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永健  张成信  张明明  程烁  高立湧  于汪  赵寒  王畅  张伟胜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7-2022052007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5±0.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36%~74.09%)、富碱(K2O+Na2O= 8.88%~9.34%)、高铝(Al2O3= 12.56%~16.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9~2.0,Sr/Y为4.2~7.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川西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北段雀儿山复式花岗杂岩体的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雀儿山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224±3 Ma),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早白垩世(102±1 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为火山弧岩石序列,形成环境为碰撞前俯冲环境;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为后碰撞岩石序列,形成于造山期后板内或陆内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雀儿山杂岩体为印支期—燕山期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经历俯冲--碰撞--隆升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中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岩浆活动,而其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仍存争议。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既是探究冈底斯带大规模的岩浆成矿作用的关键要素,又是认识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窗口。本文以中冈底斯带确角弄地区出露的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花岗质岩体岩石类型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等,属I型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确角弄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为127±1.6Ma,(~(87)Sr/~(86)Sr)_i值高(0.70926~0.71424),负全岩ε_(Nd)(t)值(-7.0~-9.1),微量元素表现出消减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显示岛弧花岗岩的亲缘性。岩浆源区主要来自古老基底岩石的部分重熔并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参与,经历了强烈分离结晶作用。岩石成因可能与早白垩世时受到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确角弄岩体是中冈底斯早白垩世带状岩浆大爆发事件在中部的延续。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发生了强烈的热液蚀变,具有很高的铁钨物化探异常值,局部地方发现了磁铁矿矿化点,成矿岩体锆石都具较高的Ce~(4+)/Ce~(3+)比值(450~769),锆石Ti饱和温度较高为776℃左右,显示成矿岩浆为高温岩浆热液体系并具有高氧逸度特征,化探趋势剩余异常的空间展布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指示了良好的铁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笔者等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 5±0. 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 36%~74. 09%)、富碱(K2O+Na2O= 8. 88%~9. 34%)、高铝(Al2O3= 12. 56%~16. 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 94~1. 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 9~2. 0,Sr/Y为4. 2~7. 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东北新开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兴安岭西北部新开岭地区4个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年龄为:大头山石英闪长岩体(187.7±1.4) Ma,大平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170.7±1.3) Ma,大平北山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128.0±1.1) Ma以及黑云母花岗斑岩岩脉(120.6±0.6) Ma。结合前人年龄资料,该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分为早中侏罗世(188~164 Ma)和早白垩世(128~106 Ma)两个阶段,这与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花岗岩可以对比。从早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花岗岩质岩石显示明显的演化趋势,由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或者与钙碱性过渡类型)的I型花岗岩,演变到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Sr/Y值也较低,锆石的εHf(t)值略有升高。这显示由挤压增厚地壳的下部熔融形成的早期以壳源为主的花岗岩,演变为由相对伸展减薄环境下有年轻幔源加入形成的晚期高分异I型花岗岩。从花岗岩浆的演变特点分析,结合区域上构造演化,表明该时期研究区发生了由相对挤压增厚到伸展减薄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时间大致在160 Ma。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躬穷左波Fe-Cu矿区出露的三套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7.0 Ma、143.6 Ma和142.8 Ma,矿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存在3期岩浆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Th、U、Pb而亏损Nb、Ta、Ti、P元素,Nb/Ta比值接近大陆地壳组成及锆石负的εHf(t)值特征,指示成岩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躬穷左波晚侏罗世矽卡岩型Fe-Cu矿化事件的发现对于完善班—怒带西段成矿规律和指导区域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热林钼铜矿床和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弧南部的中甸弧。热林含矿二长花岗岩和铜厂沟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9.0±1.4Ma和81.3±1.1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热林岩体和铜厂沟岩体具有高的SiO_2(65%)、Al_2O_3(13.74%~14.91%)和低的MgO(0.86%~1.49%)含量和Mg~#值(36.3~47.3),同时也具有高的Sr(326×10~(-6)~1174×10~(-6))、低的Yb(1.00×10~(-6)~1.51×10~(-6))和Y(10.2×10~(-6)~15.6×10~(-6))含量以及较高的Sr/Y(22~86)、La/Yb(30~70)比值,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些特征表明热林和铜厂沟岩体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很可能是以石榴石为稳定相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位于扬子西缘的大理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76.4±2.3Ma,首次在扬子西缘证实有晚白垩世岩浆活动,表明晚白垩世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已经跨越了中甸弧进入了扬子地块西缘。