是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副主任科员李勇立。  相似文献   

19.
"格调"是潘天寿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绘画理论的三大命题之一这其中的格调与前人的"格"、"逸"、"品"都有着不同的联系。潘天寿追求特殊的风格和高的格调,也是在追求他独特的趣味,而他独特的趣味,意境也都体现在他特殊的风格和画格上  相似文献   

20.
走进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办公室,你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或是在编制、审核、修改报告,或是在热情地和客户洽谈业务.或是在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与职工交流工作心得。他就是南昌市优秀共产党员、局劳动模范杜兴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