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根据近100a沈阳气候资料,对沈阳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沈阳的影响;在对沈阳未来10a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对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搜集沈阳地区大量旱涝史料 ,经过处理后形成了 1470~2001年共 532a的完整旱涝序列。在此基础上 ,对旱涝进行了阶段性、周期性和年代际气候变率分析 ,对未来进行气候预测 ,认为沈阳地区在未来 10a将处于一个时间尺度为 10~20a的旱段中以及 100a尺度的干期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对近5a来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最新的器测时期资料和代用温度资料对中国地区近50a、100a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初步重建了中国过去1000a的地表温度序列;对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预估了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一致。中国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为0.5~0.8℃,比全球同期增温略高。近50a中国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升温速率达0.8℃/10a,远大于北半球平均的升温速率。中国雨型的年代际变化明显,西北西部从20世纪80年代中降水明显增多,以新疆最为显著。中国东部则由70年代末以前的北涝南旱型转为以后的南涝北旱型。气候变暖后,中国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近500年旱涝演变规律分析和气候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搜集沈阳地区大量旱涝史料,经过处理后形成了1470~2001年共532a的完整旱涝序列。在此基础上,对旱涝进行了阶段性、周期性和年代际气候变率分析,对未来进行气候预测,认为沈阳地区在未来lOa将处于一个时间尺度为lO~20a的旱段中以及100a尺度的干期内。  相似文献   

5.
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置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揭示了西北地区近 50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近 20a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变暖变干 ,并向高温干旱化方向发展 ,分析这种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45a气象资料和近10a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利用气候线性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兴海县高寒山地草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兴海县高寒山地草原区近45a气候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规律相一致;影响土壤湿度的气象因子主要有降水和蒸发,而温度则通过影响蒸发间接影响着土壤湿度,蒸降差是分析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直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未来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置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揭示了西北地区近50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近20a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变暖变干,并向高温干旱化方向发展,分析这种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本溪县 1958~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归纳出近 20a本溪县气候变化特点是 :温度呈上升 ,降水呈减少趋势 ;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1961—2013年威海市所辖4个气象站地面观测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威海市近53a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年平均气温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年平均气温明显呈增暖趋势,气候变化趋势倾向率为0.3°C/10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变化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C/10a、0.3°C/10a;近53a威海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了由冷转暖的突变,增暖趋势自1992年开始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沈阳近百年特别是近50 a降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沈阳市降水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降水量变化决定水资源变化,从1956年以来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且随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变化平缓;地表水资源变化速度比降水变化速度快。同时降水量对辽、浑河的自然径流量影响显著,年际变化剧烈;近10 a沈阳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将加剧沈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对气候进行预估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发展趋势做了预估。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预估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近5 a来对全球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和介绍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特点,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近40a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盆地4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变化了的农业气候资源。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五营区1958~2007年50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五营区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五营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五营区年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别较大,50a中涝年7a、旱年5a。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引起当地气候变化的原因并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本溪县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溪县1958~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近20a本溪县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呈上升,降水呈减少趋势;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沈阳地区 50a资料 ,以旱涝灾害过程为预测对象 ,提出了用气候灾害过程相关的异常现象演变规律 ,进行气候诊断分析 ,可提前预测辽河平原 5~ 10a的气候年景和气候灾害年。对 20世纪 90年代辽河平原的2次严重灾害过程均提前预测出来 ,并对未来 10a的气候灾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9年10月至2018年4月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逐日冻土观测资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地温及5 cm、10 cm、15 cm、20 cm、40 cm地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近60 a沈阳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60 a来沈阳地区冻土一般在10月开始出现,翌年4月消融。1959-2018年沈阳地区年平均月最大冻土深度在2月和3月最大,10月最小;年最大冻土深度以-4.8 cm/10 a的速度显著变浅,年代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也呈变浅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近60 a沈阳地区日最大冻土深度与日平均气温、地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0和-0.72。Mann-Kendall检验表明,7个气象站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均有突变发生,突变点大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近60 a沈阳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分别呈延后和提前趋势,趋势率分别为1.0 d/10 a和-3.2 d/10 a。1959-2018年沈阳地区平均冻土持续时间为164 d,年变化呈缩短趋势,趋势率为-4.4 d/10 a。  相似文献   

17.
甘南高原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甘南高原近40a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证实气温在持续升高,降水量略有减少。并研究了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蓝田县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候因子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周期分析和谐坡分析,达到反映蓝田县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并进行了趋势预报,得出年降水量具有显著的4a周期,年日最大降水量和平均温度分别具有较显著的5、4a周期,年极端最低气温16a周期较明显,预计今后2a年平均温度有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将减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沈阳地区50a资料,以旱涝灾害过程为预测对象,提出了用气候灾害过程相关的异常现象演变规律,进行气候诊断分析,可提前预测辽河平原5~10a的气候年景和气候灾害年。对20世纪90年代辽河平原的2次严重灾害过程均提前预测出来,并对未来10a的气候灾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CO_2和其他具有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已使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暖趋势,对全球各地的气候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利用沈阳、营口等地近80多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本世纪以来我省气温、降水的变化情况,并与全球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