对比中甸弧及保山地块发育于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初步认为在燕山晚期,扬子西缘很可能处于与中甸弧类似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青藏高原中拉萨地块西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源区、成因和演化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中拉萨地块西部噶尔县左左乡两个中酸性岩体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以及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左左乡北侧岩体寄主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获得同期(163Ma和160Ma)的年龄,属于晚侏罗世;南侧岩体花岗岩年龄为142~147Ma,属于早白垩世。北侧与南侧的中酸性岩石均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晚侏罗世岩体寄主岩具有较为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成分(ε_(Hf)(t)=-16.8~-13.6),可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包体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成分(ε_(Hf)(t)=-15.7~-13.6),结合晚侏罗世寄主岩与包体较高的MgO(4.13%~6.90%)、Cr(146×10~(-6)~370×10~(-6))和Ni(31×10~(-6)~113×10~(-6))含量,说明包体代表的中基性岩浆可能源于古老富集地幔的熔融,并且在晚侏罗世寄主花岗闪长岩与闪长质包体所代表的两种岩浆间发生过充分的岩浆混合作用。南侧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较负且变化范围大的ε_(Hf)(t)值(-8.2~-4.8和-3.8~+0.2),指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中有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并且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与拉萨地块古老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经历岩浆混合后中酸性岩浆又发生了角闪石、长石的分离结晶,最终形成南侧早白垩世岩体的一系列中酸性岩石。研究区早白垩世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增多可能与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板片的回转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大兴安岭北段龙江地区头道沟花岗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限定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研究区花岗岩为二长花岗岩,发育晶洞构造,锆石U--Pb年龄为129±2 Ma,暗示其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这些二长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硅(SiO_2=74. 23%~75. 88%)、富钾(K_2O=4. 45%~5. 96%)、贫铁(TFe_2O_3=0. 86%~1. 30%)和贫镁(Mg~#=22. 5~32. 9)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A/CNK=1. 03~1. 11),结合其负铕异常(δEu=0. 50~0. 85)特征,认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类似于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具有正ε_(Hf)(t)值(+6. 6~+12. 3)和较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549~760 Ma),暗示其岩浆源于新元古代新增生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中生代大兴安岭北段构造--岩浆演化特征,认为龙江地区早白垩世头道沟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引起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也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金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花岗质岩石分布广泛,95%以上的金资源储量赋存在晚侏罗世玲珑型花岗岩和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型花岗质岩中。关于花岗岩类的成因,尤其是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的岩石类型及其源区仍存有争议。新城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焦家断裂带北段,是迄今为止在胶东矿集区内发现的赋存在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中最大的金矿床,其内已探明金资源储量大于200t。该金矿床的赋矿围岩为新城花岗岩体,由中细粒石英二长岩和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形成于127~132Ma。进一步的地质观察表明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两侧的岩石粒度逐渐变细,斑晶逐渐变小,长英质矿物增多,明显不同于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应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论文对该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定年和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性质及其与新城花岗岩体的关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71.18%~73.72%)、全碱(K2O+Na2O=7.07%~8.64%)、Ba(793×10-6)、Sr(729×10-6)和轻稀土含量(71.14×10-6),低的Al2O3(13.57%~15.73%)、MgO(0.22%~0.39%)、Rb(91.7×10-6)、Th(7.4×10-6)、U(4.51×10-6)、Nb(4.49×10-6)、Ta(0.26×10-6)、Y(3.67×10-6)和重稀土含量(7.47×10-6),无明显的铕异常,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典型的高Ba-Sr花岗岩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属高BaSr花岗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23±1Ma,而石英二长岩和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年龄为127±2Ma~132±1Ma,3种类型岩石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表明新城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应为123±1Ma~132±1Ma。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浆锆石的εHf(t)为-20.76~-18.6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351~2479Ma;在εHf(t)-锆石U-Pb年龄图解中,所有数据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的壳源区域。金矿床已有石英二长岩、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区域玲珑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及该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2个太古代(2629±14Ma、2402±18Ma)和3个中生代(150±7Ma、151±1Ma、147±1Ma)的继承锆石年龄,表明新城金矿床内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应来源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上地壳(主要是玲珑黑云母花岗岩)的混染。  相似文献   

11.
勐养花岗闪长岩体位于滇西腾冲地块梁河县南勐养镇一带。用LA-ICP-MS技术测得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15.2±1.0Ma,该年龄被解释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表明该区花岗闪长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中SiO_2含量为62.39%~67.97%,Na_2O+K_2O为6.26%~7.80%,K_2O为1.98%~4.11%,具有贫钾(K_2O/Na_2O值为0.45~1.11)、低P2O5(0.09%~0.38%)的特征;MgO为1.78%~1.98%,Mg~#为34.90~48.40,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U、Th、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Tb、Nb、Zr、Hf)的特点。该花岗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同时兼有S型花岗岩之特点,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特征。岩石具有岛弧或活动陆缘岩系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揭示,勐养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碰撞后岩浆弧环境。花岗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高黎贡山群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该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是腾冲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泸水-瑞丽洋盆的闭合、洋壳向南西俯冲及板块间的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北部伊图里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涛  陈聪  刘凯  鲍庆中  周永恒  宋万兵 《地质学报》2016,90(10):2637-2647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具有高硅、富钾、富铝的特征,A/CNK比值较大(0.96~0.99),痕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Ce、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Sr、P、Ti、Ba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伊图里河地区花岗岩为具钾玄质系列岩石特征的铝质A型花岗岩,为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东源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构成。长石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作用较强,黑云母发生白云母化和轻微绿泥石化蚀变。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6.7±4.1)Ma);含有大量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770.2±9.7)Ma。岩体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显示寄主岩为壳幔混合来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粗玄岩系列,准铝质-过铝质,相对高的Sr、Ba含量,低Y和Yb,弱的Eu异常(δEu=0.74~0.83),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124,εNd(t)值为–5.53。东源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的亲缘性,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锆石εHf(t)值为–13.0~–7.0,变化较大。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演化,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46.7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使先前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可能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东源岩体。  相似文献   

14.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5.
对大兴安岭中段罕达盖岩体进行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罕达盖岩体岩浆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136 Ma)。罕达盖岩体具有富硅、富碱及贫铁、镁、钙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以及弱过铝质系列岩石。这些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等),亏损重稀土元素与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等)。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点,罕达盖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并且其岩浆可能起源于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大兴安岭中段早白垩世罕达盖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相似文献   

17.
对大兴安岭中部济沁河林场地区晶洞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并对其成岩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从阴极发光图像上来看,该晶洞二长花岗中锆石具有典型岩浆成因的振荡生长环带,高Th/U比值也印证了其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113.1~115.1 Ma的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Eu异常较小,弱过铝质,富集U、Th,强烈亏损P和Ti,微量元素中富集Rb、Th、La、Zr、Hf,而亏损Ba、Sr、P、Ti.上述特征表明晶洞花岗岩是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其形成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北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四者汇聚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SiO2含量较高,为71.3%~73.28%,K2O=2.14%~4.29%,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显示郭家岭花岗岩体成岩年龄为127.9±1.3 Ma,属早白垩世。岩石的Rb/Sr和Nb/Ta比值,以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研究表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为壳幔混合源,岩浆源区为具有幔源特征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大陆弧伸展作用最密切。  相似文献   

19.
浙西余杭、临安和富阳交界区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发育有闲林、千家花岗闪长岩,拔山、长乐桥二长花岗(斑)岩,鹤山坞和朱村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分为晚侏罗世(152~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9~137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04~103 Ma)3个期次,分别对应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岩的成岩时段,即由早期至晚期,岩性具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岩的演变规律,与岩石HREE和LREE/HREE分异程度逐渐减弱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余临富交界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具有低TFeO/MgO(1.72~5.28)特征,且P_2O_5与SiO_2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属"Ⅰ"型花岗岩,为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挤压环境,早白垩世早期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后碰撞挤压背景向伸展背景的转换阶段,而晚期花岗岩则形成于持续伸展扩张的构造环境。余临富交界区成岩时代与区域晚侏罗世(164~145 Ma)、早白垩世早期(139~135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09Ma左右)的3期成矿时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是中国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的地区,构造演化复杂。研究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是解决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的重要突破口。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测年方法对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测年,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1Ma(MSWD=0.73)和130±1Ma(MSWD=2.2)。早白垩世侵入岩SiO_2含量为61.32%~71.68%,为中酸性岩类。Al_2O_3含量为13.53%~15.62%,显示为准铝质或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REE为(152.28~253.85)×10~(-6)。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高Sr低Yb型和低Sr高Yb型两类侵入岩,起源于地壳的不同深度。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洋盆自西向东的剪切式收缩闭合作用,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陆-陆碰撞导致下地壳加厚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